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仙龙降魔传 » 第三回

第三回

    第三回

    访民情善姑灵性援大众

    谈圣物师绘壁图拜神龙

    仙姑进院访民情,

    救护疗疾足智能。

    招面烤馍解肚饿,

    引风劝架治伤疼。

    湖观圣物遭威吓,

    玉做图腾望太平。

    自古龙神尽壮武,

    庶民尊圣换安宁。

    在一处陡峭的山崖上,有个奴隶儿子,十三岁的少年童律,正在崖上一棵核桃树上采摘山核桃充饥。另一个流浪少年小胖子狂章,在崖底地上拾着扔下来的核桃。树上的童律一手拉树枝另一手采摘,他伸手往高处去摘,神色有些紧张。突然脚下的树枝断裂,童律在慌乱中连抓几下,仅抓住了细枝无法稳住,身子直往山崖下掉,吓得“哇”的一声惨叫。崖下的狂章看在眼里,急得高喊:“抓紧哇,掉下来就没命了!”眼看一场悲剧就要发生。正巧在上空飞行的宁吉仙子听见吼声,迅速飞奔而来。只见她挥右手在空中划了一下,神奇般地使童律下掉的速度明显减慢,轻轻地降落到崖下的地面上。童律和狂章都吓得掉了魂,脸色变得苍白。童律本能地摸了摸头,又活动了一番手脚,扭动了一下腰部,自觉没有任何伤处而感到欣慰,但又疑惑不解。狂章连忙跑上前问:“摔伤了哪里,吓煞我了!”童律憨笑着说:“嘿嘿,哪儿也没摔着,几丈高的悬崖,要不是轻轻落地呀,肯定是没命了!”狂章也高兴地笑了。二人收集起地上的核桃后,往前方不远的氏族集居村落走去。此去不远的大片台地上,分布着原始氏族社会的群落茅屋。经过洪水的洗劫,村落一片衰败萧条的景象。在村落的边沿林荫下,聚焦着三五成群的逃荒难民们,他们衣着褴褛,面目憔悴,神情沮丧。有人在低声议论,诅咒刚过去的洪灾。一位男人说:“大水冲走了我家茅屋,家中的人都没了,只有我一个人活着逃出来。”宁吉在林子侧边从天而降,她整了整衣服,拢了一下头发,向难民聚集的地方走来,观看着难民们凄惨的情景。一阵婴儿的哭声传来,宁吉惊异地寻找着那啼哭的婴儿,只见一位怀抱婴儿的少妇,坐在石条上。她面目憔悴,不停地诓着幼儿,身边的一位老妇说:“这小儿饿了,你当娘的又没吃东西,无奶水喂养他,怎么不哭哩!”宁吉走过去观察着那婴儿,低头在婴儿额头上一个亲吻,用手抚摸着那少妇的手。顿时,一股电流透过少妇的全身,她立刻觉得有精神了,**有了奶水肿涨起来。婴儿不哭了,急促地吸着奶水渐渐入睡。少妇高兴地说:“小儿有奶吃,也不再哭了,这可真好!”她面带笑容,回敬这位好心的村姑。随着老头的呻吟声,宁吉望见路旁树下躺着一位白发老翁。宁吉走上前蹲下身来问:“老伯,你哪里不好?”老头说:“路滑,摔了一跤,腿腕跌伤啦!”宁吉伸手抚摸了几下伤腿,轻轻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走开了。在一旁的几个逃荒难民,用鄙视的目光瞧着这位村姑,认为她行为不拘,有的甚至啧啧讥笑,还低声议论着。那老头突地坐起来,高兴地说:“哈哈,那好心的姑子抚摸我的伤腿,一股热气透全身,这伤腿再也不痛了,她是神仙,是仙姑哇!”在场的难民听了惊诧不已,目送这位远去的村姑。有《江南春》词为证,这正是:仙女降,救民忙,向姑吹气后,多奶小儿康。抚揉翁老跌伤腿,痛感消失民颂扬。

