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花开成长日记 » 好的教育方式,不是教

好的教育方式,不是教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优秀一点,再优秀一点……哪怕已经足够优秀了,但也希望能越来越优秀,毕竟谁能拒绝变得更优秀呢?

    问题是,你希望孩子,这里优秀一点,那里改变一点,所以生活中,偶尔会提醒孩子,这样做会好一点,那样做会好一点。

    但我,哪怕我们的态度再委婉,语气再温和,孩子也不一定能听进去。因为,这是人天生的惰性:在非必要的时候进行改变总是需要付出精力和努力,就像物理学中一样,改变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需要做很多的功。可是,没有人能简单的做到,毕竟人都容易留在舒适区。

    因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极大地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内心发出愿意改变的信号。

    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导,换成欣赏。

    你希望孩子哪里改变,不要去教导他,不要去提醒他,而是在这方面欣赏和鼓励他。

    比如,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你希望他可以玩完玩具就收拾,那么,很多父母可能会跟孩子讲道理,苦口婆心的劝说。然后孩子没收拾的时候去提醒他:收拾玩具哦!

    但是这种做法,会让人觉得,我好累,总是这里没做好,那里没做好。因为父母总是在忘了收拾的时候提醒我,所以我,接收信号的时候永远都是我没做好的时候。

    因此,换个角度:如果你希望孩子收拾玩具,平时不要说他,一直观察他,一旦他做了一点点,就赶紧表扬他。比如说,诶,你刚刚把你那个小车放玩具架上了,给你点赞?

    然后孩子会觉得:咦,我只是随手的一个动作,妈妈就这么开心,我就表现得这么好,原来做好,这么简单!

    这样,孩子会觉得,我原来很容易就成为很棒的孩子,我还可以做的更好呢。

    最近,我感觉花开喜欢模仿别人,不管好的坏的都模仿,所以,我希望他慢慢学会独立思考:别人做的不对的,我不能跟着学。

    因此,我总是在一些时候提醒他,比如,上主日学课后时候,他看见有的小朋友喊叫,他也很开心的跟着喊,小朋友拍桌子,他也拍……

    然后我就会跟他说,你觉得上课时候拍桌子的行为对吗,不对的事情,你不能做,……

    从今天开始,我要转变思路,不要一直盯着他没做好的时候,而是要盯着他做好的时候,:看他没有模仿别人的时候,就跟他说,我要给你点赞,因为,你在模仿别人的时候,看着这个行为不好,就没有模仿。

    你刚刚玩完了小车,把它收到玩具架上了,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