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两宋风华 » 第50章 夜拒老父

第50章 夜拒老父

    接到圣旨后,赵弘殷、韩令坤等人率军日夜兼程。路过滁州时候,夜幕已经降临,就想着不如先进城休息一夜。

    “报,赵将军,城外有人喊话,说是您的老父亲前来此地,要求借宿一晚上。”

    赵匡胤一听,连忙火急火燎登上城楼。虽然跟老爸同属于禁军,但是毕竟所在的支队不同,平时父子俩很少有见面的机会。此刻能够与老父亲在战场上相遇,是一件多么惊喜的事情。

    可是,赵匡胤冷静下来仔细一想,此刻自己攻下滁州城没两天,各种事情一团麻似的,各种复杂关系也一时之间捋不清楚,自己突然开门迎接老爸,要是传出去了,会不会让皇上对自己心生疑虑,别人又会怎么看待自己?

    想到这里,赵匡胤心里面有了主意。他走到城墙边,手持扩音喇叭。

    “老爸,如今我不仅仅只是您的儿子,我还是皇上派过来镇守滁州的守将,代替皇上暂时看好这里。这滁州城门的开和关,都是国家大事。儿子不能因为我们是父子就深夜开门,放您进来。还请您在城外扎营,等到明天天亮,儿子再出城迎接父亲。”

    就这样,老父亲赵弘殷被儿子关在了城门外面足足一整夜,等到第二天清晨,才得以进入滁州城。

    关于这件事,史书上面说是赵匡胤当时害怕有人冒充自己的父亲,担心间谍混进城来,所以才关起门来拒绝老爸进城。其实,自己老爸的真真假假,自己大眼一瞅,还能不清楚吗?

    笔者看来,赵匡胤此举又是一番“公开作秀表演”。他如此“装逼”的举动,为的只是进一步增加柴荣对自己的信任罢了。

    就这样,赵弘殷等人在城外呆了一夜,一直等到天亮,才进入滁州城。当时还是初春,古时候的帐篷御寒性能也不是很好,赵弘殷一进城,就觉得身体不太舒服,估计是冻感冒了。

    柴荣又派翰林学士窦仪带人,前来盘点滁州的仓库,里面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名叫赵普,前来担任滁州判官。赵匡胤同他一见如故,两人相谈甚欢。

    对,就是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从小读书不多,因此学历不高,通过走后门进入官场,做了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的幕僚。此后,赵普一直跟在刘词这样的大佬身边,学到了很多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

    高平之战后不久,刘词去世了。临死之前,刘词向柴荣极力推荐赵普。只是当时的柴荣已经有了“全才少年”王朴,连给赵普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就随手将其塞给了赵匡胤。

    又是便宜了赵匡胤这小子。这是柴荣做的第三件“自己栽树,让赵匡胤乘凉”的事情,他造就了一个优秀的“北宋宰相”,赵普辅佐太祖、太宗两朝,曾经三度拜相。他制定的一系列政治思想、官僚制度和治兵理论,足足影响宋朝300年的统治。当然,这也是后话,此处不再多说。

    金陵这边,经过一系列的交战,南唐屡战屡败,这让李璟坐卧不安,心里萌生了“求和”的念头。于是,他派泗州牙将王知朗到寿州求和。

    柴荣刚一打开南唐的《求和信》,一看到信中李璟自称“大唐皇帝”就很不爽。再往后一看,南唐愿意以对待兄弟国家的方式对待后周,每年都送过来很多财物。

    柴荣觉得南唐诚意不够,就和当初后蜀孟昶给他写信一样,没搭理这封信,并且把王知朗撵回去了。

    李璟一看使者被赶回来了,也大概猜中了个七八分,又派翰林学士锺谟、工部侍郎李德明,携带皇家用具、茶叶、药物,以及1000两金器、5000两银器、2000匹绸缎、500头牛、2000升酒,再次来到寿州城下,希望能够游说柴荣撤军。

    柴荣知道这二人向来以“口才好”而著称,就先让部队全部出来列阵,个个精神抖擞,手持长刀进行军事演习,吓得锺谟、李德明头上直冒汗。

    他俩再一看,这高高在上的后周皇帝柴荣,眉宇之间果然是有异于凡人,不言自威。于是,锺谟、李德明不由自主跪了下来。

    “你们的主公李璟自称是唐王朝李姓的后裔,不同于旁人,就应该知道什么叫做礼仪。自我太祖皇帝建立后周,已有六年多时间。你们和我后周仅仅只是隔了一条淮河,却从没有派一个使节过来问候。不和我们来往也就算了,你们反而不远千里、漂洋过海去勾结契丹!抛弃中原,事奉蛮族,礼在何处?义又在哪里?”

    柴荣停顿一下,又说道。

    “朕猜想,你们二人此番前来,定是劝我后周大军撤退。但你们错了,朕并不是战国时期那些愚蠢的君王,岂是你们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游说的?回去转告你们的主公,让他快来见朕,向朕当面叩头道歉,朕看在他的诚意份上,或许可以考虑罢兵。否则,朕真的很想去参观一下你们的金陵,顺便向你们的国库借点银子,犒劳一下我们的三军,他们最近太辛苦了。到时候,可别有人后悔就行!”

    听完柴荣这一番话,钟谟、李德明浑身发抖,纵是平时喷得天花乱坠,此刻硬是一个字都蹦不出来,只能站起来辞行。

    “朕这里岂能是你们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柴荣放李德明离开,将钟谟留了下来。

    虽然李璟派人求和,但是柴荣丝毫没有停下攻打南唐的脚步,“赵弘殷一行走到哪儿了,到扬州没有?”

    虽然被儿子仍在城外冻了一夜,还感冒了,但是赵弘殷意志顽强,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依然带兵出征。走到一半的时候,因为高烧不退,赵弘殷只能再次返回滁州养病,剩下韩令坤、白延遇二人继续率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