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将功成万骨何枯 » 棋下局

棋下局

    董太师死了,长安城里一片欢腾。

    自从三年前他把无数军民从洛阳赶来长安,日子就没安稳过一天。

    洛阳来的流民没有活路,饿死的饿死,逃难的逃难,剩下来的都成了盗匪,无恶不作。

    更可怕的是那些凉州兵,日复一日的烧杀抢掠,目无王法,朝廷屡禁不止。

    但也不好说,也许朝廷已然默许。

    这次长安浩劫中,家中阿姐们死的死,丢的丢,多半都是被凉州兵害了。

    听活着回来的邻居说,被抓去的女子被奸污后没死的就做了奴隶,死掉的都扔堆到一起烧了。

    董卓一死,凉州兵也跑了。

    长安虽然家家戴孝,但总算有了盼头,日子也能重头来过。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只是愿望。

    很快,天下第一的吕布吕温侯竟然没有抵挡住董卓旧将李傕和郭汜的凉州兵马,败逃了。

    消息迅速传遍长安,仿佛就是一瞬间,长安家家闭户,成了一座毫无生气的死城。

    凉州兵马卷土再来长安,虎入羊群。

    原以为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可慢慢发现,以前活的虽然辛苦,但至少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现在,不仅粮食朝不保夕,随时可能被凉州兵杀掉。

    三年董卓,四年李郭,只是李傕郭汜更狠。

    长安城乱。

    凉州兵开始挨家挨户的抢,碰到心仪的女人就直接带走,稍一反抗就被杀掉。

    不仅抢财物还要抢粮米,百姓越活越难。

    城里的粮价一直在涨,后来米价比穷人家的小孩还贵,有些人熬不住饥饿,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买小孩回家吃,饿急了也有换孩子吃的,特别是女孩,很容易被吃掉。

    长安已经很久没有女子敢出门了。

    有一天弟弟说和其他孩子出去玩,因为他平时话少,几乎没什么朋友,所以有人叫他玩儿,也就让去了。

    可快到晚上还没回家。

    我开始四处打问,终于在他一个玩伴家里问到说孩子们去了河边,还没回来。

    河边一处平日洗衣服的地方,几个小孩蹲着围起来在吃东西,我悄悄过去一看,中间是我弟弟,他的半个身子已经被掏空了。

    有小孩察觉不对,反身看到我,也是一惊,我也是。

    小孩惊讶的表情让人毛骨悚然,幼稚的脸上粘满了血,无比诡异,极不相称。

    那小孩吓的坐到了地上,其他小孩也都抬头看到了我,站起来就跑。

    我抓住了两个没跑掉的小孩,气极之下就踩折了他们的腿。

    他们跑不了,任我审问。

    这几个小孩经常一起玩儿,可最近饿的受不了,家里也没余粮,附近的树皮都刮完了,只能想些偷鸡摸狗的办法,可别说鸡狗,老鼠都吃光了。

    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有个小孩想到了我弟弟,平时没什么朋友,吃掉他,骨头扔河里可能也没有人追究。

    可小孩太小不敢杀人,就商量着叫我弟弟出来玩儿,猜拳后输得人蒙上眼睛上街寻人。

    我弟弟自然输了,被蒙着眼睛推到了兵营附近,没有几步,有个士兵就射穿了我弟弟,然后就听见一阵叫好声。

    等兵营换班时,这些小孩跑出来把我弟弟的尸体收了,带到河边,竟然还没来等到火烧起来,就饿的生吃了起来。

    我听边哭边挖坑的小孩,以为我要杀他们报仇,都怕的尿了裤子,不停的哭。

    可我只想给只有半个身子的弟弟一个容身之处。

    连买棺材的钱也没有。

    长安越来越乱,我靠着朝廷偶尔救济的稀粥勉强活着。

    有一阵子遇到蝗灾,长安城里还活着的人都出门了,抓起蝗虫就吃。

    渐渐的,凉州兵时常在长安城内互相攻打,更是尸横遍城。

    遇到不打仗的安静日子,许多百姓就偷着把家门口的尸体拉进去吃掉。

    肥尸不流外人田。

    因为饥饿和战乱,我的弟弟妹妹也都惨死,最终也没熬过去。

    而我,在走投无路时,被好友胡车儿所救。

    胡车儿是我在董卓进长安那年认识的。

    城里有比试力气和脚程的擂台,因为我生的虎背熊腰,一身蛮力,就被乡里叫了去打擂。

    就在擂台上结识了力有千斤,日行百里的胡车儿。

    那次的比试,未分胜负。

    因为比试时他没注意脚下的石子,脚滑摔了下去,我看不妙,扔下石头就冲过去救了他,不然他会被抱在身前的巨石砸死。

    胡车儿也很仗义,当时就跟我结拜为兄弟,常带我吃些酒肉,认识了不少豪杰。他也带兵打仗,军营里有些熟人,也让我少受了许多劳役之苦。

    不过也是因为打仗,他出了长安也就再没有回来,直到我将死之际。

    他突然出现在长安,救了我。还让我跟他参军。

    吃的军粮就有活路。像我这样的力气,表现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当上将军,找李郭二人报仇。

