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末法时代我在都市修仙 » 第九章 拜师仪式 云天讲道

第九章 拜师仪式 云天讲道

    三天后,秦问天回到了昆仑仙境。

    一回来,就把刘文申叫了过来。

    “小文申,这两天睡得怎么样,还习惯这里的生活吗?”

    看到刘文申拖着小短腿啪啪啪的跑过来,秦问天一把把小家伙抱了起来,和声细语的问着小文申习不习惯。

    “大家都对我很好,只是有点不大习惯。”刘文申说完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哈哈,没事,过几天就习惯了。”秦问天爽朗的笑声也感染了小文申,小文申的精神也开始振奋起来。

    “来,小家伙,走去拜师了。”

    “啊?”小家伙一脸疑问。

    “小文申,你还没行拜师礼呢?”

    “哦哦。”

    来到昆仑仙境主峰的大殿之上,云逸已经等在了这里,他将主持这次拜师仪式,一同参加的还有他们几个目前在山门中的师兄弟,也是昆仑长老会的成员。

    秦问天端坐在正前方的椅子上,后面是三清道像,刘文申规规矩矩的跪在蒲团之上,听着云逸讲述昆仑门规:“一,不得背叛昆仑……

    门规并不繁多,毕竟修仙就是为了自由自在,只是对昆仑门人做简单的约束,不做恶事即可。

    讲述完毕,云逸给刘文申端来一杯茶,小文申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双手奉给秦问天,稍显稚嫩的声音以特别严肃的语气叫了声:“师父请喝茶。”

    “哎,好茶,哈哈。”

    从此师徒名分定,上天入地皆为师。

    简单的举行完拜师仪式,秦问天趁此机会,给小文申还有师弟们讲起了道。

    “阿申,你知道修行最难的是什么吗?”

    秦问天慈祥的看向刘文申,看着刘文申一脸茫然的样子,挥挥手示意,让刘文申坐下来,认真听讲,接着继续讲道。

    “修行之难,难在不惑。”

    “什么叫修行?”

    “下定义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很难。难就难在,很多人一上来就走偏了。怎么走偏?那就是一说修行,就忙着找书籍,找老师,找题注,找大家,找仙神。”

    “本来找找也可以,但老道要作一个提醒:修行的关键,不在于吸取,而在于排除;不在于追随,而在于看破。”

    “排除什么?排除大大小小的“惑”。”

    “看破什么?看破大大小小的“惑”。”

    “先说“小惑”。那就是我们修行之中,平常不断遇到的疑惑、困惑。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一段段实际的障碍,可能是功法难以练通,可能是道典的难以解读,这些“小惑”等待我们一一解答,一一通过。”

    “再说“大惑”,那像是一种看不到、指不出的诡异云气,天天笼罩于头顶,盘缠于心间。简单说来,“大惑”,是指对人生的误解,对世界的错觉。”

    “修行,就是排除这些误解,看破这些错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见,正觉。”

    “这很不容易,那么请问,人生在世,能不能不修行,不排除,不看破?”

    “当然也能,但是,世间之“惑”,相互勾连。一“惑”存心,迟早会频频受到外来的迷惑、诱惑、蛊惑。自己受到了,又会影响别人。如此环环相扣,波波相逐,结果必然造成世事的颠倒,生命的恐惧,修为的倒退。”

    “有许多一开始心怀正义的修行人士,到了高处,却变得容不得天才,不能得到就将他毁灭,以力压人,这些人,就是“既惑人,又惑己”。”

    “因此,修行之要,就是“破惑”。破了一个又一个,最后达到“不惑”。”

    “每破一个“惑”,抬起头来,就会觉得惠风和畅、秋高气爽。一连破几个“惑”,放眼望去,顿时会领略海阔天空,烟波浩渺。如果能够抵达“不惑”的境界,那么,人生就会真正抵达自在的境界。”

    “老道唠叨,已无他求;话重话轻,皆是心声。”

    “我们再来讲讲什么是道。”

    “道家讲道法自然,”

    “所谓“自然”,就是自然而然,无所拘束,无所执着,无为无造,无形无际,因此,也无仁无恩。人们常常认为天地有情,有恩有为,其实并不。水土果畜,养育众生,但这并非天地的仁恩,而只是自然”。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物施化,有恩有为。造物施化,则物失其真;有恩有为,则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载矣。”

    “自然之质,各定其分,短者不为不足,长者不为有余,损益将何加焉。”

    “由此,有人言:“大人在上,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施)。”这里所说的“不为始”,就是不骚扰,不干涉。我们修道之人,修炼到高处可飞天遁地,移山填海,若任意而为,必成大祸。”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只是不做那些不自然的事,不做那些自然安排之外的事,不做那些伤害自然之道的事。由此进一步推衍,老道认为,就算是儒家的某些主张如孝、慈、礼、乐,也应该维系,因为它们出自于自然,符合自然之道。如果这些主张变成了一种虚名之教,掩盖着不仁不义之实,则应摒弃。总之,一切必须本于自然,包括名教在内。认为,自然已经包容了一切,安排了一切,因此对人来说,只能抱着“无为”的恭敬心态,倾听自然的不言之教,无声之诗。”

    “在为师看来,无为,就是无框范、无名限、无意旨,因此是真正的“大”。道家祖师老子曾把“道”与“大”联系在一起,大概就是他老人家的深意吧。

    “这种‘大’,正因为没有名限,无法表述,只可感觉,且“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又称之为‘玄’,道典有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待秦问天讲述完毕,众人一片安静,若有所思,应该都收获匪浅,刘文申身上有道意弥漫,一股玄奥的气息散发出来,看来已入得修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