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刹不住的列车 » 第十二章 重睹天日

第十二章 重睹天日

    一缕阳光刺穿了阴霾笼罩的日日夜夜,时晴时阴半晴半阴纵横交错,家里每一个人的心情时好时坏,家里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烟雾尘天的气息。母亲的重病不是一蹴即至,像一层层黑压压的乌云悬在空中,像一块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让人无法释怀。那些昔日里与母亲共享的平凡时光,如今成了家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怀念。

    家人们怀念那些与母亲闲话家常的日子,那些看似普通的对话,其实蕴含了太多的深意和亲昵。每一句话,每一个微笑,都是无法替代的珍贵记忆。家人们渴望着好日子的再次降临,期盼着母亲的康复。

    克全没有想得太多,总是提心吊胆的度过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总是被忧虑和恐惧所缠绕。每一个深夜,他的心总是被恶梦惊醒,猛然一颤,恐惧让他无法再次入睡,盼着窗外阳光早点照射进来,赶走满屋晦气,赶走恶运气息。

    又是一个深夜,又进入险象环生的恶梦里,刺耳的手机铃声划破了寂静,让克全瞬间逃出了恶梦,从恶梦中惊醒。他颤抖地拿起手机,电话那头传来了父亲焦急的声音:“克全,家里怎么一片漆黑?你妈呢?怎么找不到你妈?这么晚了都去哪里了,都还不吃晚饭吗?”

    原来是父亲的声音,父亲那头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克全这头一块石头落地。“不急,就来。”克全回答后稍稍松了口气,立刻起身来到客厅,看到父亲在客厅里手握电话不放手,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得不到一个答案给他,雷打也不动。贝贝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父亲身边,乖巧地卧在父亲的脚边,那对蓝色眼睛炯炯有神,像一对蓝色小灯泡在黑暗中闪来闪去。当克全走过来时,贝贝的蓝眼睛立刻转向他,向克全这边扫过去。

    克全对父亲“我就在隔壁屋里,您还给我打电话,不觉得好笑吗?”这一说让父亲放松了心情,也让父亲幡然醒悟,父亲答非所问带着惊讶的语气:“这是什么蓝光?”。克全这才想起一时心急忘记打开灯,黑乎乎的一片,只有贝贝的蓝色眼睛闪来闪去,立即开灯后面带微笑地解释道:“爸,您已经吃过晚饭了,要不我再给您热点吃的?”

    “你妈呢?”父亲不是答非所问似乎有些糊涂。克全小声地回答:“妈在医院里,她已经睡下了。”

    父亲的脸部肌肉抽搐了一下,清醒了一些:“白天去医院看病,晚上可以回来睡,去医院睡干嘛!”克全觉得对父亲又倔又糊涂的时候,一时辨不清楚顶了一句:“医院就这么规定的,你问我,我问谁啊!”父亲愣了一下:“我怎么没吃?”又惊了一下对贝贝说:“你怎么一声不吭地呆在这儿?瞪着我干嘛!”聪明的贝贝仿佛听懂了父亲的话,乖乖地回到了自己睡觉的垫子上。

    克全看着父亲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时而一惊时而一咋,心里有些七上八下不安起来,怀疑起父亲是不是开始老年痴呆了?老年痴呆先前的症兆,不就是这样吗?父亲之前从未离开过母亲,现在分开而且病重,会不会让他受到刺激,或者过于焦虑?克全邹起眉头额上泛起忧虑的波纹。但他知道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看清目前的处境理清现在的思绪,为了母亲康复为了父亲不衰退,早日走出困境。

    月光没有离开,夜幕还没有开启。克全把父亲带到床上躺下,自己也回到床上躺下,双眼无神地盯着天花板。他的思绪如同被风吹散的烟雾,混乱不堪。窗外的月光透过夜幕的缝隙,透过窗帘的缝隙,分散洒向床边,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诡异的神秘感。这对于克全来说,这个夜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注定要识别诡异的神秘,注定要整理混乱不堪的场面。

    晨曦初露,克全迫不及待地起床,悄悄地推开父亲的房门。阳光透过窗帘没有遮蔽的窗户洒在父亲的脸上,他沉睡中的面容显得扭曲但格外深沉。轻微的呼噜声从他的口中传出,听得出那是岁月留下的音频,也是他为责任为生活付出的见证。克全静静地站在床边,看着父亲沉睡的模样不愿叫醒他。他明白,父亲已经一夜未眠,他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在睡梦中也在承受。

    克全三口二口应付了早餐,整理了一些去医院所需的东西。药品、水杯、换洗衣物……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对母亲的爱意和关心。正当他犹豫是否该把父亲留在家中时,不经意间瞥见了父亲那双满是沧桑惺忪的眼睛。他察觉父亲已经感受到了他的犹豫,那双眼睛里透露出的坚定与倔强。对克全“你难道不打算带上我吗?你真的想自己一个人去医院吗?”父亲虽然有些微醺,但他已经站在克全的侧面,语气中带着些许的不满意,些许的疑问。克全转过身,扶住父亲,轻声安抚道:“我怎么敢呢?您先去洗漱一下,整理一下仪表,我们带上您的早餐,带上母亲的东西一起去。”

