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两宋风华 » 第55章 代为尽孝

第55章 代为尽孝

    当时,扬州虽然已经被韩令坤攻下,但驻守的后周将士只有几千人马,一听说李景达带六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杀过来了,韩令坤直接吓跑了,弃城而逃。

    刚逃出扬州城没多远,韩令坤就接到圣旨,原来是柴荣派滑州节度使张永德前来支援。

    “人家都来帮咱了,咱却逃走了,这传出去岂不是太没面子?”于是,韩令坤又下令调转马头,返回扬州城。

    前文中,我们提到,其实这次攻打扬州,本来还有一人,只是他被儿子在外面扔了一夜,冻病了,所以不得不返回养病。没错,就是赵匡胤的老父亲赵弘殷。

    “哎,儿子不孝啊,儿子那天晚上真的不该拒绝您进城,都是儿子的错,您打我骂我吧!”自从老爸病倒后,赵匡胤心里好不自责,后悔自己那天爱秀结果坑到了自己的老爹。

    他正烦着,突然听到外面很乱,便问道:“这是咋回事啊?”

    “报告赵将军,小的刚去抓回来一伙强盗,黑恶势力,他们趁火打劫,把老百姓们都害苦了。”

    赵匡胤探出头来一看,乖乖滴,外面黑压压一片,百十来号人。

    “拉出去,坎了,太过分了,就算是饿死也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必须是原则性问题!”赵匡胤以前放荡不羁爱自由,出去浪迹天涯的时候,没少被人敲竹杠,因此,最是讨厌这种行为,于是简单粗暴进行处理。

    “慢着,稍等!”

    有个年轻人拦住了他,此人正是赵普。

    “咋的,难道你是同情他们不成?”赵匡胤不解。

    “非也非也,将军,这些强盗都是我们的将士在混乱中抓到的,难免会出现抓错人的现象,请您将他们交给我,我处理吧。待我审讯以后,再杀他们也不迟!”

    赵匡胤笑了,“呵呵呵,你是在开玩笑吗?这么多人,哪有空闲时间去鉴别?百十号啊,你准备一个一个逐个审讯做笔录,还不整到猴年马月啦?”

    “没关系,交给我吧。”赵普没有半点退却的意思。

    “那好吧,这些人现在可都是归你了,好好审讯吧,加夜班时候别忘了泡面里面放根火腿肠更香。”赵匡胤摆摆手,把这批人交给了赵普。

    第二天,赵普红着眼睛过来汇报工作,“将军,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您猜怎么着,这里面好几十个人都是冤枉的。不信您看,这是笔录,还有证人证言。”

    翻着手里面厚厚的一沓子笔录,赵匡胤也吓了一跳,别看他在战场上杀人不眨眼,他绝对不是一个朱温那样的魔鬼。即使是他当了皇帝后,他也一直坚持着自己做人的底线和原则,不杀俘虏、不杀权臣、不杀士大夫,更是定下“有宋一朝、不杀言官”的祖制。

    “这件事你立功了,立大功了。毕竟都是人生父母养啊,都是一条条活生生人命啊。放了这些人吧。多亏有你在我身边,差点犯了大错啊。”赵匡胤非常惭愧。

    这件事后,赵匡胤更加欣赏赵普,两个人的关系也更亲近了。不过,此后发生的另一件事,让赵匡胤更加感动,也再不把赵普当外人了。

    “圣旨到,令赵匡胤速速率军抵达六合进行增援,快快快!”这一天,赵匡胤正在喂老父亲吃饭,屋外突然传来紧急军令。

    原来,柴荣得知韩令坤抛弃扬州开溜的消息后,很是着急上火。扬州的位置太重要了,距离六合不过百里地。同时,江北东南、南部紧邻长江,西部与滁州相邻,西南部与金陵相连。如果扬州丢了,那么,此次后周南下取得的战果将全部泡汤,等于白白忙活一场。

    所以,柴荣才会如此紧急给赵匡胤下达命令,让他赶紧率军前往六合,实际上是让他当监军,截断逃跑的将士。同时,柴荣又下旨,要求韩令坤务必死守扬州。

    “军情紧急,可是如今老爸却病重,而且都是因为我这个不孝子夜关城门不让他进城才引起的,我更应该好好侍奉老爸,弥补我的过错。这时候皇上让我带兵出征,真的好难,男人真的难。”赵匡胤竟然掉泪了,太为难了。

    是啊,一边是老爹住进了ICU,一边是单位领导紧急催促。这事搁到谁身上都很难做出决定。

    在这个进退两难的关头,赵普悄悄走到赵匡胤的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

    “将军您姓赵,我也姓赵,五百年前,你我二人就是一家人。如果您不嫌弃我的话,就让我代替将军来尽孝。将军您就放心去战场吧,后方交给我。我一定像是对待自己亲爹一样侍奉好赵大人的。”

    “你说这话,我是当然相信兄弟你的。只是,以后就要麻烦你了。”赵匡胤感动得眼泪只掉,一把握住了赵普的手。

    “君命不可违,你放心去吧,没事的。”赵普也红了眼睛。

    “那我走了,家里的事情辛苦你了。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手足亲兄弟,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赵匡胤当即说道。

    赵普没有说话,立马接过赵匡胤手里面的碗,开始喂赵弘殷吃饭。

    看着赵普如此仔细心照料自己的父亲,赵匡胤在老父亲的病床前磕了三个响头后,带领2000精兵,放心地离开了滁州,头也不回地噙着泪走了,他无牵无挂地奔赴战场去了。

    就这样,赵普每天都衣不解带,亲自给赵弘殷喂药,“朝夕不倦”,喂之前还放到嘴里尝尝烫不烫,伺候得比亲儿子还到位。赵弘殷知道这个人也姓赵,便也认下这个宗亲后代,按同族人的待遇来对待赵普。

    后来,战局变幻,柴荣命令放弃滁州。赵普护送赵弘殷撤离滁州,准备回汴梁。只可惜,此时的赵弘殷已经病情越来越严重,还是没能挺住,一命归西,死在了半路。这件事,也成了赵匡胤心头的结,是他一辈子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