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发出突破令 » 第5章为爱痴狂

第5章为爱痴狂

    接村书记的通知,左无名的一个扶贫对象不见了,这可不得了。

    那扶贫对象的名字叫袁嫒,住在张家山,是一个近50岁还未婚的男性单身汉,平时住在60平两层的水泥房里,喜欢捣鼓无线电设备,曾经在大集体生产队的时代,会修电器是一个香饽饽,所以那时的他,十分风光,五里十村都知道他的名字。在他还是20多岁谈婚论嫁的年龄,各地的媒婆几乎踏平了他家的门槛,他都十分挑剔,因为走村串户,见多识广,一般的农家姑娘,他都看不上眼。他十分追求自由恋爱,崇拜自由恋爱,认为只有自由恋爱才是正道,并把它当做一种成功的标志。所以,无论父母怎么劝,媒婆介绍了多少黄花闺女,他都一一拒绝。他住的地方,庇邻安远县唐村乡,平时翻过几座小山就到了,所以他常常穿梭在山林当中,每一圩都设摊修理,收入也不错,可以说在当时来说。家有一个收音机就算生活比较好了,能听新闻听小说故事和听歌曲等。收音机本着多,用多了会坏,会修这个算是比较会赚钱的行业,而且一般人都干不了,完全可以说是独门绝技,垄断经营。

    他在唐村乡摆摊修理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住在圩边的姑娘何花。何花长得白白净净,有初中毕业文凭(那时农村很少有初中毕业的),常来他摆摊的地方,看他修理,一来二去,两人就熟悉了,那姑娘还说想拜他为师,学习修理无线收音机,他很高兴。在那个女孩都要听从父母安排的大集体年代,有个姑娘自主大胆的要求学习修理技术,特别是一个未婚女孩跟着一个未婚的男孩学习,那简直是天大的事,所以当时他们这行为轰动一时。

    后来,这个青年创业带徒事迹惊动了县报社,把他们的自主创业,自由恋爱和学徒的事情写成文章,在全县进行报道。袁媛和何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大家都崇拜他俩。

    名气大了,一个广东私营无线电厂老板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件事,专门坐火车,倒汽车,行程一个星期,来到唐村乡,想请袁媛和何花,去他无线电厂里当技术顾问,被个性强烈的袁嫒拒绝,后来就留下了联系方式,劝他们考虑好了再联系,他厂里会出路费。

    何花认为是好事,但师傅不同意去,她一时也没办法,只好潜心学技术,两人除了集体农活,每圩几乎天天泡在一起,一切都是为了早日学成手艺,好自己摆摊赚钱。袁嫒有一个这么花枝招展的女徒弟,自然教授的非常仔细认真,很快,天赋异禀的何花,学成了技术,他可以自行摆摊修收音机了。可是在那个年代,一个未嫁的女孩子,家里是不可能有钱支持他自制修理工具的,而且对一个普通人农村家庭来说,制全修理无线电的工具,花费可是天文数字。师傅和徒弟的感情虽然很好,但是,袁嫒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帮她制工具,学好了技术的何花,整天感到闷闷不乐,有才能无法施展,于是就想起了无线电厂留下的联系方式,主动写了封信过去,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很快,收到回信,他报告给师傅,并邀请师傅一起去。个性强烈又有大男子主义的袁嫒,本来十分喜爱何花,感觉和她像在自由恋爱,看到一个姑娘,主动和外面的男老板联系,还要出去当技术员,当时就不高兴了,拒绝外出,有一阵子时间都不理会何花。何花没有办法,通过在大队里上班的堂哥,开好外出广东的证明,向堂哥借了路费,独自乘车去了广东。

    何花去了广东以后,因为技术精湛,得到老板的肯定,老板委以重任,当了技术指导总管,帮助老板赚了不少钱。老板为了感谢他,把他介绍了给自己的儿子,何花结婚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而且在几年以后,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彻底失去了联系方法。

    开始袁嫒气消后,十分后悔,等待着何花回来,每圩必到唐村乡圩上设摊修理等候,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但都等不到何花回来。

    一年。两年。三年。去广东的何花没有任何的音信。赚到结婚钱的袁嫒,主动找到她娘家,要求订婚,她娘家打发他走,姑娘不在家,她也没有办法。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于是,他遵照当地习惯,叫媒婆去上门提亲,娘家人最后告诉他,荷花已经在广东结婚了,嫁给了厂长的儿子,生了二子三女,袁嫒不信,认为是媒婆骗她,让他断了念想,要他娶本地姑娘。于是,他一如既往的坚持,风雨无阻的摆摊,风雨无阻的等待。可是却再也没有看过何花出现过,甚至回来过。后来慢慢的,国家迎来改革开放的东风,大集体变成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街道各种生活电器,花样繁手,随着电视机、电话、洗衣机等的普及,收音机已经成为了过时的电器,修理收音机的人越来越少,袁嫒的技术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没有人请他修理,他又不肯干农活,没有学到其他的技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20郎当岁的小伙子,等何花到了30岁,仍然不肯找其他姑娘结婚。等到了40岁,仍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要等何花回来结婚,仍然不找其他的姑娘结婚。直到现在,经常不坐车(县与县交界,无车无钱)步行40分钟去唐村圩上,念念不忘要找到何花,找到当初的恋人,而且还常常把当初的辉煌经历和自由恋爱,讲给偶而来到他身边的人听,慢慢的,大家听腻了他的故事,只要一看到他,就远远的避开,他就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但他永远相信,何花一定在前面等他。这是他们真真不渝的爱情,所以现在季节,他50岁了,仍然冒着寒冷、下雨,坚持步行40里去唐村圩。

    左无名一度被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感动和崇拜。起初分配到这个名额的时候,片长安排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作为他的联系人,就是为了更方便稳住他,把他留在家里,不让他天寒地冻到处走。哪知这回,离家几天了,邻居袁书记都没有看到他,所以有了这个电话。

    没有其他的办法,左无名只好跟着袁书记,开车一起到邻县唐村乡圩上,看看能不能找到他,带他回来。

    车子到了圩上,没有看见袁嫒,袁书记和左无名找到他姐的家里(袁嫒一个亲姐嫁在圩边),说明了情况。他姐说,这几天确实来过,还留他吃了饭,给了钱,让他坐车回去。

    从袁嫒的姐家出来,袁书记说,他一定是舍不得花钱,从原路步行40里,回家了。

    于是就打电话,叫家人去看看他在不在家。袁书记的家人回来回复电话。说袁嫒刚刚从外面回来,在家里吃饭。

    左无名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他们赶紧开车回来。她要好好上他家,找这户贫困户一一袁嫒,开展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