    长安附近,已无人烟,百里之内杂草丛生,一片死寂。

    胡车儿带我去了宛城,自此就跟着他东征西战。

    幸运的是,我很适应战场,身边的人一个个战死,唯独我一直活着。

    直到有一天,胡车儿跟我说,朝廷这次发大军打过来了,我们会死。

    李傕郭汜二人攻打我们做甚?

    兄弟不知,现在朝廷里辅政的是匡扶汉室的曹丞相,据说比李傕郭汜这样的凉州军阀厉害许多,很多能人雅士纷纷归附于朝廷,也都是他的功劳。

    若是现在的朝廷发兵来袭,我们人少粮寡,怕是顶不了多久。

    他又去找张将军商量。

    惴惴不安的等待几天后,胡车儿来了。

    他说张将军为了不让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白白丢了性命,决定投降朝廷。

    可问题出在张将军曾与曹丞相有仇,曹丞相若是念旧,不接受投降,我们只能战死沙场。

    所以,需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去说服朝廷,说服曹丞相。这个任务九死一生,可如果不做,待朝廷兵临城下,你我则十死无生了。

    我愿意去。

    这也是胡车儿找我的原因。

    还有一个去的原因是,当年在长安的擂台比试,我和胡车儿都赢不了典韦。

    典韦也是个直心汉子,看我与胡车儿力气都不小,志趣相投,也与我二人吃过几回酒肉,算是旧交,而他现在是曹丞相的心腹,能说的上话,所以最好就是派我去。

    我问胡车儿为何不派使节过去,岂不是更上的了台面。

    就坏在朝廷若不接受投降,派使节投降的事又人尽皆知,我们的军队还有人正眼相看吗?这个世道,谁示弱,谁就被吞掉。

    我的命是胡车儿救的,典韦也的确为人忠义,所以我不顾风险,领命赶去朝廷军营。

    出发前,胡车儿提拔我为将领,温酒送行。

    兄弟珍重,若无马裹尸还,则必富贵相见。

    一路单骑无话,躲过明防暗哨,但终究没躲过乔装百姓的朝廷眼线,不慎被俘。

    还好,出发前已有准备,马身里藏有重金,靠着贿赂保住了性命,只是不知道消息有没有传到典韦那里。

    九死一生后,还是活着见到典韦。

    多年不见,一见如故。

    他让侍卫退下,为我松绑,便命人上了酒肉。

    一鼎羊肉,一坛好酒,一阵寒暄。

    直到酒酣耳热时典韦才当直了说,这酒肉是敬你我二人的兄弟情义,可如今各为其主,若事有冲突,可不得怪兄弟与你兵戎相见。

    听罢,我也说了此行的目的,实为投降而来,只希望典兄能在朝中说上话,保全我与胡车儿的性命,以后我与胡车儿也愿为朝廷出生入死。

    典韦让我用性命发誓此言不虚,我便起誓。

    誓后典韦突然大笑,说若情况真是如此,你我胡车儿三人可有机会一起征战疆场了。

    曹丞相其实极爱才,对许多旧敌都不计前嫌,封官赐爵,唯以重任。

    我典韦愿用性命帮你做保,说服丞相。

    在典韦营中待过几天后。

    消息传来,说张将军带着胡车儿开城投降,曹丞相亲自去宛城安抚军民。

    我虽在张将军麾下有了些地位,可还没到有资格能见到曹丞相的地步,只是随着典韦的军队返回宛城,与胡车儿重聚。

    曹丞相果然心胸宽广,远远看去,只是带了不多的侍卫进城受降,张将军大开城门以表迎接。

    随后,剩下的军队才陆陆续续入城。

    后来的几天,可能是我忙碌的一生中最悠闲的几天,整日宴饮,无忧无虑。

    直到一天我与典韦胡车儿在典韦营中豪饮,都喝了大醉,早早睡去。

    半夜,迷迷糊糊中,听到兵戈四起。开始还以为是噩梦,可声音竟然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我猛然惊醒,是真的。

