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摇篮中的科技文明 » 1.11.3

1.11.3

    “如果他们说的都是真的·,我们活不了多久,二十年飞出300光年,他们那个星门应该送不了多少人,而且总不能让上千人一直等在那吧。”

    “还有二十年,走一步是一步吧。”白启揉揉眼,把头埋在胳膊里,如果无法做出选择的话,那就睡一觉再说,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

    2065年,建造于奥尔特星云的尾流场加速器完工,长度接近七十万公里。

    激光尾流场技术在5年前基本成熟,而此工程早在十年前就已动工。

    激光尾流场不再仅限于加速电子,一些离子也可以被加速。

    氢离子被加速至99.99999999%光速,这种高速下,能勉强推出夸克的结构。

    撞击持续一年后,相关数据收集完全,大部分都是上夸克的数据。

    相关结构白启早已得知,但出于自身安全又不能直接表明,只能通过实践再对外发表推论。

    6种前子模型被提出,以及一种在10^-19米尺度上的全新作用力,被白启随意地起名为前相互作用力。

    前相互作用力跟引力有着一些相似点,不过质量被改成了能量。两个前子互相高速旋转着,一些更小的粒子被前相互作用力束缚在前子间,做着无比混乱的运动。

    可能存在的大一统理论的局限性也随之显露出来。

    花了半世纪才勉强统一的三大作用力在前子模型下有了彻底统一的可能性。

    木星,拉格朗日点,小行星带。

    一处没有编号的巨型船坞隐藏在一颗小行星内部,周围是隐藏在小行星中的冶炼厂和化工厂,数不清的运输船来来往往,所有设备由维维远程操控,一艘中型战舰的框架搭建完成。由于需要兼顾星际航行和着陆行星表面,三角翼的外形成了一种模板,大部分飞行器都长得千篇一律。

    所有武器界面隐藏在氢基陶瓷装甲下,引擎喷口也被装甲覆盖,浪费聚变过程中产生的高速等离子体是可耻的,但为减少对着陆点的伤害,在降落过程中禁止开启离子喷口。

    几亿度的等离子体在黯淡的星际空间中明亮无比,从军事的角度看,这就是个活靶子,但又碍于不能过于浪费能源。看似无尽的能源在星际航行中给人的感觉是,加力拉满,燃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星门安装在一颗小行星表面,空间移动器安置在核心区域,巨大的超算还在搭建中。

    所有的区域都充分利用。没有巨大的生物圈,只有保存着几千种植物种子的舱室。所有已知动植物的DNA,都保存在数据库中。

    长达2公里的战舰塞满物资,舱室中都是各种工业设备和原材料。

    2070年,对木星卫星的资源开采走上正轨。

    火星已经满足不了人类天文数字的资源消耗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没有人相信虚无在7百亿光年的一处星空中袭来。

    超光速现象在巨大的研究人口基数下,出现的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证据指明空间中还存在更多不可思议的物质,这个世界并不单调,无趣。

    一百多年前,两朵乌云飘在空中,随着大厦越建越高,人们才意识到,那片天才是真正的障碍。

    数不清的现象找不到解释的办法,千辛万苦有了模型,有了理论,看似曙光将要升起,而地平线下数不清的云朵卷起。

    半个世纪生物技术地发展让人类因病死亡率低至万分之一,平均寿命延长至90岁,这对那群探索真理的人依旧不够用。

    二维科技,白启主导的科研小组研制着新一代的探测器。

    数以亿计的探测器奔向太阳系的各个方向,PB级的数据流日夜不停地传输,整理,录入数据库。每个探测器在开启深空探测后,超距通讯模块仅能工作一周,带来的是几EB的数据。

    五年的时间,数据库中记载了太阳系附近3000光年的星图,以及一个模拟恒星系运动的模型。

    没人知道会去向哪个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