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发出突破令 » 第9章山重水复

第9章山重水复

    :怎么了?

    炳宣迅速走上前,原来是银行出纳小丁不小心踢在横木上,伴了一跤,还好是扑在前同事腿上,挡了一下,没受伤。

    :各位旅客,这同志坡果然名不虚传一一你看,一个同志要跌倒了,前面的同志“主动”帮助了!这个层层横木台阶,承起了降缓陡坡的作用,但走时看着路,抬高脚,防踢木哈。

    炳宣遇事及时上前观察处置,机智化解险情,生动灵活讲解,引着大家热情高涨,加油上!声音此起彼伏。

    老鹰嘴,一个突出的山石,路下深不可测,溪水淙淙,路上原木搭桥,只能容一人小心通过。

    :这个地方叫老鹰嘴石,大家请看,像不像?看时注意脚下路小桥窄,小心通过。

    :真像;

    :有意思,老鹰山上长,老鹰嘴,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就是厉害,也十分有缘源。随团肖导游不失时机补充讲解。

    :是呀,我们都要向大自然取经,生命短暂,风光无限。这也是长征精神的延伸。

    有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才有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也就是现在的长征历史缘源,我们在这体验、研学……炳宣扩大了讲。

    队员全部安全通过老鹰嘴山石口,来到阻击地,这段路两侧设制了调堡。

    :同志们!前方到了敌方阻击地,为了我们今天的胜利,抢占调堡,夺取山顶,冲啊!

    炳宣的扩音一喊,走了一段婉转平地的队员鼓动起来,纷纷跋腿甩手往上冲,喊“冲啊!”声一片。

    队伍冲过两个调堡中间的缓坡,又有一段平地直通山顶,大部分体力好的队员都没有停下来,一直冲到山顶……

    :好,前面注意掩护,后面注意保护,队伍占领山顶野坑坳宿营地后,就地休息10分钟,准备下一个行动目标。

    后面队伍一会都到了山顶,大家分散坐在8排竹凳子上休息。有喝水的,有擦汗的,有拍照的,更多的在打闹说话。

    炳宣找到方主任,交代下步举行节目程序……

    节目一

    :好,旅客同志们!大家休息了一下,现在开始第二阶段的活动。来,面对竹棚先站成三排……,队伍站好。

    :举旗手出列,举好党旗,大家看着牌子上的入党誓词,由排头领誓人领读,开始!……

    霎时,万山丛中,红军飘扬,四方平整党旗下,红军队伍中传出整齐又振聋发馈的入党誓词合声,让每一位体验走长征路的队员大脑重温一遍入党誓词,心灵重新洗礼一遍,达到体验研学等效果。

