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9首考苏黎世失败、入读阿劳州立中学1895

爱因斯坦9首考苏黎世失败、入读阿劳州立中学1895

    爱因斯坦9首考苏黎世失败、入读阿劳州立中学1895

    带着完成第一篇理论文章的豪情壮志以及向舅舅凯撒·科赫分享了自己成就之余,爱因斯坦又怀着忐忑的心情准备起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为了帮助他解决比入学年龄小2岁的尴尬,爱因斯坦家拜托了一位在苏黎世工作的朋友古斯塔夫·梅尔(出生于乌尔姆,比赫尔曼·爱因斯坦大三岁,自1895年起迁居瑞士苏黎世,主管过银行和百货商店)于1895年9月24日给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院长阿尔宾·赫佐格写了封推荐信,请他破例招收神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院长阿尔宾·赫佐格对神童没有完全“买账”,表示即使是所谓神童,一旦开始在一个学校学习,中途退学也是不可取的(鄙视爱因斯坦逃离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但赫佐格也并未将梅尔的推荐置之脑后完全不理,而是对爱因斯坦打了一棒又给了一萝卜,无视了爱因斯坦年龄少入学年龄2岁的尴尬,并特许其在没有中学毕业证书的情况下,参加于该年10月8日开始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工程系入学考试。

    1895年10月,16岁的爱因斯坦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开往瑞士苏黎世的火车,后来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自己怀着一种根本没有把握的心情参加了入学考试。”

    结果,爱因斯坦轻而易举地通过了数学和科学部分的考试,这不奇怪,下面的也很正常,他没有通过综合部分的考试。综合部分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项,具体包括文学、法语、动物性、植物学和政治等科目。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自己追忆说:“这次考试可悲地显示出我的基础教育残缺不全,我的失败是完全合理的。”

    虽然爱因斯坦最终因文科知识方面的欠缺没能通过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但他优异的理工科成绩吸引了学院物理学教授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韦伯(1843年-1912年)的注意,他鼓励爱因斯坦待在苏黎世,并允许他旁听自己的课,此时由于韦伯教授对自己物理和数学才能的认可而给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心中对韦伯教授还有些许感激和知遇之恩的感觉,但最终爱因斯在全面权衡情况后还是听从了学院院长阿尔宾·赫佐格的建议,决定到25英里以西的阿劳州立中学花一年时间补完中学学业,之后再参加学院的入学考试。

    以后来人的角度看1895年10月26日到阿劳州立中学就读是爱因斯坦一生中的幸运事,这所中学改变了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引起的爱因斯坦对中学的不良印象,算是弥补了爱因斯坦人生的一个缺憾,起码正经的中学毕业了,而且阿劳州立中学对爱因斯坦来说堪称完美,其教学对了爱因斯坦的脾性。

    阿劳州立中学的教学遵循19世纪瑞士教育改革家约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齐的理念,强调激励学生的形象思维,重视培养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尊严”和个性,引导学生一步步得出自己的结论,从亲身观察开始,逐渐过渡到直觉、概念思维和视觉意象,教导学生以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并真正理解数学和物理定理,极力避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教学。

    阿劳州立中学的这套教学方式其实就是爱因斯坦自己一直在践行的自学方法和思维模式,所以,爱因斯坦爱上了阿劳州立中学。后来爱因斯坦推荐妹妹玛雅也上了阿劳的师范学校,1924年她在写作哥哥生平的介绍中评价了爱因斯坦阿劳州立中学的生活:“既没有丝毫的命令式口吻,也见不到任何培养权威崇拜的迹象……学生是个别对待的,独立的思考比迂腐的博学更受重视,年轻人不是把教师当成权威人物,而是看做与学生一样的有独特个性的人。”玛雅断言在阿劳州立中学的那一年对哥哥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是很有教益的,而且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之一。

    阿劳州立中学的教育与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代表的德国教育完全相反,爱因斯坦后来评价:“阿劳州立中学以它的自由精神,以及那些毫不仰赖外界权威的教师们的纯朴热情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通过与德国中学六年的独裁主义教育相对比,我清楚地认识到,强调自由行动和个体责任感的教育是多么优越于崇尚外在权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