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两宋风华 » 第72章 柴荣北伐征辽

第72章 柴荣北伐征辽

    擦干眼泪后,柴荣很快振作起来,继续为攻打辽国做准备。

    为了充分发挥后周水师的作战优势,柴荣发动徐州、宋州、宿州、滑州等地数万民夫,将运河主干道的水系全都疏通,确保水师能够顺利到达北方前线。

    准备了大半年后,柴荣命宣徽南苑使吴延祚权、宣徽北院使昝居润、三司使张美等人留守京师,命义武节度使孙行友防御西部,让其余诸将各领马步军和战舰赶往沧州。

    959年3月29日,柴荣率军从汴梁出发,正式开始亲征辽国。

    在江南时候,柴荣养成了坐船的习惯。于是,他派归德军节度使韩通先行一步,沿河北上。

    韩通率马步军,来到乾宁军,经过一番疏通施工,后周舰队沿着河道,顺风顺水,沿途穿过瀛洲、莫州,直接抵达北辽。

    4月16日,柴荣抵达沧州。一路上,后周部队军纪严明、兵行迅速,走得几乎都是荒野山路,沿途也没有侵扰百姓,河北各州县,甚至不知道有大军路过。

    后周攻打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宁州,此地是后周和辽国的交界。

    当时的北方各州县,自从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将此地割让给契丹后,已经连续多年没有战事。

    接到周军来犯的情报后,宁州刺史王洪惊掉了下巴:“赶紧,派人向皇帝请求支援。”

    谁料到,他派出去送信的人还没走出城,周军已经打到了护城河下。

    “如今我空守着一座城,手下将士们都没有实战经验,怎么能够和后周的狼虎之师相抗衡?投降,或许我还可以有条活路,如果顽固抵抗,肯定是必死无疑。”

    王洪脑子转得很快,迅速做出决定,主动开城投降。周军兵不见血刃,顺利拿下宁州。

    “甚好。大军水路并进吧。”柴荣命韩通为陆军总指挥,赵匡胤为水军总指挥,一路向北。沿途辽军控制的城池纷纷主动投降,后周又接连轻松拿下燕云十六州的莫州和瀛洲。

    柴荣自己则是登上战舰,紧跟其后,舰队前后连绵几十里,命王洪随军充当向导,直逼“三关”。

    在唐朝末年的时候,为了防范契丹,接连设置了益津关、瓦桥关和淤口关,合称“三关”。俗话说,不下三关,难抵幽州。

    “啥,周军打过来了,这么快?”镇守益津关的契丹守将终廷晖立即登关观望敌情。

    “乖乖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啥时候起,这河面上战舰如云,舰头接舰尾,舰尾抵舰头。而且,这后面的战舰,只能看到桅杆,看不到舰身。舰头上,站着的,那可不都是身披铠甲的士兵,旌旗招展、刀枪如林,这阵势果真让人好怕怕啊!”

    正在佟廷辉自言自语、惊魂未定之时,忽然听到关下有人在大喊:“快开关啊,快开关!”

    佟廷辉弯着腰,仔细一瞅,来者正是宁州刺史王洪。他大声问道:“王大人,你不在宁州守城,跑到我益津关来干啥?”

    “佟大人呀,王某人单枪匹马来到此处,是因为有要事与你商量,快开关吧,老兄。”王洪仰头大喊。

    “开门吧,让王大人进来。”佟廷辉命守关兵士开门,将王洪迎入关内。

    “好久不见啊,佟大人。”

    “是啊,好久不见,王大人。”

    两人一见面,先是一阵寒暄。突然,王洪收起那张皮笑肉不笑的脸,神情严肃。

    “佟大人啊,你是不清楚,周军声势浩大,以益津关目前的兵力,根本就抵挡不住。一旦破关,那可是玉石俱焚,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呐。”

    “这周军果真有这么厉害?”佟廷辉抬起眼皮。

    “那可不,佟兄啊,你可要想清楚,不要以卵击石。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就是为了关中的百姓,开关投降也才是良策啊!”王洪继续苦口婆心劝说。

    佟廷辉犹豫半天,“让我好好想想。”

    “还想啥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万一周军破关,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那好吧,就依了你。”佟廷辉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直接举起了白旗,开关举城投降。

    柴荣令王洪返守宁州,终廷晖继续留守益津关,并留下部分周军协助守关。随后,他命赵匡胤为先锋,大军继续向前行进。

    从益津关向西走,水道越来越窄,巨舰难以通过,后周水师勉强向前行进了数十里,走不动了。柴荣命将士们弃舟上岸,重上战马,改由陆路迅速向瓦桥关挺进。

    当天晚上,周军在荒山野岭中就地扎营露宿,柴荣和将士们同吃同住。

    由于后面的大部队还没有跟上来,随驾的禁军不过几百人,而且此地偏僻,经常有辽国的骑兵出没。

    “皇帝直接在荒野上住下了,不行,危险,我得立马赶过去护驾!”

    我们的小机灵鬼赵匡胤得知柴荣孤军上岸后,大吃一惊,连忙率三千骑兵,也下船登岸,风驰电掣赶了过去。

    “咦,快看,前面的野地里面怎么突然出现了一座大营?”

    “是啊,而且,那大营上面黄旗飘扬,旗罗伞扇簇拥,不像是一般的大将,倒像是皇家专用,难道是后周皇帝过来了?”

    在四周游弋的几个辽国骑兵发现了不对劲,他们躲在树林里面窃窃私语,观察很久。

    “他们的兵力只有几百人,周围不像是有大军埋伏的迹象。弟兄们,干一票大的,怎么样,绑架了大周国的皇帝,咱可都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啊,到时候咱要啥有啥。”

    就在这一队辽国骑兵蹑手蹑脚向柴荣的大营靠近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阵阵清脆的马蹄声。转眼间,声音越来越大,伴随着将士们的呐喊声,周军铁骑旋风小子一般冲了过来。

    还没等这些辽国兵反应过来,又看到一员彪悍大将,手持一把长刀,胯下骑着一匹赤兔马,身上的铠甲威风凛凛,大老远就开始一声吆喝。

    “赵匡胤在此,有哪个不怕死的辽兵,尽管放马过来,正好试试老子的长刀锋不锋利!”

    “不好,传说中的赵匡胤来了,咱赶紧撤撤撤!”辽国骑兵知道已经丧失了最佳的进攻机会,纷纷勒转马头,个个做了回缩头乌龟,溜得比谁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