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的精气神能够无限增幅 » 第二十一章 昌渡

第二十一章 昌渡

    昌渡是清河州的州府。

    其繁荣程度,远不是元滁县能比的。

    这是一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城市,站在大街上,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影。

    自然而然的,为了养活这百万人,昌渡商贸极其发达

    尤其是河运,作为三江两河的交汇地带,来来往往的船只昼夜不息。

    码头上,河流上,或是渔船,或是货船,没有一刻无有船行。

    实际上,限制城市人口数量的,从来不是所谓的粮食和物资。

    而是工作岗位,城市的市民没有田产,主要收入来自于打工。

    如果一个城市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岗位,市民养活不了自己,这座城市自然而然就散去。

    这也是昌渡地理环境优越,对于商贸的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才能在这汇聚了百万人口。

    此时的方誓,步行在宽敞的官道上,随着周围的商队地向昌渡走去。

    他也是第一次来到这种古代风格的大城市,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新奇。

    这样的城市,在他的前世古代,也是寥寥无几的。

    方誓在这里,已经能够看清楚昌渡的城墙。

    “大哥哥,你是怎么走那么快的?”

    一个坐在马车边缘的男孩,好奇地对方誓说道。

    方誓虽在跟着马车行走,但他也是一步两三米。

    保持一个破限者的行走速度,一路上也跨越了许多马车。

    他缓慢了前进地速度,望着皮肤偏黑的男孩。

    笑了笑道:“哥哥是练武的,你以后练了武,也能这样。”

    “那该如何练武?”

    “去道宫即可。”

    马车上赶路地大人,则不同,见到方誓道袍,急忙将制止了小男孩的话语。

    连连恭敬道:“道长特意停留下来,可曾有事?”

    方誓淡淡道:“没什么事,只是想要聊聊天罢了。”

    随即,也没了和大人聊天的兴致。

    方誓昨晚又赶了两百里左右的路,爬上一个古木睡了一觉。

    等再次起来赶路的时候,发下昌渡附近的官道上已经布满了车辆的身影。

    在经过了方芷方城两人讲解后,方誓也意识到,自己这身实力实在容易被人误解。

    为了防止被人看到太多,进了青俞宫后,实在说不清楚实力的来源。

    方誓在人多的地方,也有意放缓了速度。

    可即使这样,只要有经验的人,都能看出方誓展露的武功多厉害。

    特别是那些走南闯北,讨生活的商人,对于这种能威胁他们性命的强人,更是能轻易辨认。

    “那么道长有什么需求吗?可曾累了,渴了,我这里有些吃食,可给予道长。”

    小男孩的长辈似乎是生怕方誓腼腆,一边说着一边还真拿了出来。

    方誓虽不认货,但看着酒瓶的精美样,也猜到了绝对不便宜。

    他淡淡地摇了摇头:“谢谢了,不用。”

    说完,也不等小男孩的长辈的长辈回答,加快了脚步,直接离去。

    小男孩的长辈看到这一幕,心中稍微松了口气。

    拉出小男孩训道:“全全啊,你真不懂事,怎么能向道长问这些问题呢?”

    “我说过了多少遍,遇到身穿道袍的道长,首先要恭敬,不能直视道长,其次若是道长不说话,你也不能问任何问题。”

    小男孩撇了撇嘴,倔强道:“可是我感觉,这个道长和别的不同,是一位哥哥,而且他长得很面善。”

    “唉,你懂什么,”小男孩的长辈叹了口气,“人的性格不能从外表判断,有的面善实则心狠手辣,有的看起凶狠,实际上内心善良。”

    “还有年龄,也是做不得数的,无论外表如何,都是要看实力的。”

    这些都是小男孩的长辈这些年来的经验,或是经历,或是道听途说。

    但不论如何,都得谨慎细微,一不小心,丢失的就不是钱财,而是性命。

    小男孩摇头晃脑道:“爹,你说的这些我听不懂。”

    小男孩的父亲笑道:“听不懂,没关系,你记住就好,以后会明白的。”

    ……

    越靠近昌渡,方誓越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道士的地位越到越高,无论是谁见到了他都很恭敬。