    在欲裂的阵阵头疼中,穿上衣物就往门外看去。就在这时,三名典营的侍卫冲了进来,不由分说,便向持矛刺我。

    酒还未醒,猝不及防中,我身中一矛。

    疼痛的刺激,终于让我清醒了些,杀掉了三名侍卫,我问他们为什么。

    他们却带着恨意,反问我为什么。

    正欲再抓人问明情况,可这次直接来了一队人马,我只得拼死一搏。

    很快,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渐渐不敌,眼看要丢了性命,胡车儿忽然亲帅大军杀来,帮我解了围,又一次把我救下。

    等他看到浑身是血的我时,愣了一下,可能是天色暗,没有看清,可能他也被酒劲缠着头,反应慢了些。

    可他眨眼间又恢复如常,下马帮我包了伤口。

    包扎时短短几句,我便知道了大概状况。胡车儿说曹丞相其实是假受降,进城后不仅霸占了张将军的婶娘,还频向张将军手下的将领示好,这几天又把我们的士兵都逐批分散,就是为了今晚屠城,还好被我们的人恰巧听到,张将军才命我火速起兵自保。

    典韦没醉,他肯定知道内情。

    听完,我整个人都蒙了,又开始头疼。

    典韦,我看错了你!

    我不顾伤口,换上战甲,此仇不报吾宁死。

    我挑了些人手,紧跟着胡车儿就杀入敌阵。

    后来,胡车儿去追曹丞相的队伍,而我则遇到了曹安民。

    愤怒中,我不顾一切的冲杀过去,在他与人交战的间隙,一刀将他斩于马下。

    我又带人找到了典韦,他正被我们的人合围,可他着实勇悍,空手都杀了不少士兵,战局也僵持不下。

    我迅速观察着局势,可策马未停,好一个典韦。

    为何如此对我,我大喊了一声。

    冲了过去,以死相博。

    典韦听到声音,看我冲了过来,竟也愤怒已极,不顾身边的刀枪,向我冲来。

    交手就是一瞬间,他死在了我的刀下。

    我赢了,不仅是因为我更强,是因为我感觉到他受得伤比我重的多。

    战事吃紧,没空多想,继续带兵追杀。

    可我们的军力不如朝廷,突然起兵反抗,突袭曹军,已经将朝廷的部队杀了大败,而且胡车儿用箭射中了逃跑的曹丞相,并杀掉了曹丞相的长子曹昂,可就在再追杀即将成功的时候,于禁帅军杀了出来。

    胡车儿可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追击曹丞相复仇,可遇到了军阵齐整的于禁,一战下来,竟是大败。

    我带人过去支援,合力再攻,又被杀退,我们的部队越来越少,可于禁的军队越聚越多。

    那一天,我和胡车儿从追击又变成了逃亡,打马回城,竟损失惨重。

    好在于禁暂时没有追来。

    宛城内外一片尸林,兵甲四散。

    这一战虽然力退了朝廷兵马,可宛城也陷入了内无粮草,外无支援的境地,随时有可能被攻破。

    我们离开了宛城,张将军和胡车儿亲自去投降了荆州刘表。

    后来胡车儿对我说,刘表杀了张将军的亲叔,有大仇,可为了我等前途性命,还是投了刘表。

    刘表似乎也很满意,愿意提供粮草和后援,并且继续让我们驻守荆州门户,穰城。

    张将军的叔叔就是在穰城被射死的。

    本以为这次联合刘表会安稳下来,可没过多久,曹丞相竟亲帅大军,迅速包围了穰城,我们只能拼命死守。

    不死守也没有办法,上次曹丞相到宛城受降,没想到赔了大将典韦,又折了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的命,自己也受了重伤,还让新欢香消玉殒,算是结下了血海深仇。如果穰城不保,兄弟和家人们恐怕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可求救信很早就发出去了,不知为何刘表的援军还迟迟不到,若是再不救城,不说战死也得先饿死了。

