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在厦门挺好的 » 第28章 回 忆

第28章 回 忆

    泡了一杯咖啡,慵懒的坐在靠椅上,脑海中浮现出了夏乐大学的某个暑假,那时候石越还没出现。也难得和夏乐开启一段旅行。

    “夏乐,你喜欢去哪里啊,我们过几天去呗。反正在家里呆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去走走”

    “我想去,一些名胜古迹,最好不要爬山的”

    “不然,去深山的古寺看看?或者去野外走走也好。反正中国不是有很多的古民居?”

    “这个提议好!可以啊!我查查这边有什么好玩的,好像听大爷说过,这边有个地方叫东门石笋文笔峰,好像蛮不错的,要不我们去走走?”

    我查查,在宜春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妇孺皆知的顺口溜:“东门笋,南门塔,西门鼓楼洞,北门秀江桥。”其中所说的东门笋,就是文笔峰。文笔峰是一座砖塔,因位于城东,并且形状似竹笋,宜春人把它通俗化,称其为东门石笋。自唐朝会昌年间,宜春学子卢肇、易重夺得江西历史上第一、第二个状元之后,宜春教育愈加兴盛,学风浓郁,人才辈出。然而,不知是何缘故,到明朝时开始大幅度滑坡,进京赴考经常失望而归,有的年份居然一个进士也考不到,呈现一派萧条落败的景象。心有不甘的人们纷纷查找其中的原因,左分析,右判断,最后还是听信了风水先生的说法:袁州府城山之龙脉“自南来,水从东注,层峦叠嶂,非不环拱”;只是“秀江一派泻卢洲尾”,即秀江过卢洲之后朝北流泻,再不环拱袁州城。为了改变卢洲尾“强抱之脉微,贵砥柱之力峻”的现状,宜春知县王家宾与袁州知府、宜春乡绅以及文人学士一起商议,决定在卢洲尾的东南岸水口山麓“建文笔峰镇之”,以“连翩雀起,继卢、易而魁天下”,重振宜春文运,续写宜春辉煌。文笔峰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夏天开工,第二年冬天落成。从此,文笔峰牵引着无数关注的目光,成了宜春人的精神寄托,也成了宜春城一大标志性景观。

    “原来是这里,我去过,宜春这个地方也不错,当时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有写下,莫以宜春远,观景多胜游的诗句。还有还有那个唐代大文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其物均出自宜春。不错嘛,一查就查到一个好地方”

    “哪里哟,这个刚好跳出来这个景点,那我们出发吧!”“几点了都,明天出发吧!今天我们先计划下,然后看下线路怎么走,如何?”

    “夏乐,你是学的旅游专业,可以给我们设计下线路呀,刚好你也顺便做个提前的实习呗。”

    “好呀,我下午弄个行程出来,大家先回家休息?晚上我们聚聚?再说?反正现在不是周末,车票啥的都还好弄。如何?”

    “同意!同意+1”

    “夏乐,那就麻烦你咯!晚上我们见咯!顺便看下我们的预算。这样才好安排!”

    “哦啦。你们赶快回去吧”一甩头发,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