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两宋风华 » 第21章 头号小迷弟

第21章 头号小迷弟

    郭威是1月17日上午驾崩的,当时朝廷并没有立即对外公布消息。三日后,柴荣将太祖灵柩迁移到万岁殿,召集朝中文武百官,宣读郭威遗诏,“晋王郭荣可在灵柩前即皇帝位,服丧和年号纪元一如旧制。”

    954年1月21日,柴荣登基称帝,他就是后周世宗。

    说来也奇怪,这一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天色一直都是昏晦不明,无论是白天的太阳还是晚上的月亮,周围都有很大的光圈。可是,柴荣登基那天,天气突然变晴,亮堂起来了。

    在介绍柴荣之前,为了接下来故事情节的连续性,我们先插播一条信息,着重介绍一下新生代导演、小年轻赵匡胤的故事。因为他是柴荣的“头号小迷弟”,和柴荣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各种链接。

    事情要追溯到后唐庄宗李存勖时期,在黄河边,他被后梁军队围困,两军苦战多日。此时,李存勖的盟友成德节度使王镕,给他送来了一支五百名骑兵组成的援军,领头的大将,名叫赵弘殷。

    以勇猛著称的赵弘殷,善于骑马射箭。因为救援及时,且表现出色,李存勖对赵弘殷相当喜欢,索性就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任命为飞捷指挥使,就是中央禁军的马军统帅。

    自此,赵弘殷的命运彻底得到了改变。他把家安在洛阳城中一个叫做“夹马营”的地方。

    927年3月21日,也就是李嗣源当上皇帝的第二年,赵弘殷跟妻子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取名赵匡胤。相传他出生的时候,一道赤红的光照满屋子,他身上渡满金色,三天都没有消除。

    我们都知道,教员写的《沁园春雪》里面,有一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赵匡胤后来成了宋太祖,便是赫赫有名的五位皇帝之一。

    赵匡胤很喜欢功夫,跟李小龙一样,他从小就舞枪使棒,而且还将兴趣爱好转化成了知识产权,发明了“兵器盘龙棍”,后来演化为“双截棍”,就是杰伦同学哼哼哈嘿的那首歌,又发明了拳术《32式太祖长拳》。

    有意思的是,赵匡胤后来称帝后,仍然酷爱创造,又发明了“大臣们站着上朝”和“两个长翅膀的官帽”。

    长大后的赵匡胤放荡不羁爱自由,他不想依靠父亲,呆在小地方,于是就离开家乡,开始浪迹江湖。他先后投奔湖北复州和随州的两个军阀,但是很遗憾,没能混出个像样的名堂来。

    有一天,他夜宿寺庙,有个老和尚点拨他,“出家人不打诳语,依我看,往北走,你才有机会”。

    正好此时,后汉高祖刘知远去世,三镇叛乱,郭威奉命征讨李守贞、赵思绾和王景崇,河北的大街小巷都张贴着《关于招募士卒的公告》。

    于是,一路北上的赵匡胤应征入伍,投奔到郭威麾下打工,当了一名亲兵,他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转机。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郭威是赵匡胤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他送给了赵匡胤三项“附加技能”。

    第一项技能就是,郭威让赵匡胤参与了他兵变的全过程,教他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男一号”和导演。

    第二项技能则是,郭威当皇帝后,将赵匡胤从一名亲兵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也就是禁军里面的中级军官,让赵匡胤走上了老爹赵弘殷的老路。

    第三项呢?别着急,咱们先卖个关子。须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然而,对于赵匡胤这样一个出生时候就“自带祥瑞异象”,并且爱搞发明创造,有着雄才大略的有志青年,他是不满足于做一个小小的禁军头头的。

    以前吧,虽说是个小跟班吧,但是毕竟跟着牛人郭威屁股后面,相当于董事长的警卫员,那是有学不完的东西。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郭威当了皇帝,不需要自己时时在屁股后了,赵匡胤的朋友圈变成了清一色的大兵和其他平级小队长。

