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发出突破令 » 第14章游岛登高

第14章游岛登高

    太阳缓缓地从海平线升起,光芒四射。海水随着紧一阵慢一阵的海风,一趟又一趟拍打又安抚着海岸上的岩石和沙滩。

    早起的几对男女,有的已融入大海,追着海浪奔跑戏水;有的逆着阳光变换方向,拍下冉冉升起的太阳和一望无际的大海;有的在专心地捡拾些海贝、珊瑚,留着记念。

    一缕刺眼的阳光穿过簿莎窗帘,射到还在熟睡的叶子床上,叶子强睁开眼,又合上了,过了一会,还是被有些发热的阳光照醒,伸手摸到手机,睡眼朦胧地瞅了一眼,8:15,赶紧一急灵,翻身坐起,脑子赶快回路:门开了吗?一一凳子还扺住门。全身一摸一一一切正常。这才放下一夜戒备的心。

    又一想,今天有行动,要去厦市闻名海岛一一鼓浪屿,那是多想去的地方。赶紧起床,看到不知啥时拉开的厚窗帘,也懒得思考,塔拉着毛棉软拖鞋,搬开凳子,轻轻跑到浴室,冲洗好身体,换上自己的衣服。边梳理头发边敲晏的房门。

    “晏,起床了,”叶子急着嗓子,大声叫起来。又敲了敲,仿佛听到有应声,就赶紧返回梳妆台,继续编织那乌黑长长的大花辫。

    彭晏回来拉开房门,走到梳妆台从后背一把抱住叶子,眼晴微闭说,“这么早,别急,温存一下,”彭晏看着镜子中美丽娇人的叶子说。

    “太晚了人多,上不了日光岩的,你赶紧去冲个澡吧!现在已8:30了,还没吃早饭呢?”不愧是做了功课的叶子,计划周密有序。

    “好吧,太舍不得你了,”边说边恋恋不舍地松开,一扬头,晨吻下吧。

    “才不要呢,你口没嗽,”

    “那等着,”彭晏说完,摇摇晃晃走向浴室,一会,又大声叫,“叶宝,帮我把衣服拿一下,忘了。”

    “唉,怎么就忘了?”叶子急促走到彭晏房间,拿衣服到浴室门口,敲了两下门,“给你”,手伸得老长,就是不去开门。

    彭晏从里拉开玻璃推门,一把抓住衣服和手,“进来吧。”

    “不,”叶子用力挣脱,迅速收手,还不忘说“快点哈,我等着你啦!”

    一会儿,彭晏穿好衣服出来,抖了下头说,走吧,去吃早餐,顺便带上叶子的背肩小包,等下吃完餐直接去景区。

    餐厅这时正是用早餐高峰,西式羔点、中式早餐都很丰富,彭晏和叶子各自拿了一点自己喜欢吃的,随便找到一处餐座就吃起来了。

    早餐的节奏是吃得即营养又快,喝完一杯奶,彭晏看着叶子也吃完了,递了一张抽纸给她,两人就出了餐厅。

    酒店门口街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太阳升得老高了。接送车早已到了指定位置,他俩上了车,徜徉在富饶美丽滨海大道中,20分钟车程一下子就到了。

    鼓浪屿东渡邮轮中心码头人山人海,彭晏拿到定票,还要等半个小时才上船。叶子在合适时机,在码头上照了几张相,过一会,高大的二层渡轮来了,大家排好队,随着拥挤的人流上了渡轮,叶子拉着彭晏上了二层,坐在右侧中间靠窗位置,这时才舒了一口气,望着碧篮海水后移,过了几分钟说,“鼓浪屿,快到了吗。”

    “别急,还有一段距离呢,

    大概要15分钟。”彭晏摆着叶子的手说。

    “哦,你看那,顺着叶子手指方向。”水空一色的海面上,看到星星点点在碧浪上穿行的轮船,在阳光反射的海面上,极外抢眼。

    一会儿,轮渡放慢速度,缓缓的驶进鼓浪屿停靠码头。

    “到了”

    “是。上岸吧,”彭晏拉着叶子,随着人流移动,下到一层,排队上了岸。

    进了游客中心逛了逛,沿着导游地图指示和路标,叶子选择重点,顶着烈日,拉着晏大步流星,又辗转迂回,目标明确,直奔“”最美转角”电影《第一次》取景点一一两条近乎平行的路,在一栋红白相间的排楼前转个角。把自己两人定格在这“最美转角遇到爱”之处。“来,晏,站这,”左拍一个,右拍一个,双人自拍,找路人他俩装相遇拍。把这个网红圣地折腾得够呛,用自己独特的倩影和视角,留下一组组珍贵照片。

    终于把这最美的转角从各个角度,姿势,远近拍了个够,叶子才收起激情,若有所思地说,“往下一站。”

    走了大约400米,看到一大幢圆红顶,八道棱线架构,八边形的平台,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的厦门近代建筑代表一一“八卦楼”又叫“风琴博物馆”。

