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 » 第九章 弃其杖,化为邓林

第九章 弃其杖,化为邓林

    2078号远航舰。

    航行了400年的咖级考察舰开始更改航线,为期1000年的考察任务过去了几乎一半。

    考察任务分为联合举办,官方举办和民间举办三种类型。

    2078号属于星际旅行集团,负责开辟新的行星景点,他们负责收集每个目标恒星的地表数据,元素组成,气体成分,再将数据发送给工业部。富集的矿脉用于开采,地区风景达到标准的进入规划流程。

    值班的舰员们聚集在游戏室放松心情。

    他们刚完成两个固态行星和一个气态行星的数据收集工作,工作不算累。准确说,很少有体力劳动的工作,极限运动的教练除外。

    距离冬眠还有两个月。

    主控室,临时舰长计划着下一个恒星系的探查顺序,需要踩点的恒星系数量是固定的,只要探察完清单上的恒星系就可以增加1000年的工作时间,与自己所花费的时间无关。简而言之,早干完早收工。

    谁不希望多个几十年的假期呢?

    在休息的几百年去考个证,进入管理层,就有时间组建家庭。

    运营层大都是远程办公,在家就能搞定一切,甚至可以在外出旅行时上班。

    “3个固态行星,可能具有一个小行星带。小行星只会浪费时间,就没碰见几个有价值的。”舰长嘟囔。

    “帆桅,这么着急?我们那玩游戏缺人,来不。”一个舰员将鳍架在舰长的肩膀上说。

    “离我远点,礁岩。这味道!海知道你鳍上碰过什么?”舰长一脸嫌弃。

    “这次就碰了些石头,我洗了三遍。”礁岩强调。

    “上次你也是这么说的。”舰长取出消毒剂。

    “算了,我找做菜的家伙去。”礁岩沉痛地说。

    “瘟神总算走了。”帆桅叹了口气,“小行星带,公司的解释也太含糊了,影响哪有那么大。”

    帆桅根据到达时各行星的位置计划了探查路线和每个的分工,顺便确保各仪器运行正常,他可不相信公司的维护人员。

    启航前注入的燃料勉强够用。如果发生意外,那就只能等待官方的救援。

    “到饭点了。”帆桅看了眼时间,“吃什么呢?”

    餐厅里的总有几个热爱烹饪的人负责供应处理好的食物,帆桅选了最普通的斑鱼,半熟的斑鱼被放入低硫火中,帆桅除了工作外最擅长的就是控制烤焦的程度,鱼鳞是最好的屏障,将火焰隔绝在外。

    几十秒后,帆桅取出一条焦脆的斑鱼,尝了一口,口感刚好,只是味道跟记忆中的有些不一样,微苦,感觉是做饭的没处理干净。

    回舱的路上,帆桅回忆着当天发生的事,突然响起那瘟神说的最后一句话。

    反胃感骤起。

    回到房间,无力的帆桅关闭了天体物理的课本,他登舰的原因之一是3000年以上的航行经历在学位考核中有加分。

    40年后

    恒星系露出了她的侧脸。

    舰员们见过许多恒星系,她甚至谈不上普通。

    远航舰开始减速,所有舰员从睡眠中醒来。

    每个人看着自己的任务手册,顺带回忆有些生疏的操控技术。

    几天后进入模拟舱开始繁琐的工作流程。

    显示面板上投射着小行星带的数据,体积小的可怜,密度也仅是平均水平。

    由于大幅减少的工作量,帆帏提前了两个月完成工作。

    帆帏想不出有什么原因能够引起行星轨道发生微小的偏移。

    单调的恒星系,伴星不知疲倦的旋转。

    如果把伴星移至恒星系外,换个角度,曾经有个大质量物体被恒星的引力捕获。

    质量不能太大,那个物体的质量在不断减少,最多只能跟一个矮行星差不多。

    然后他因为一些原因脱离了恒星引力的束缚,这样轨道的异常才会出现。

    但这没道理啊,如何脱离?

    除非。

    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了帆帏的脑海中。

    所有飞船上都装载了低能粒子探测器,只需要修改数值就能探测到自己想要的粒子。

    这是一个碰运气的旅程,帆帏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却要找到他存在的证据。

    空寂的宇宙中并不孤单,空间如沸腾的水飞溅。

    无用的数据如蝗虫入境,啃噬着希望。

    在倒数第二天,一个孤零零的粒子落入陷阱。

    小到可以忽略的能量覆盖了帆帏疲惫,自我怀疑的念头。

    帆帏花了几小时锁定了那个环绕恒星运动的物体,他太小太小,质量不超过0.5克。

    重点是他的半径数量级是-33,极度接近普朗克尺度。

    收集信息,上传至联合主机。

    这是帆帏唯一能做的。

    10分钟后,数据进入白启的缓存队列。

    几十纳秒后,这份报告的优先度升至顶级。

    几秒后,白启控制的第一舰队离港,进入加速阶段。

    十几分钟后,帆帏看着自己的航行经历升至5000年。几分钟过去,蓝域文明天文科技学院的入学通知书下发。

    白启的原则一直如此,众生平等,区别众生只有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残余黑洞的尸体在星际间游走。

    他们见证了那段辉煌岁月,如今,在时间中蒸发。

    那些处于临界质量中的黑洞再无重现天日的可能。

    白启整理着这些年对于极端天体的研究,从末日战役后,九域文明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低迷期。

    许多学科已经无人继承,只有白启一人在钻研。

    不到500亿人口的九域文明,明面上科技发展依旧迅速。实际上,这都如泡沫,不知在哪天会被彻底戳破。

    在强引力扭曲技术中占了半壁江山的Finsler几何出现了其限制。尽管fensiler几何可以引申至更高维,但广义上讲他依然起源于传统理论。在极端天体上,不确定性被极度放大。

    此外,白启急需一个稳定的黑洞来确定量子引力常数的范围。这个不精确的数值一直阻碍着下一代材料技术的发展。

    唯一的好消息,这个数值或者范围可以从残余黑洞的粒子隧穿概率中引出。

    这个黑洞将被命名为,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