    优质资源太少,太没有技术含量了。赵匡胤不想自己像老爹一样,在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工作岗位上,苦苦熬到退休,只享受个处级待遇。

    于是,赵匡胤决定跳槽了。他去找了老领导郭威,委婉表达了自己“想要到更艰苦的地方、做出更大贡献”的想法。

    郭威一听,很高兴,“革命就需要这样有想法的年轻人啊”。于是,郭威就送给赵匡胤第三项技能,也就是介绍他到柴荣麾下。这为赵匡胤命运的改变提供了更高一阶的质的平台。

    客观上来讲,投靠柴荣是一招险棋。因为当时柴荣的位置很尴尬,也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战绩和军功。

    郭威任后汉枢密使的时候,柴荣是左监门卫大将军;郭威对敌契丹的时候,柴荣是贵州刺史、天雄军牙内指挥使;郭威起兵造反,带着的是王峻和王殷,柴荣留守在大后方;北汉刘崇联合辽国进犯,郭威派王峻到晋州御敌,柴荣在澶州驻守。

    更何况,前文中我们也提到,那时候的柴荣,被后周第一权臣王峻盯得死死的,只能被画个圈圈,固定在澶州不许动弹。整整三年的时间,不管朝廷有事没事,柴荣都别想踏进汴梁一步,至于和郭威单独见面,更是别想。

    不过,就像是当年新东方、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最初创业一样,选择正确的领头大哥,也是一种风投和打赌。

    柴荣再怎么说,也是目前为止郭威唯一活着的儿子,虽然是养子,那也是皇位的竞争者之一。一旦柴荣竞争成功,就是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而自己呢,作为柴荣创业路上的早期追随者,也必然会分得公司的原始股份啊,而且不会少吧。

    事实也证明,赵匡胤押宝押对了。柴荣很幸运,在他还没有继位之前,郭威就已经替他解决掉最功高盖主的两大权臣。然后,小柴荣也不用一直被困在澶州了,后来去汴梁当了开封尹,也将赵匡胤升职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虽然说,这个职位在后周军中,称不上是什么要职,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匡胤成了柴荣重用的心腹之一。

    后来,郭威病逝,柴荣上位后,赵匡胤又被领导提拔为殿前司将领。他的直属领导有两个,一个是郭威的外甥,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另一个是柴荣的妹夫,殿前都虞候张永德。

    “殿前司”是个啥玩意?这里有必要简单普及一下,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下一章我们要讲到的,一场重要战争中,后周军的队配置情况以及赵匡胤的“蹦极式”晋升原因。

    在五代期间,自后梁朱温起,一直是“侍卫司”管理禁军,侍卫亲军可以说是皇帝的亲信精锐。沙陀人建立后唐,由于骑兵作战的需要,侍卫亲军进一步分化为“马军”和“步军”,最高领导分别叫做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候。

    想当年,郭威就是在侍卫亲军的拥护下,澶州兵变当了皇帝。他上位后,害怕别人有样学样,就在禁军中,又成立了“殿前司”,以平衡和分散“侍卫司”的权力,领导层的职数和职位设置与“侍卫司”一毛一样。两支队伍一起,共同掌管禁军,互相牵制。

    顺便说一句,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他娶了郭威唯一存活下来的女儿寿安公主。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稳健,几乎不走废棋。但是,由于他仅仅只是郭威的女婿,在古代,没有任何血缘的女婿上位几乎是没有可能。

    好在是,张永德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很准确,知道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做二把手或者三把手,所以一直非常忠心,柴荣称帝后,他尽心尽力辅佐柴荣。

    铺垫了这么多,从郭威对自己家最亲的俩亲戚的任命,就明显知道,他为了柴荣的平稳接班,真的是煞费苦心啊,相当于将“殿前军”这支精锐禁军部队完全牢牢掌控在近亲手里。

    回到正题,可以说,赵匡胤屡屡跳槽,直到遇见柴荣,命运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了火箭式上升。而且很快,赵匡胤就遇到了他人生中非常关键和至关重要的表现机会,也是奠定他一生最关键的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