    在村落东头,有个男人在屋前设点卖小米粥,不少饥饿的难民上前围观,有位逃难的男子脱下身穿的一件短褂,换取了一小陶碗的粥来充饥。这时,少年狂章拨开人群,挤到摊前观看,他乘那摊主不留意,快速抓起一只陶碗,在陶缸内舀满稀粥,冲出人群往林边奔跑。摊主大声吆喝,他根本不理,头也不回地向林中跑去。狂章快速逃至林中,不顾粥烫嘴,一气将粥喝了大半,在他身后快速追上来的童律,从狂章手中一把夺下陶碗,将碗内的粥一气喝了个精光,还舔了碗,将碗扔在林中地上。二人用手抹着嘴从林中走出来,只见宁吉村姑手提一袋面粉经这里路过。宁吉说:“两位小兄弟饿了吧,走,跟我吃烙饼去!”“什么,你口袋里有饼?”童律吃惊地问。宁吉说:“袋子里装的杂合面粉,村头那位白发丹母都有几天没吃东西了,我拿这些面为她烙饼,这也少不了你俩的份啊。”“走吧,有饼吃才好哩!”狂章高兴地说,他拉着童律的手,跟在宁吉后边。村口有一座茅屋,四壁都是用毛竹做成的,在屋前搭有一块条形的薄石板,这是一种做食物的烧石板。宁吉手提袋子,带着两个少年来到门前,她对房主人白发老妪说:“丹母,你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这些杂合面你也可吃上几日了!”丹母说:“哎,这么多难民流浪来村头,大伙都在挨饿,我们大家一起吃吧,还有这两个流浪儿,你们都叫什么?”童律说:“我叫童律,他是狂章。”宁吉说:“想吃烙饼,你俩都过来,大家一起干活!”狂章说:“什么?干活,那多累啊,我从来都不干什么活。”丹母说:“要想吃烙饼,就得过来干活!”童律拉了狂章,各自找些活干了起来。“我也来参加烙饼!”有个青年难民说。“我也要参加!”又一个青年接口说。丹母说:“好样的,都来当帮手,叫什么名?”大益说:“我叫大益,他叫根乘。”烙饼店内热闹起来,六个人为烙饼忙个不停。一会儿,没等头锅饼烙好,杂合面粉就不多了。根乘说:“要吃饼的难民太多,可这点面粉是太少了!”宁吉听了寻思片刻,说:“我再去取些面粉来!”她放下手中的活,拿着两条口袋和一个油缸,离开茅屋向村头走去。一会儿宁吉来到林子后,环顾四下无人,便将两条口袋和油缸放在地上,从怀中掏出一粒明亮的珠子来,在油缸上晃了一下,顿时那缸里装满了油脂。她又将那珠子放进一条口袋内,两条袋内立刻盛满了面粉。宁吉往返三次,将两袋面粉和一个油缸搬到道路边。这时,大益和根乘来了,三人将面粉和油脂运回了丹母的茅屋前。在烙饼的烧石板前,围在跟前的众多难民,正叫嚷着争相领取发放的熟饼。大益发饼时,高声劝阻说:“大伙别挤,排好队依次分发,人人都有份。”茅屋前正在向难民分发烙饼之际,那位卖粥的摊主认为这里发饼,影响了自己的生意,想寻衅滋事又找不到借口,他突然看见正在忙乎的狂章,便冲上前一把扭住狂章,打了一个耳光,吼叫说:“你抢我稀粥逃到这里来了,今天我要打死你!”在场的人立刻劝阻,那摊主根本不听,抓住狂章拳打脚踢。狂章火冒三丈,忙奔到门前,抓起一把大铜铲,照摊主后背劈头就是几铲。摊主惨叫着倒在血泊中,在场的人惊恐不已,不知所措。站在一旁的宁吉村姑,忙退到一旁,向搏斗的二人猛吹了一口气,顿时狂风大作,浓雾弥漫,吓得场上的人四处逃散。昏暗中,只见宁吉俯身来救受伤的摊主,用手轻揉了几下背后的伤处,再微微吹了一口气。说也奇怪,那流血的伤口随即愈合如初,不见有任何疤痕。摊主从地上突地站起来,摸了摸背后受伤处,自觉奇怪,慌忙逃走了。