    节目二

    队伍合唱了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声音再次震荡山林,传得很久。

    节目三

    炳宣开始声情并茂讲起了作协曾长生撰文的红色故事一一《登贤县府最后的主席和公章》:赤南县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2月在于都的畚岭袁屋下村祠堂,也就是现在的祁禄山镇上岭岗村下村袁氏宗祠宣告成立。同年3月,苏维埃中央政府为纪念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原*******罗登贤,决定将赤南县更名为登贤县。登贤县自成立到解体,先后共有三位苏维埃政府主席,最后一位主席叫钟家瑶,于都县靖石乡任头村人,他于1935年1月开始担任登贤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职务。他不仅是临危受命,而且从担任主席的第一天开始,说确切一点是在他还没有担任政府主席时开始,登贤县苏维埃政府就没有了驻地,他带领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游到哪算到哪,其生活的艰难和生命的危险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登贤县设立后,成立了登贤县独立营。1935年1月中旬,因敌情严重,情况紧急,必须派出部队和干部挺进到信丰的油山去开展游击战争。将独立营改为挺进营,到油山一带去建立新的根据地。1935年2月19日,挺进营三百七十余人吃过晚饭,从观音亭出发,在黄沙遇敌而战,因山高林密,不便指挥,挺进营被打散,三百七十余人只剩下三百二十余人。由于遭受挫折,挺进营于2月21日撤退到禾丰山下,24日又开始出发,不停地翻山越岭,穿树林、钻荆棘、攀悬崖、受蚊虫叮咬、与蛇兽打斗,与敌人周旋。25日在中坑的大布宿营,26日晚到茶梓五里排,27日到安远的双园,28日到合头的杨梅坑,3月1日挺进营在罗坑与敌人战斗。县高官陈梦松在此战斗中负伤,队伍被打散。天黑后,钟家瑶收集三十余人,在山上隐蔽了一夜。陈梦松说:“几百人的队伍不好活动,挺进营必须以连为单位分开游击”。钟家瑶带着一个连当天到达赤竹园。由于连日行军作战,加上天气寒冷,春雨浇淋,钟家瑶得了重病。3月6日被送到庵山养病,不能随队行动。庵山,是一座大山,山的一面是于都县,另一面是赣县。钟家瑶所养伤的地方是个只有三户人家的小村子,房东叫赖芳盛。一天,“铲共团”突然来搜查,与钟家瑶一起养病养伤的刘义才和钟桂春两人迅速冲上屋后躲藏,钟家瑶由于病势沉重,走不动,只好躲在赖芳盛家的小楼上。这是一间放杂物兼做仓库的低矮小楼,楼上放着几口大水缸,钟家瑶跳进一口缸里,水缸太小,躲藏不了,又跳进另一口大水缸,还是藏不住,急得他团团转,危急之时,他发现楼上有一个谷仓,于是,他拼尽全力,爬进了谷仓顶上的空隙躲了起来。而“铲共团”搜查的吼声,一声紧似一声,步步迫近,钟家瑶猛然摸到身上所带的一枚公章带的一枚公章,这个公章是1934年3月改称登贤县苏维埃政府时所刻制并启用的,1935年1月由钟家瑶保管。该印章长9.0厘米、宽1.9厘米、厚2.5厘米,木质,呈梯形;竖式阳刻“登贤县苏维埃政府印”九个字,字样清晰。钟家瑶心想,这枚公章无论如何不能让敌人搜去。于是,他赶忙将公章从身上解下,顺手将它塞在瓦梁下面的砖缝里,并做好记号。“铲共团”走了后,为安全起见,房东赖芳盛将钟家瑶他们三人带到屋后的一座大山里,隐蔽在一个岩洞中。为了让他们早日治好病、养好伤,房东冒着生命危险,每隔几天就给他们送一次米和菜,还几次冒险去为他们买药,找草药,他每次都将米、菜、药送到一块石板底下,钟家瑶他们则在黑夜摸到那里将东西取回石洞,由于赖芳盛的悉心照料,过了一个多月,他们的伤、病逐渐痊愈。钟家瑶离开庵山后,回到赣南省机关部队突围时的出发地点——上坪山区,并且找到了游击队的几个队员,可是,都说敌人占领乱石(现靖石)和禾丰以后,大肆烧杀抢掠。钟家瑶的家被洗劫一空,村庄也被焚毁。钟家瑶只好继续在山上躲藏,后来就逃到外地,隐名埋姓,长期躲在他乡,以补缸、打铁为手艺谋生,一直到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定居。1968年,于都县开展宣传革命活动时,号召苏区干部回忆苏区史料和捐献文物,曾任登贤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钟家瑶与苏区干部钟恒春两人前往庵山,来到赣县赖芳盛家,将公章取回,捐献给于都县宣传革命活动办公室(后改称革命历史纪念馆),也就是现在的于都县博物馆……

    节目四

    《我们是红色娘子军》音乐响起,女红军舞蹈跳起来了,五个女红军,舞姿翩翩,动作豪放,赢得阵阵掌声。

    :宿营地体验节目结束,大家准备过草地了,水深潭险,注意安全。

    话音刚落,一片哗然……

    这是真的吗?我的鞋子!我可不一一不一一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