    探望病人是有时间规定,是因为克全和父亲心急早早起来早早去,打车去早早到肯定等在门口,反而折磨心情。好在克全家的住址离医院不远。他们步行至公交车站,搭上了通往医院的公交车。车厢内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味道。这些都无法分散克全的注意力,这些对老年人来说多少会有影响。他时刻关注着父亲脸色,关注着父亲身体状况,生怕在这个路途,在这个关键时刻出现意外。

    在公交车上,克全听到两位曾经的邻居相互对话。他们的声音带着过去岁月的沧桑,却又饱含着对生活艰辛的感叹。

    “多年不见了,你还不见老,还是老样子。”

    “不会吧?多多少少有变化,身体也已经大不如从前了。现在就是去医院看病的,还是去那家老地方的地区医院。”对方回答,手里还拿着病历卡稍微摇了一下。

    “怎么还是去那家地区医院?”

    “是的,那家地区医院对老年人特别照顾,特别仔细。我爸妈在世的时候也经常去那里,即使后来搬家了,叫救护车也会送到那里。”

    “是的,听说过,那家地区医院的医生对老年人的情况非常了解,对老年人的病情也非常了解,用药也很精准。真的是一家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医院。”

    “虽然路程比以前远了一些,但比起到大医院排大队人挤人来说,那家地区医院要方便许多。”

    两位老邻居的对话清清楚楚简简单单,坐在旁边的父亲虽然耳背,但也听到了不少。他们的对话应该给父亲带来了些许的安慰,他的脸上浮现出些许的欣喜,对那家地区医院用药的怀疑解除了不少。这也让克全和父亲对那家医院有了一些了解。他们曾经邻居之间的对话和他们的经历,让克全懂得了选择一家适合老年人的医院是多么重要。父亲年老体弱思维迟钝,能了解多少是多少,重要不重要随遇而安。

    到达医院后,进入母亲的病房,父亲首先看到母亲病床上的药物减去了一些,在看到母亲眼光神气了不少,脸部表情松弛了不少,看得出父亲的脸部表情也松弛了不少。

    克全站在父亲的后面,给他俩留下了空间。

    直到主治医生进病房查房,大家注意力才转到主治医生这边。主治医生给母亲作了检查,与母亲简单地交流了几句,然后转过身与克全一起走出门外交流,医生坦诚地表示:“对于90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我们无法将她的生理指标恢复到最佳状态。但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让她的生理指标恢复到比这个年龄更好的指标,将她的生命质量提高,将她的生命时间延续。”这番话让克全感到十分感激。他明白人不可能永远年轻,机器也不可能永远崭新,机器有磨损的时候,人也有衰老的时候,只要有生命延续的希望,有修补磨损的药方,就是最大的希望。

    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母亲的情况明显好转。那吊在床头的药袋,如释重负般的,一天天减少,预示着母亲的病痛正在慢慢消退,母亲的病情正在慢慢好转。母亲的饭量逐渐增加,每一口都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在慢慢回归,体力也在慢慢恢复。尽管病痛曾经让母亲几乎无法站立,曾经让母亲挪不动脚步,但现在,她已经能够在病床边轻松地挪动挪动脚步了。

    隔壁床位的大妈,见证了这一切,她的眼中显露出敬佩的光亮,母亲病情的好转也给她增添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她忍不住称赞道:“大姐的毅力真好!自己不要放弃自己,这家医院的医生也不会放弃你。这家医院也真的好,他们不会让你早出院的。尽管医保只有两个星期的住院期,只能报销两个星期的住院费,但这家医院不把病治好不会让你早出院,也会想尽办法减少医疗费的支出,所以大姐放心住院,一定要治好了再出院。”话语中即对母亲的鼓励,又对医生的信任和对医院的赞誉。

    隔壁床位的大妈说得没错,这家医院并未在两个星期后安排母亲出院。晚出医院早出医院有利有弊,也有晚出医院的是疑难杂症,医生实施医疗计划当然不会明说,克全心里当然没有底,是怀疑?是侥幸?是笃定?当然不会踏实。但医生们始终淡定自若沉着应对,他们一直在为母亲的治疗,精心调配药物,调整治疗方案。他们用专业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术,为母亲筑起一座抵御病魔的堡垒,为健康排除了一道道险情。

    时间一天天过去,母亲的病情日渐好转,胃口也日渐好转,说话清晰,下地走路稳多了。终于有一天,主治医生讲解了医治经过,并说母亲已经基本康复,可以进行一些对康复的巩固、观察、和保养。这个消息让克全和父母亲都欣喜若狂。他们感慨万分,对医生的医术和医护人员的照顾深感感激。

    没过多天,康复一切顺利,母亲身子骨觉得硬朗起来,医院通知克全,你的母亲可以出院了。他们收拾好行李,带着满心的感激和主治医生及医护人员作了告别,他们对主治医生及医护人员依依不舍,又不想再来到医院,怀着前后矛盾的心理离开了医院。

    母亲的健康状况日益好转,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母亲感恩的念念不忘那家地区医院,在克全面前经常提起那家地区医院的好,也经常心有余悸地说:“再也不想去医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