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剧透历史:李世民要抓我做女婿 » 第一百二十七章 雪夜突袭

第一百二十七章 雪夜突袭

    等一众人走出帐篷,天色已经渐暗,这一番闹剧,虽然不是很长,但也过了小半个时辰。

    李彩棠的帐篷也开始进行了拆除回收工作。

    休整了一天,队伍神完气足。

    出发之前,又吃了顿干粮,保证了充足的体力。

    夜色掩映,外披白色斗篷的李彩棠一群人从林间摸了出来,回到了官道上。

    尽管路上依旧有厚实的积雪,但比之山林间却要薄上很多。

    显然官道上来往的行人虽少,却还是看得出两旁的驿站曾经进行过维护,不会让大雪封了路。

    不是很厚的一层积雪,踩上去刚好比士兵们的高邦筒靴矮一寸。

    士兵们所配备的桶靴鞋帮相较于平常的制式要高很多,这是为了复杂多变的作战地形。

    可以有利的保护好士兵们的双腿,避免士兵们因为各种环境问题导致的脚部受伤从而非战斗减员。

    而且士兵们在小腿上还会用布条缠绕绑腿。

    绑腿,也称为护腿,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腿部,减少腿部受伤的可能性。

    在行军过程中,绑腿可以防止腿部由于行走的路太多,造成血液肿胀,从而减轻疲劳感。

    此外,绑腿还可以在山岳丛林地区的作战中发挥效果,因为在这些环境中,士兵需要长时间的步行,绑腿的使用可以帮助士兵减少腿部的压力和疲劳感。

    走在前面的队伍轮番交替着。

    将路上的积雪踏平的同时,又保持了体力,总体来说,行进的速度并不慢。

    钳马衔枚,行进中的队伍只能听到脚底和雪面摩擦的索索声,以及不经意间腰间的枪支与弹药碰撞出的清脆金属声。

    声音不大,甚至转个弯便已消失不见。

    他们如一只矫健的海东青,已经锁定了敌人的咽喉,即将弹出他们锋锐的利爪。

    只有天空中如钩的新月与点点繁星,无声的见证着这一切。

    时间在队伍行进的脚步间流逝,他们丈量着土地的同时,也来到了平壤城外。

    李彩棠右手半举,队伍便整齐划一的隐蔽在松林下。

    在这里,林带的分界线极其明显。

    因为城防的需要,郁郁葱葱的松叶林齐齐的退离了平壤城城墙两公里外。

    李彩棠站在松林边缘,看着远处低矮的平壤城,堪堪冒了一个城头。

    平壤城的城墙原本仅有三五米高。

    后因经历几次与隋朝的军队交战,几次维护增高,现如今已有八九米高的规模。

    她接过从副官手里递过来的单筒望远镜,这东西亦是长安城工厂里出产的明星产品。

    它更有一个雅称,叫做‘千里眼’。

    更为神奇的是,即便是在光线较为黑暗的夜间,借着星光和白雪反射出的微光,处城头上的景象,被李彩棠尽收眼底。

    “麻烦了!这帮子守城的卫兵。”

    “都已经子时了,竟然公然在城墙上饮酒作乐。”

    “眼下月华正盛,若是我们就这么潜伏过去,难保不会被他们发现。”

    如今的城池为了防备被敌人偷袭,城池的四周都颇为平坦,不会允许有遮挡视线的物体存在。

    就如此时平壤城墙外都是低矮平整的农田,被如棉花一般的白雪覆盖,整个连成了白茫茫一片。

    放眼望去,平整得甚至连一个草垛子都看不见。

    想要潜伏过去,发动近距离的突袭似乎难度很大。

    而在这种没过小腿的积雪中,向着城池奔袭两公里,显然对于士兵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很可能还没有冲到城下,便已经消耗了大半的体力,这对于攻城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看到队伍停滞不前,以及一时间没有下令的李彩棠,作为新晋陷阵营营长的张攸之,这时从后方靠近了李彩棠。

    在周围卫兵警惕的目光中,他自觉的停在了数步之外。

    拱手行礼,低声道

    “主公不必忧虑,今夜必有进攻的良机。”

    他这话说的颇为笃定,声音沉稳而有力。

    “哦,张营长何出此言,你可是发现了什么?”

    张攸之先是神秘一笑,而后似想到了什么,连忙摆正神色

    “主公且安心,依属下的经验判断,不出一个时辰,天必降大雪,届时便是我等进攻之良机。”

    然而还没有等李彩棠发话,一旁的副官便率先反驳道

    “休得胡言,且看此时天空银月当空,繁星满天这哪里是有半点要下雪的样子?”

    “想来便是一个外行,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你一个老农在这里妖言惑众,搬弄是非。若是延误了军机你吃罪得起吗!”

    张攸之笑着上下打量了一眼副官,继续用生硬的汉语道

    “所以我说这位小将军,您便是一个外行。”

    “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借您一句话,你如此武断的打断我,还没有听我的分析,便断言我是胡说。”

    “若是延误了军机,你吃罪得起吗!”

    副官被这么直接硬怼,脸上的面子瞬间便挂不住了。

    他出身豪门,是世家大族子弟,接受了完整的体系培养。

    自诩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为过,眼下被这么一个半路出家的泥腿子当众羞辱,哪里还坐得住?

    当下就要发难。

    “张攸之是吧...”

    此时就站在一旁的李彩棠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这其实也是她这支队伍里面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病,由于队伍人员成分的差别。

    在张攸之被编入队伍之前,退伍中的军官体系和士兵组成,有着极其严重的两极分化。

    而张攸之这个例外,显然更不受世家子弟团体的待见。

    陷阵营,大家心里都明白,说难听点,也就是一个炮灰营罢了。

    阵营的营长,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炮灰。

    这哪里能和其他队伍的营长相提并论?

    目前雇佣兵队伍里所有的管理和领导岗位,全部被世家子弟包圆瓜分,而更大多数的来自普通百姓的兵源,这都是军队中的最底层。

    两个团体之间天然的相互看不顺眼。

    形成这样的局势,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世家子弟接受的教育和培养显然比普通人充分的多,这比起下面那些连字都不认识的大头兵。

    天然的就更具有竞争优势。

    在不是靠军工,而是靠考核来决定谁当将领的选拔机制面前。

    来自底层的士兵完败。

    这并不是李彩棠希望看到的事情,如此严重的割裂感,会对战争埋下很多不确定的隐患。

    只是这些裂痕,除了在内部开展学习,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从而进行弥合之外。

    便只有通过一场场血肉磨盘般的血战,逐步的进行优选打磨。

    眼下情况紧急,没时间用那些怀柔的手段,她直接强行压下了事端。

    “你给我闭嘴!我让你说话了吗!”

    又转向张攸之。

    “说说吧,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本将军也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