    有《天仙子》词为证,这正是:摊主报仇来捣蛋,斗殴寻衅没应劝。顽童挥铲砍伤腰,姑救患,手摩按,治愈损伤真手段。

    在远古的尧舜时代,北漠赤峰以西的达里湖畔,居住着一个名叫达克氏的游牧部落。这个部落共有两百余人,其中有数十人是从其他游牧人中俘虏而来的牧奴。有一天,部落的小头领阿木连,带着两个牧奴赶着几十匹马在原野上放牧,牧奴中一人名叫森荣,另一人名叫林卓。三人放牧约近黄昏,便赶马来到达里湖畔饮水。这些牧人头戴皮帽,身着长衫长裤,脚穿皮靴,手持放马的鞭子与马杆。群马争相排列于湖边上,低着头在湖里饮水,三位牧马人骑在马背上,一边照管饮水的马匹,一边观览湖面景色。突然,静静的湖面上掀起一排大浪,随即有副黑色龙头从水中冒出来。随着一声吟叫,那黑龙便从湖心向饮水的马匹方向游来。正在饮水的马群惊了,一匹匹纷纷离岸转身惊恐奔逃,有些马还发出嘶鸣声。三个牧人的坐骑也随群马一齐奔驰,牧马人无法控制这个混乱的局面。胖子阿木连在马上回头张望,只见那黑色猛龙前半身已伏在岸边,两眼盯着逃走的马群。阿木连不慎跌下马来,吓得大哭,跪向猛龙低声祷告:“神灵啊,我阿木连给你磕头啦,咱达克牧人靠着养牛马和羊谋生存,请神灵怜悯我们,快去别处安身吧!”阿木连接连磕了几个头,用力支起瘫软的身子,转身向奔逃的马群追去。在离达里湖不远的浅丘下,是达克部落游牧民的住宿地。平坦的牧场上,分布着数十个用树枝和野草盖成的遮雨棚,有不少的游牧民在原野上活动着。遮雨棚是牧民的家,地上铺着干草,棚内陈设原始而简陋。在那浅丘一侧的陡岩下,有一个宽大的山洞,部落的头人可尔丹就居住在这个山洞里,洞穴内陈设较好,地上铺着各种兽皮。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可尔丹站在陡岩前的那块平整的石壁下,看着部落的画师兼雕刻艺人克力达,在壁头上用石墨画着一条很象大蟒蛇的图形。站在石壁跟前的阿木连正在回忆,讲述着在湖畔看见那巨蟒的形状。阿木连摸着头皮,回忆说:“那条大神蟒的头有牛头一般大小,头顶上生有一对雄鹿那样的角叉,嘴上有一对长须,还长着四条象雕鹰那样的腿爪。克力达边画边说:“呃,我来添上,头上一对鹿角,嘴上有长须……”可尔丹迷惑不解地问:“是吗,神蟒也有腿爪?”克边达说:“这个神物跟大蟒就不同了,待我来画上四条腿和爪子。”他认真地添笔。“它尾巴是什么样子?”克力达问。阿木连答不上来,寻思片刻,说:“尾巴么,淹在水里没有见着,哦,它背脊上生有齿状的冠。”克力达说:“好,我在神蟒背脊上画出齿状的鳍棘。”阿木连说:“还有,它颈脖上长有马鬃一样的毛,眼睛又大又圆,别的我说不上来了。”克力达按照陈述画出了鬃毛,又改画眼睛。可尔丹命令说:“把那两个牧奴叫来!”部落的侍从忙着传话:“传牧奴森荣和林卓!”一会儿,森荣与林卓一同来到石壁前,那林卓见了壁上画像,吓得倒退几步。可尔丹斥责他说:“蠢蛋,画个图形就把你吓成这样,我来问你俩,那天在湖边见到的神物,是这个样子么?”林卓怯生生说:“嗯,就是这个模样,画得还真象湖里那怪物。”克力达问:“你们看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或是没画象的?”森荣细心打量着,说:“湖中那怪物么,它从胸脯到肚子都长有象唇一样的横条。”阿木连接口说:“对,就是有横条。”“尾巴是什么样子?”克力达问。森荣回答:“尾巴么,尾巴象一个张开的巴掌。”林卓争辩说:“不对,有点象金鱼的叉子尾。”克力达不好下笔,犹豫起来,说:“什么,象巴掌,又说象金鱼尾叉?反正两者兼顾,画个分叉的尾得了!”三位在湖边亲眼见着那巨蟒的牧人,再也看不出哪里有何特点了,画像就这样被确定下来。部落的牧民们向崖壁前奔来,他们面对画像观赏着,有的还在低声议论。可尔丹走到众人面前,严肃地说:“牧民们,这画像中的圣物并不是生有角,长着腿爪的森蚺或巨蟒,它是降临我贡格尔大草原的神灵,这个在达里湖现身了,这圣物就是世人所崇拜的神龙,从今往后,这神龙就成了咱达克人敬奉崇拜的图腾了。但愿神龙会给达克部落,给先商牧民,甚至于整个神州大地带来吉祥与安宁!”在场的牧民听了,纷纷跪在地上,向神龙顶礼膜拜着,有的口中还不停地祈祷:“神龙啊你保佑我牧人无灾无难!”“请神龙佑护我民众世代幸福安康!”可尔丹接着说:“你克力达画师,又是个雕刻匠,本头人令你组织一批牧奴,不但要把这壁头上的画像琢成浮雕,还要选用上等墨玉,琢成无数个小型的雕龙图腾,可以随身携带着,让神龙随我达克人走遍北漠大草原,与我族人朝夕相伴,随时都可以膜拜这个神龙!”克力达高声回答:“在下遵命!”

    有《破阵子》词为证,这正是:赶马湖边饮水,巨龙逐浪惊憨。直吓得骑倌坠地,祷告急煞阿木连,畜人双保全。忆绘湖中灵物,体形改画增添。奇蟒有鳞生角爪,众拜神龙开笑颜,瑞祥百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