    叶子神密地示意彭晏,小心走到一架结构非常奇特,正面像一个开敞式乐器橱柜,架子鼓、手风琴、萨克斯、小号等十几种乐器排列有致。后面是一架电子风琴和诸多风管,在厚纸壳上打出无数形状各异孔洞的曲谱折叠成半月形,直径足有一米多。

    据台牌介绍:筹藏此馆著名收藏家胡友义,曾不惜重金从澳州拍卖收购到此琴。只要插上电源,这架爵士风琴就可以自动演奏,多种乐器组合发声,不亚于一个爵士乐队。这是荷兰音乐发明家设计的稀世珍贵。除了管风琴外,还有手提风琴、自动风琴以及带镜子、带烛台等古色古香,历史悠久的风琴。

    叶子看完介绍,来到一处高6米的诺曼-比尔管风琴,伸手比试一下,站在下面,利用远近高低技术拍了抚琴弹奏一曲照。意犹未尽,跟到导游团,听导游绘声绘色讲解:“大家看这架风琴,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一共39个健,外形小巧,80厘米长,30厘米高,仅一只手提箱那么大,设计非常合理、精巧。随时拧起来就能走,是早期欧州街头艺人使用的。”

    随团继续走,导游继续说:“这架取名为风神之意的自动风琴,造型独特,它是一架普通的簧片自动风琴,上面那些管都是装饰用的。制造于20世纪初叶,它的出现主要是供当时的有钱人娱乐使用。根据纺织机的原理制造而成的,利用打孔的乐谱通过人工踩踏就可以弹奏出不同乐曲,琴键上方有个卷轴,卷轴转动时带动琴谱。100年前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了,与早期计算机程序是一样的,但它出现比计算机早。”

    导游口若悬河,边引路说:“早先没有留声机,这种琴就时髦了,有钱人想听音乐,自己又不会弹,就专门请人设计这种自动风琴,非常方便,如果要换歌谱,就到市面上买,跟买唱片一样,想弹肖邦还是莫扎特曲都可以,不会弹的用脚踩,会弹的用手弹。”

    绕馆一周。“大家再看这件悬挂在墙上的乐器,猜猜叫啥乐器一一笙一一对了。那它为什会摆在这琴馆呢?一一它是中国古乐器,秦始皇时期前就有,这个乐器的原理与管风琴是一样的,一根管一个音,通过气流吹使它发音,它的历史比管风琴来得早,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风琴。”

    导游最后叮嘱说,“中国簧管一一笙传到欧州,19世纪一名法国人在笙的启发下制造出了日后的管风琴。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笙是管的前身,历史悠久,能奏和声,靠气流发声,是世界上最古老自由簧的风琴乐器。”

    听着专业丰富又口齿清楚的导游小姐介绍,不知不觉看完全馆。

    离开旅行团,这是彭晏的自由行想法。在色彩鲜丽,上下大拱门相连造型别致的番婆楼内,叶子牵着彭晏的手,观看将洛可可的奇妙传统工艺,看着看着便陶醉了。照了许多相,回头悄悄说“晏,我学会来,织了送给你。”叶子压住刚才风琴馆想法“与晏结婚后布置一个琴房,”没说出来,所以羞涩地换了个话题。

    “好,我等着。”

    顺着指示牌,走了5分钟,来到了厦门象征的日光岩上山门口。

    “不登日光岩,枉费厦市行”,叶子念念有词。验好票,走上一平台,远眺日光岩,彭晏立马被它雄伟耸立的气势挟持,有一种征服的欲望从脚心冒起。看介绍日光岩位于鼓浪屿中部偏东,俗称“岩仔山”原名“晃山”。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以前的日光岩,看到这景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为现在的日光岩。它由两块巨石一横一竖相倚而成,高92.68米,是鼓浪屿的最高峰。登上应该不在话下,彭晏想。

    排着长队旅人争先恐后地沿着树木葱茏的曲折的小路向上走,叶子和彭晏夹在其中,走走停停间,看见四周石壁上尽是历代书法家题的字,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四四方方;有的粗细不一;还有的像画千姿百态。

    走着走着,看见一条窄窄的缝、只容一个人通过。晏示意叶子个小先过,自己则半蹲着,寻找最佳角度一一蛇形固定通过,弓形幅度大,叶子也不得不放手了。过去后,眼前豁然开朗,一不留神,一座古堡和山寨耸立在身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依山势险要据守,军事设施要寨隐蔽其中,介绍牌示:“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要寨”。

    “快来,晏,这就看到山顶了”叶子叫了一声,坡更陡峭,一阶阶的石梯直上云天,“百米高台”到了,不知谁说了声,这时彭晏停下来喘着粗气,粗壮的身体爬山可是弱项。倒是叶子,在前面不时帮一下晏,一手扶着护梯栏杆,一步步示范似的,慢慢上升,终于,俩人站到有围杆的台顶,天风飒飒,凭栏远眺,海涛翻滚,群山倒影,巨轮穿梭;举目四望,一览无余,大厦市风光尽收眼底。“好,来,晏站好,帮你照相,”一会,换叶子照,人连着人的琼顶四望,每一处都是绝美风景,晏见叶子挤空插位好,就抢着按下手机快门,咔嚓声不断。

    照了一圈,顺着人流,恋恋不舍地开始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