    就在孤立无援,城破家亡之际。

    曹军竟然退兵了。

    也正巧,刘表的使者来报说袁绍正帅军攻打许都,那可是曹丞相的大本营,曹军这时应该火速回军救援许都了。

    很快,刘表的军队也齐整的进了城。

    这时胡车儿来找我,说此时不追,等曹军再次杀来,我们可就再没机会了,快埋锅造饭,修整后我们全军追击。

    看来胡车儿与张将军正在密谋要不要反击时,刘表的军队到了,为反击助了把力。忙碌的准备出征时,路过张将军军营,竟隐约听到有人在劝不要出击,发兵必败。

    真是丧门星。

    我们在行军途中,到一片开阔地时,突然从四面八方冲来了气势汹汹的曹军,曹军不是退去许都了吗?怎么还有兵马围杀我们。

    来不及多想,好在我们也有备而来,虽然开局不利,但渐渐地也稳住了阵脚,等待军令,看有没有机会打一次防守反击。

    不幸的是,曹军方面似乎还在增兵,而我们的兵力却只会越战越少,战事吃紧,张将军下令后撤。

    这一场原本要胜的追击战竟然败的如此狼狈,好在及时收兵,并无太大损失。

    难道是我们收到了假消息?

    这次张将军派胡车儿亲自骑快马查看敌情,确定曹军虚实。

    不久,胡车儿回报,曹操的大军的确返程许都,方才应该是断后的军队。

    张将军这次决意再次追击,曹军第一次有人断后,不会再有第二次的,除非他们真想放弃大本营。

    随后,我们再次和刘表的剩余部队合军一处,追击曹军。

    路至大半,军队无停。

    经过地势低洼的小路时,正在急行的军队突然遭到漫天箭雨的袭击。

    路为案板,我为鱼肉。

    军队彻底乱了,士兵四散奔逃,可漫天箭雨不停,没有安全的地方。

    我有马,一边撑起盾牌,一边躲在马的侧面牵着它走,马身裹着厚甲,也许还能支撑着返回高地。

    有马的将领有样学样,没马的士兵只能撑着盾牌挤在一起,徐徐退出。

    数万兵马,折损近半。

    低洼的小道,尸体堆积如山,血已经没过最底下的尸体。有小石子从山上落到血面上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还能看到溅起的血花。

    竟又中了埋伏,损失惨重,全军回营。

    整个军营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失去了亲近的朋友,战友,士气异常低落。

    没想到,这个时候,胡车儿再次找我,说我们这次要战死疆场了。

    我看他满脸绝望,看来真是要赴死了。

    张将军决定再次追击,无论如何,我们也要为死去的兄弟报仇,张将军也要亲自打头阵冲杀过去。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

    恐怕此去凶多吉少,但胡车儿也跟我交代过,手下的兄弟们不需要知道太多。

    我召集部下,整理军需,说我们这次得到可靠的消息,曹军正在遭遇袁军袭扰,我们现在杀去,绝无埋伏,出兵必胜,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血恨。

    整个穰城,倾巢而出,绝无后路。

    出人意料的是,进军竟然像我撒的谎那样顺利,没有遇到任何埋伏,径直杀到曹军后方。

    曹军也真没有任何防备,看我们怒气逼人的杀来,竟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数次攻击后,他们溃不成军,败逃了。

