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发出突破令 » 第9章《仁风山调查》馆首开放

第9章《仁风山调查》馆首开放

    天气几天秋高气爽却似乎心思异常兴奋,炳宣接到刘站长转来《关于章贡市国资委全市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示范班》要来盘古山镇参观《仁风山调查》馆的文件,满打满算只有5天时间。在盘古山镇9个月来一直忙于山上山下旅游资源调查、收集;组织仁风村十几位村民对红军挑钨砂小道进行半个月的清理;邀请县党校、县摄影协会領导和工作人员参观学习和拍样照等。所以《仁风山调查》馆的资料都还在盘古山钨矿公司文化大楼3楼,要集中五天内完成高标准布展陈,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要绝对集中。明白了这个道理,炳宣逐级汇报给领导,得到镇书记高度重视,亲自召开紧急办公会,调度力量,布置相关人员落实。成立材料收集组、材料搬运组、卫生整理组等。人员未动,设计先行,炳宣推荐有丰富经验雩阳文化公司,领导马上拍板,炳宣联系业务繁忙的雩阳文化公司,尽量挤出时间,下午到现场测量尺寸,收集样品,内容,面对面实地规划设计。只有一天时间,要加班完成内容收集、整理、设计初稿、放样和领导通过拍板等,公司加大马力组织力量加班设计。

    设计、校对、审核进行中……

    材料搬运组在盘矿公司文化大楼的3楼,一群辛勤的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搬运着展板。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文化大楼3楼与工人文化宫大厅之间。

    他们小心翼翼地抬起展板,展板在他们手中显得如此舒畅,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认真。他们小心地避免展板受到任何损伤,确保其完好无损地到达目的地。

    工作人员们来来往往,形成了一条忙碌的人流。他们相互配合,有的人负责抬起展板,有的人负责引导方向,还有的人负责整理和摆放。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使得整个搬运过程高效而有序。

    在工人文化宫大厅,工作人员们仔细地整理着展板。他们认真核对展板的内容、顺序和位置,确保展示的效果最佳。他们轻轻调整展板的角度,使其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并传达出展板所要表达的信息。

    整个情景中,工作人员们的辛勤努力和认真态度令人钦佩。他们不辞辛劳地搬运和整理展板,只为了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展示效果。他们的付出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展览,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百年多盘矿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从早到晚,一刻也不停息。

    材料收集组,把搬来的展板,重新分类,精选完整的一字排开,方便擦拭干净和师傅上墙安装。大家看着设计精美的板画,都不停地赞扬八十年代的广告公司的高品质设计,充满历史感的各类展板,不余余力地记录着那个年代的各项辉煌。

    夜幕降临,仁风山调查馆内灯火通明,宛如白昼。白天刚完成安装的射灯散发着明亮的光芒,将整个场馆照得格外亮堂。

    工人师傅们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他们身穿着工作服,手持各种工具,专注地安装着展板。有的师傅站在梯子上,将展板固定在墙上;有的师傅则仔细调整展板的位置,确保其水平和垂直。现场不时传来工具的碰撞声和师傅们的交流声,但一切都显得紧张热闹而有序。

    在这个场景中,安全被视为首要任务。工人们严格遵守安全规定,戴上安全帽,确保自身的安全。他们相互协作,互相提醒,注意着周围的环境,以避免任何可能的危险。

    整个安装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师傅们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展板的安装工作进展顺利。每一块展板都被精心安装,展示出丰富的内容,为调查馆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仁风山调查》馆里灯火通明,工人师傅们用他们的辛勤努力,创造出一个热闹而安全的工作场景。他们的付出将为参观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也为调查馆的成功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月9日上午,相约的日子终于来了。炳宣一大早就忙于联系城管卫生组,落实街道主路和参观点的秩序和卫生后,不断与县党校刘老师等联系,安排对接点的具体位置。

    11点3分,二辆装有百多人的大巴缓缓的驶到盘古山老车站位置,早已站在路边的炳宣赶紧招手示意,引导车辆左拐到盘矿工人文化宫的侧边停车场。

    11时17分,一百多名研学观摩团干部学员分别从两辆大巴车上有序而下,在炳宣的引导和讲解下,走向《仁风山调查》馆。

    学员们走在绿树成荫宽阔又古朴的工矿文化大街上,好奇令大家议论声、称赞声一片。五彩斑斓的阳光打在行进的队伍中,个个精神饱满。

    抖音、快手和微信短视频及县级媒体等,马上发出视频和新闻报道:盘古山镇“仁风山调查”新馆首个对外开放日,不但有各地来研学的游客,而且迎来中共GZ市委组织部、GZ市国资委全市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示范班,暨党务干部素质提升班近百名培训成员的研学观摩活动。

    干部们兴致勃勃的走进“仁风山调查”馆,在讲解员刘老师的讲解引导下,有顺序地参观了新开放的展览馆,了解了92年前(即1930年的4月22日)毛泽东同志在会昌听取了中共盘古山特区高官刘义顺等七人的汇报后,写下了九千八百多字的《仁风山及其附近》调查报告,以及《对流氓和对农民武装的策略》的历史背景。

    展览馆座落在盘古山钨矿原工人文化宫大厅,馆内史料详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分为“前言、商办时期、苏区时期、官僚买办时期、今日盘古山及结语”五大板块。介绍了不同时期发生在盘古山的钨砂生产规模、生产与革命斗争、红军生产量与运输、钨砂经济对红军的巨大影响,丰产与建设等。市参观团成员认真聆听讲解,了解了《仁风山及其附近调查》是毛主席唯一一次工业调查,也是早于《寻乌调查》和《兴国长岗乡调查》的一个调查。苏区时期有1500名矿工参加了红军,经过三年来艰苦斗争和开采运输,累计钨砂生产钨砂6800多吨,换得银元620万块,创造苏维埃政府总收益占当年经济总量70%,为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养活了10万红军。全体培训班成员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刘老师的讲解后,纷纷感慨道:“没想到百年工矿盘古山,苏区时期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做出了如此卓越的贡献。”

    还有许多成员说:“更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与仁风山竟有如此渊源,亲自把盘古山改名仁风山,还历时三天,在时间异常紧张、条件十分艰苦和环境特殊的条件亲自调查研究,写了一份9800多字唯一工业调查……”

    临近中午,成员们走出“仁风山调查”馆后,在于都党校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有“布达拉宫”式美誉的盘钨公司选矿厂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