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 »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五年后,一支负责铺设纤维网络的舰队抵达人马座A*外围,大量人造物体残骸透露这个巨型实验场地建立于40亿年前甚至更久。就算是如今,还有源源不断的恒星向着SgrA*移动。

    我轻易地切入了他们的通讯网络,令我意味的是外力中断了我的偷听。中断前,我只获取了部分能控制sgrA*性质的指令。

    不远处的纤维网无序地抖动,控制室内警报长鸣,未知物体接近1210倍光速能证明他们绝对的实力。

    位于银心的纤维节点断开,我只能在银心边缘布置新的节点。这样得到的信息不是很完整,但不至于一无所知,至少我得知一个河外文明已渗入了银河系。这样的话,事情开始变得好玩了。两个棋盘相接,更多的可能性意味着更快的科技发展速度。银河系外,我已经留下了后手,就算这一战输了,我还是可以重新读档。

    --

    在联合文明仅存的星域内,强人工智能不停歇地制造新一代泽、尧级战舰。

    十二支尧级舰队以832倍光速向sgrA*奔袭,这是我在半个世纪内能抽出的全部军队。

    从模糊的信息中可以得知敌对超载文明部署了三支尧级战舰,还有一艘质量不明的旗舰。我不太清楚他们在银心做些什么,但我的潜意识里已将这当成自己的后院。

    新的纤维网络高速展开,我的舰队毫无顾忌地暴露自己的存在,熟悉地警报响起,变化的只是数量。远程攻击在“场”间跃进,八千个天文单位的距离只需瞬间。强斥力跳跃,当“场技术”完善时,这一过去的梦想终于实现,虚化联系的质量不受概率掌控。你可以将其理解为量子传输,虽说我讨厌量子这一纠正机制。

    攻击在低质量区爆发,来自场的能量打乱了跳跃残留的概率,部分能量在无穷的可能中化作物质,带质量的超光速粒子穿向远处的星辰。携带着大部分能量的攻击并未显示在宏观宇宙。

    高频率的跳跃不曾停歇,每三秒一次的跳跃包含着百万种可能的目标位置,这是为了避免对方计算凹陷坐标来预测跳跃位置。

    战斗的范围足以覆盖半径3光年的星域,每次跳跃都不会短于900个天文单位,或是为了紧急回避,或是为了进攻而拉近距离。

    尧级战舰的回避并非绝对安全,部分质量面受对方攻击而断裂,用于回收战舰可再生部件或舰员的中小型战舰常因无法返航而散落在外,它们也就成为了前期战损的主要来源。

    战争进行了两个小时,双方人工智能都大致摸清了对方的行为习惯,这意味着双方战舰损毁的概率将大幅提升。

    战舰间的战争无异于隐藏自己,围堵对方,用数量优势让对方无处可逃,但围堵也会产生漏洞,例如围堵方的运动不再毫无意义云云。

    现在的战况很微妙,就是那种谁也对付不了谁那种,硬要啃对方,那自己也得崩掉几颗牙。这会是一场拉锯战,我觉得对面是这么想的。

    之前说过我搞到了部分能控制sgrA*性质的指令。要知道,超大质量黑洞是文明进步的基石,这还是一块不得不打磨的石头,他的菱角分外尖锐。就像人马文明做了几十亿年那样,用质量创造处在极端状态下的黑洞。可悲的是超脱文明无法让恒星进入超光速模式,所以他们不得不忍受亿年的准备工程;不幸的是,银河外围文明收割了他们的成果。

    极端状态下的黑洞有巨大的角动量,电荷和质量,而外部数以百万计的恒星能提供足够的角动量,让角动量抵消引力,只需要一个指令。这个黑洞失去研究价值时,整个银河系就再无科技前进的基础,但不是还有一个仙女座吗?我感觉他们那个用起来更方便。

    我的舰队战略性地转移战斗中心,为此我放弃了两艘尧级战舰。战斗中心偏移了数百个天文单位,这个距离不长,可在高压的战斗中,人工智能就会因为这个距离而暴露出缺口。

    百万个虚化恒星跳跃了千百个天文单位进入黑洞的引力范围,质量虚化后的恒星不再严格遵循牛顿定律,加速至亚光速只需瞬间,过载还在,恒星变成了一个个明亮的水滴迁入他们的轨道。

    恐怖的高频射线暴骤起,喷射流以十万倍声速前进,速度还在加快,恒星如坠地的水滴,溅向来时的方向,尘埃笼罩了黑洞,折射出的光芒占据了半片星空。

    我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至于这些舰队,除了由生物控制的,都秉着新的不来旧的不去的念头。权限下发,让领导层感受一下亿年后的战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