    这一战胜的意外,但确是大胜,追的曹军丢盔弃甲,尸横遍野。

    我们是为复仇而去,大砍大杀。

    战后,收获甚巨,一路的粮草物资,战甲兵器。

    就这样,我还糊里糊涂的又被升了军职。

    两年后。

    张将军竟然投降了曹操,曹丞相也竟然封了张将军的官并予以重用。

    再一次始料未及。

    很快,我和胡车儿在张将军的带领下又一次投入了对抗袁绍的一场大战,战于官渡。

    后来我在曹丞相军中也升了官,可官越大,知道的也就越多,也就越挣扎。

    原来张将军名张绣,是张济的亲侄。

    而张济和李傕郭汜一样是凉州军阀,他们一起毁了长安,害我全家死绝。

    张济当年死在穰城后,张绣才接管了来自凉州的军队。

    而我一直在仇人的军队里卖命,与我一起出生入死兄弟里有很多都沾满了长安百姓的血,或者我家人的命。

    我已经没法报仇,只能称病退伍。

    后来听说,张绣的儿子卷入了谋反案,张绣一家和胡车儿都被砍了脑袋,不得善终。

    我也在熟人的介绍下,在贾模府上做事,贾模一家对我不薄,平时叫我黑伯。

    贾模也知道我从过军,所以也让我在府上干些守卫的活计。

    我以为自己一生就要这样走完时,偶然在贾模府上的酒宴,让我又重新了解了自己的一生。

    那日,贾模与好友在府上推杯换盏,酒酣耳热之际,聊到了谁是天下第一的大谋士,有人说是郭嘉,也有人说是荀彧,也有人在讨论排名,说诸葛孔明也应该排进去……

    贾模作为主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后,给所有人讲了一个故事。

    他的爷爷叫贾诩,最是疼他。

    当年贾诩作为董卓的谋士从凉州一路辗转到长安,正式走进政坛。

    身在长安期间,贾诩深知董卓残忍,不知民情也不懂治国,不是长久可以依靠的人。

    他开始观察时局,欲另谋主家。南方的军阀们无需考虑,因为南方穷弱,自古以来从未有人自南向北一统天下。

    中原地区是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要选好主家,便只能选身处北方的军阀。

    凉州军只是军匪,不得民心,坐不的天下。袁绍袁术自持家底深厚,进取心差,其他人也是各有缺陷。

    唯独曹操,既有才能又有野心,虽然现在势力不足,但若说统一天下,最有希望的只有曹操。

    贾诩认为自己只有在曹操那里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

    正在谋划之际,董卓突然被杀,凉州军匪逃出长安,这一切打乱了他的计划。

    在王允与吕布设计谋杀董卓后,接手长安。因凉州兵大失人心,二人必不能容。

    贾诩若此时被抓,也必受牵连。

    为了前途,他心生一计,便去劝群龙无首的李傕郭汜打回长安,因为打赢可以占据长安,控制朝廷。打不赢再回凉州,也是一样,没什么好失去的。

    而朝廷此时可是正在屠杀长安内所有的凉州兵,若此时投降朝廷,只有一死。

    这一次谋划,竟让整个关中生灵涂炭。

    白骨堆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人断肠。

    贾诩深知李郭二人同样不长久,也并未接受被二人赐予的高官厚禄。

    后来,他终于找到机会逃出长安,把家人送去同乡段煨那里。

    段煨虽也是凉州军阀,可他确是难得的凉州儒将,任政爱民,心系汉家朝廷,从不参与李郭二人的残酷统治。

    可段煨缺了些野心,为人也过于忠直,不需要谋士,不然贾诩也许会帮段煨图谋天下。

    果然后来所料不假,段煨也降了曹操,与贾诩同朝为官,并且二人双双善终。

    安顿好家人后,贾诩决定用张绣做跳板加入曹操帐下。

    因为他深知曹操虽选贤任能,唯才是举,但真正为他重用的,只有他佩服的大才。

    而选张绣,是因为张绣兵力不强,但身在宛城,挡在刘表的身前,曹操若想统一天下,必先攻下宛城,再图谋荆州刘表。

    张绣以若胜强,曹操必羡。

    所以,贾诩给张绣的第一计是:诈降曹操,城中起兵。

    贾诩故意让张绣军中有实力的将领们多接触曹营,让曹军对宛城产生好感,并故意把张济的妻子,也就是张绣的婶娘邹氏,半遮半掩的推给曹操。

    贾诩太了解曹操了,他的爱才和好色都为贾诩所用。

    果然,在实力有巨大悬殊的宛城之战,曹军败北。战争原本比的是财力物力人力,而张绣以弱胜强,实则是贾诩以谋取胜。

    曹军再次来袭时,遇到袁绍攻击许都,张绣不听贾诩的劝阻,发兵追杀,可遇袭败回。

    很快,张绣决定再次出兵,贾诩再劝,张绣不听,结果损兵折将,大败亏输。

    两次败回穰城后,贾诩却开始力劝张绣追杀曹操,机不可失。因为曹操不厌诈,所以前两回必设埋伏断后,现在曹军急忙回军救许都,根本无力组织军队断后。

    若是放弃这次机会,等曹军修整后,大军再次杀来我们就无路可退了,现在追杀即使再败,也可以逃去荆州,可若是不追,死路一条。

    张绣两次未听劝阻导致战败。此时开始彻底信任贾诩,言听计从。

    决定再次追杀曹军,果然,曹军大败。

    可曹操对此,不仅没有生出深仇大恨,反而认为张绣又小又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所以,终于到官渡之战前,张绣再犹豫加入何方阵营时,贾诩力嘱归曹。

    最终,贾诩张绣助曹军胜了袁绍后,均得到曹操的赏识,委以重任。

    自此战开始,天下大势逐渐明朗。

    贾诩之谋,始于长安,施于天下,老以善终,福至子孙,乱世罕见。

    三国第一谋士的争论,到此结束,贾模与宾客也纷纷醉酒,结束了这次宴会。

    原来我全程参与了这个故事。

    当年我们三人喝酒,也只有我一个人真醉,胡车儿甚至没想到我还能活下来。

    我这一生都是别人的棋子的棋子。

    已经分辨不出曾经听到的话是真是假。

    已经分辨不出到底谁是仇人谁是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