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 » 第十二章 完美的陪练

第十二章 完美的陪练

    奥尔文明边疆,恒星的光度逐渐上升。

    278年平静的航行后。

    零星的拦截飞船出现,无非是来试探飞星文明的实力。

    让别人背黑锅的感觉真好,白启贱贱地想。

    零星的高能粒子束如枭滑过夜空,扑向胆小的鼠。

    脆弱的装甲化作铁水四溅。

    “你方试探导致我方多名舰员死亡,因此,飞星文明向奥尔文明正式宣战,”白启的把自己变成了受害者。

    奥尔侦察舰队将信息传输至奥尔指挥部。

    奥尔驻疆指挥官一脸苦涩,自家东西被抢了,自家又被找上门来,自己还打不过他们。

    一千年的时间,奥尔文明的科技没有跨越式的发展,技术水平略有提高,他们的母星处在银河的郊区,没有太多资源供他们浪费。

    驻疆指挥官因为一些原因被分配至此,任何看得清形势的人都清楚己方舰队无法抵抗入侵者,只能找个替死鬼挽回一下尊严。

    下发的死命令要求在5年内拖住入侵者。

    然而部署的舰队不到500万艘,为首的拍级战舰已经服役了3000年。

    驻疆指挥官选择了一艘咖级战舰DAA319239号,坐镇后方,等短兵相接时撤离。

    --

    谁想跟你们玩星舰洪流,白启想。

    “非定向重力武器准备,以下坐标……,各舰舰长负责确认发射。”

    三光年外,远征舰队开启了恒星系级的轰炸模式,重力武器负责摧毁各个防御节点,轰炸将持续5年。

    之后奥尔舰队才能看见负责摆pose的远征舰队。

    第一波攻击于3年后到达,驻守舰队正处于防御队形。

    反氦屏障上星光闪烁。

    相对大的面积导致他们成为了远程攻击的首要目标,百万个瞬时微型强引力场出现,夸克被撕成三瓣,脱离的瞬间,能量被转换,一个个相对稳定的重子出现,再次撕碎,往复循环。在极短时间内,初始粒子携带的高密度能量维持着引力场的稳定。

    巨型且混乱的引力场出现在舰队群中,阵线前方的反氦屏障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分布极不均匀的引力场蹂躏着一艘艘飞船,舰体在瞬间发生塑性形变,薄弱处的装甲被剥离。更多的飞船被引力吸引,发生碰撞,燃料舱中的夸克恢复了自由,肆意挥洒热量。

    由于船体的形变,船体的密封性大幅下降。突如其来的攻击导致众多控制舱暴露在真空中,

    空间在几分钟后恢复平静,狂躁的引力场摧毁了300万艘战舰,防线内没有一艘完整的舰队。

    袭击发生的那一刻,一个引力场出现在DAA319239号的正前方,装甲被无情地撕扯成碎片。

    整个控制室暴露在真空中,无人幸存。

    --

    “非定向重力武器第二次准备,坐标……,各舰长自由选择坐标射击。”

    十万个运行在轨道上小行星堡垒化作扭曲的残骸。

    ---

    “奥尔舰队船坞位置已确定,非定向重力武器第三次准备,坐标……”

    ---

    在远征舰队到达前一年,防御力量被摧毁了80%。

    远征第三舰队被派往前线体验战争。

    在启明星的辅助下,舰员只需要勾选攻击目标,确认。

    攻入第一个恒星系仅用了两天,准确说只是经过这个恒星系,远征舰队没有减速,向着下一个恒星系奔去,面对蝼蚁般的敌人,直捣黄龙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能因为蝼蚁浪费自己的时间。

    沿途的三个恒星系被轰炸一空,白启仅做了些简单的清扫工作。

    白启的目标是奥尔第一舰队。

    奥尔第一舰队,7000万艘飞船,情报里是这么写的。

    --

    秘星,奥尔文明母星前最后的阵地。

    奥尔文明将第一,二舰队合并,第三舰队负责支援,试图最后挣扎一下。

    第一,二舰队的大型飞船都隐藏在行星背面,小型舰只分散在整个星系中。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看见远征舰队的轮廓。

    --

    恒星系轰炸开路,连续不断的轰炸持续了3年。

    为了维持多年的轰炸,后勤飞船数量达到了1亿艘,保护补给航线的飞船达到5000万艘。

    三年后,远征舰队完成了对整个恒星系的包围。

    渔网之下,鱼儿拼命挣扎,渔夫因远航收获之丰露出了笑容。

    恒星系内的舰队已经无处可躲,奥尔舰队连背水一战的机会都没有。

    这是最好的试炼场,奥尔舰队如受惊的鱼群,在激流中分散而逃。

    白启控制的战舰将整个恒星系分割为13块战场,边缘区域在黄道面上的投影宽度达到30个天文单位。

    奥尔文明近2亿艘飞船各自为战。

    边缘区域交给了远征第三舰队,他们来这儿的目的就是熟悉战场。一个中级文明作为陪练,既没有多大风险,又能获得大量的战斗经验。有如此好的陪练,白启中途修改了远征第三舰队的任务,进入战场,熟悉战场。超距通讯技术无法确保每次控制人员都能远离战场,紧迫感是必需的,顺便清除心理状况不佳的舰员。

    中心区域的投影面积的直径达到60个天文单位,那儿是白启测试新一代战舰以及远征第一,二舰队熟悉新式武器的场所。

    微型黑洞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

    它与末日战役时宙元舰队的微型黑洞技术没有任何可比性。技术人员只是懒地起名字罢了。

    宙元舰队的微型黑洞是稳定的,视界超过一千米,白启不知道宙元舰队是如何提供如此多的能量。而远征舰队的技术无法让引力场长期存在,当胶球贮存的能量用尽后,引力场随即消逝,射程只有3个天文单位,视界面积更是小得可怜。

    它级战舰按照战前计划,当有奥尔拉级及以上战舰处在射程内时,立刻发射,这是让舰长熟悉武器的最佳方式。而不是练习打靶时,舰长看着靶子点名,失败了就再来一次,丝毫没有受挫感。

    隔壁舰长每次射击都能让奥尔文明的一艘拉级战舰报废,或者重伤一艘拍级战舰,而自己射程内的拉级战舰在被引力场覆盖后,依旧如泥鳅在浅水中游弋,这能好受吗?天知道隔壁舰长怎么评价自己,战后写报告中有一栏是指出友方的不足之处。如果评价一直太低,军事层是会派人来跟自己谈话的。

    清空整个星系用了6个月的时间。白启将边缘的飞船赶到中心区域,第三舰队也向中心靠拢。实力大减的奥尔舰队磨砺着自己的第三舰队。当然飞船性能被大幅下调,这是九域文明的军事传统,延续了近万年。

    让一群自视同境界无敌的新兵感受战场老狐狸的狡诈。

    而且,这种磨砺是有死亡指标的。尽管白启一直都在努力掌控战场,但是一些意外仍会发生。万年中,死于此的人数接近400人。

    事实上,在如此大的战场内,最后统计的死亡率接近接近十万分之一,也就是死了十几个运气特别差的家伙。

    奥尔文明主星,辰星,距离战场约8光年。

    那里聚集着奥尔文明最后一亿艘凑数的飞船。

    白启很好奇,为什么直到现在,奥尔文明依旧没有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