    甚至于有一些商队横在路中间,见到他远远到来,都会赶紧避开。

    这样的待遇,在元滁县根本没有,或者说元滁县虽有,但不至于到这样的地步。

    这让方誓再一次深刻认识到,一衍道脉的统治力。

    越繁华发达的地方,道士的权利和地位也越高。

    不愧是由道脉统治的国家。

    他又行了数十步,很快的就到了城墙脚下。

    城墙很高,大约有十二米左右,共开着一大两小三个门。

    大门两旁走商队,中间走达官贵人,副门则走行人。

    而通行人数则相反,副门人最多,大门两旁其次,中间的最少。

    方誓的实力自然是贵人之属,但身份不是。

    他虽是道士,但道士也有大小之分。

    方誓估计起码也要相当于吴河宫的长老之类的职位,才有资格走中间那条道路。

    可即便如此,他从副门经过,守城的士兵也不敢收入城费。

    检查都不检查一下。

    道袍这身装扮不是谁都有资格穿的。

    没有道籍的人穿,就是大罪,还株连亲族。

    换句话说,要是敢穿,也是狠人。

    哪里是小小的士兵惹得起的。

    “这位军士,敢问城里的最好的药铺怎么走。”

    方誓随意地找个士兵问道。

    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他此次进城的目的。

    说实话,方誓对于三百号符文的消耗还是低估了。

    本以为,经过一晚上时间的休息,自己的精神就会恢复。

    哪知道,醒过来之后,头还是有点轻微的疼痛。

    虽然不影响方誓实力的发挥,但就是不舒服。

    源点又太过珍贵,为了这点小伤使用,有点不值得。

    因此,他打算到了青俞宫旁边的昌渡,购买一些安神的药物。

    “军士不敢当,”被问道的士兵慌忙道,“道长,昌渡最好的药铺是城西的李氏安乐坊。”

    “据说老板是李太守家中之人,整个清河州的药物都能在安乐坊找到。”

    接着士兵开始详细告知方誓,安乐坊的具体路径。

    方誓仔细听完,给了士兵一块碎银,正要离去。

    哪只士兵又叫住他,继续道:“道长,待会你去安乐坊的时候,看到门口附近闹事的百姓,千万不要理,不然麻烦得很。”

    方誓奇怪道:“你不说这安乐坊是李太守的产业吗?怎么还会任由他人去闹事?而且这样不会影响我买药吗?”

    士兵突然压低声音:“这是上面的事,别问我,我不懂,也不敢懂。”

    “而且道长只要不理,这种事不会影响道长买药的,说不定还会物有所值。”

    闻言,方誓若有所思。

    ……

    李氏安乐坊门口,静静地坐着十个人,每个都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十人的前方,均有亚麻布覆盖的物体。

    行人路过时,还传来若有若无的恶臭。

    可更为神奇的事,哪怕门口有着这一幕。

    安乐坊生意丝毫不受到影响,甚至于还很人多,多到了坊内容不下。

    一些来求药的市民,排队排到了大门之外。

    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十人身前的麻布,见缝插针地挤在了一团。

    一脸晦气之色看着那十人。

    有些人甚至忍不住地想要痛骂,可惜被身边地人赶紧捂住嘴,似乎害怕有其他事情发生。

    这十名披麻戴孝之人,突然一起唱起了一首歌谣。

    “黎方,黎方,何为彼方。”

    “问雀,问雀,心若何方。”

    “藤条上出路,莫远心如伤。”

    “……”

    声调哀怨凄婉,听得场外待诊地市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同时越发感觉晦气。

    这不知道何来的十人,在七天前突然各背了一具尸体放在安乐坊门前。

    然后静静地坐着,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唱一曲歌外,不与任何人互动交流。

    也不吃不喝不上如厕,宛若会唱跳的死人一般。

    起初附近的居民很是好奇,猜想安乐坊是否搞了什么大新闻。

    以致于引来了这么一堆奇怪的人。

    只是接下来的发展,出乎了所有想要看戏的人意料。

    安乐坊的人既然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对这些人进行驱除。

    甚至发出通告,说是太守为了予民福祉,看病买药的一律只需一成。

    这一通告出了,可不了得。

    这个时代哪家之人没有一点伤痛。

    只不过钱财来之不易,不富裕的家庭宁可带着伤痛离去,也不愿多做治疗。

    安乐坊竟然降价了,还不是降到八九成,而是直接降到了一成。

    整整十倍的差距,安乐坊就没直白的说是免费了。

    一时间,凡是知道消息的市民,直接将安乐坊的门槛踏破。

    哪怕门口摆放了十具尸体,也不影响他们的热情。

    甚至还有脾气暴躁的市民,直接对那坐着的十人出手。

    至于下场怎样,看着还好端端坐在这里的十人。

    结果还用说吗?

    反正至此以后,再也没有来看病的市民敢动他们。

    哪怕觉得这一幕无比晦气,顶多就是自觉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