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微尘持道 » 第六十章 自有人间仙岛

第六十章 自有人间仙岛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世间多是那两面三刀、见风使舵之人,脚下无有自身立场,只好攀附他人以求名利富贵。

    亦有那夸夸其谈、面厚心黑的等辈,洋洋洒洒一大篇,看似下笔有千言,胸中却无一策可行。

    凡人如此,修行中人本自凡俗而来,自然亦是各类千奇百怪的修士皆有,何况尚有无数修道异类乎。

    不过,此芦苇竹笋到底是讽刺之言,若是生得人身,无心却哪能存活于世。

    人是如此,妖修亦然。

    骤然听得眼前这竹妖无心之身,却已存世一两百年,纵是于持自问有些见识,心中亦不免略微有些吃惊。

    妫元一双圆眼鼓胀瞪得老大,满是狐疑。芈采蘋方才入道,却是有些不懂,只把眼神不时转向那翠裙竹妖身上,来回逡巡。

    “异类修行,自与人修有所不同,但一朝修得人身之后,五脏四肢与凡人并无二致,竹道友之言,于某却是闻所未闻。”半晌后,于持微抬起头,沉吟间说道。

    唐小竹面露苦笑,道:

    “莫道外人,小妖自己亦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小妖苏醒可幻化成人之后,血脉心动一如常人,并无不妥。然小妖每每内视返照自身,胸中确实空无一物,心器所在,只是一团若有若无的云气,细细视之,好似空若无物一般。”

    心念微动,于持顿时多了一份探究的心思,稍稍低头沉思片刻,道:

    “竹道友,可方便伸出右手,待于某一探脉搏?”

    唐小竹闻言不惊反喜,当即恭声应诺,上前两步,将右手伸出。

    于持三指悬空,往这竹妖的手腕处轻轻一搭,元气运转,左手食指指尖已化出一缕细线,直往其人心脉行去。

    元气深入心器所在之处,空空冥冥如若无物,但于持却感受到了心脏跳动的韵律,自莫名虚空而来,浸入四肢百骸,一如心器尚存。

    衣袖轻挥,于持将左手收回腹间,心中却愈发犹疑不定了。

    细细思量了许久,于持心念一转,问道:

    “竹道友原身为何?”

    “小妖混沌不知,不过,却可化回原身请真人一观。”

    话音未落,室中幽幽翠华晕开,一根婴儿手臂粗细的翠竹浮现在于持跟前,五尺来高,竹节晶莹透亮,似有龟壳状纹路隐现,下方光雾萦绕,主干光滑,只在顶部长有数层翠绿竹枝竹叶,绿意盎然。

    客舱中两人一龟凝视片刻,于持眼中闪过一丝讶然,旋即清了清嗓子,拱手言道:

    “有劳竹道友了,在下似有所得,却尚有数语想问,还请道友实言相告。”

    那翠竹枝叶轻晃,一阵清风过后,唐小竹现出一身翠绿长裙的身形来。

    恢复人形的唐小竹面露惊喜之色,当即敛衽为礼,脆生生的说道:

    “多谢真人费心,小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知道友可有听闻浮云谷之名,此处乃是当今道门大派,其门中一处修行道场,生有一种唤做‘鹤骨龟背竹’的异种青竹,最是生机绵长,颇有灵异。于某虽未亲见,却于昔年一场机缘巧合中窥得一斑,观道友适才情状,甚合此竹气韵,不知竹道友只是不知?”

    近十年前,于持修行至瓶颈处出外寻求突破机缘,于河阴府巧遇好友乐飞鹏之子乐易。

    其时,赤魂宗下院一名长老为首的魔道邪人潜伏作乱,不料露了马脚让于持知晓。

    循迹打灭那处魔窟之时,于持救下了两名饱受摧残的童儿。

    那两名童子天资不凡,落于那五松观黄道人手中,受了一番采生折割的折磨后,被炼成了两条人面蛇,令人又惊又怒。

    河阴府城外密林救下两名生垂危的小童后,于持思虑良久,着乐易将两人带回府衙施救,自己则赶赴黑月湖寻那水精一物。

    眼看两名小童生机黯淡,河阴府衙上下却束手无策,只得速速了结采生一案,同时张榜求贤,以期高人出手相助。

    彼时浮云谷弟子乔延霖为寻水灵之地下山,见状不由得心生恻隐,遂揭了黄榜。

    不过,乔延霖虽保了两名童子一时之危,对完全治好两人,却也并无万全之策,只得嘱咐府衙官差好生看护,待自己从水灵地穴出关后,将两人带回山门救治。

    无巧不成书,那乔延霖与于持殊途同归,两人在黑月湖畔一番巧遇,竟是一举两得。

    于持自此得了浮云谷消息,遂有了此后五岭一行。

    乔延霖在黑月湖下修行破关不说,更得了于持所赠的水精,以此延长了那两名童子的生机,得以顺利返回山门施救。

    数年后,于持在浮云谷中与那两名小童有一番重逢,两人虽未完全恢复,却已然行走无碍、面目清秀,更因祸得福入了浮云山门。

    两名小童自是苦尽甘来,于持心中深感欣慰,却也颇为佩服那道门大派之高明手段。

    据浮云谷高修所说,救治那两名童子甚是不易,耗费心血法力不说,更用了数种修行灵物。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道辅材,便是浮云谷回春峰上所生的鹤骨龟背竹。

    这鹤骨龟背竹乃是天生异种,柔中带刚、生机绵长,道门医者便是以此竹为基,将那两名童子断去的四肢复原了出来。

    昔年于持拜会浮云谷时,听闻那鹤骨龟背竹之异时,啧啧称奇不已,虽未去那回春峰一观,但对此竹的印象甚为深刻。

    适才初见这粗如儿臂的翠竹,其竹节晶白、龟纹隐现,于持脑中蓦地闪过昔年景象,心中不由有些惊讶。

    于持稍一思量,却又觉得,或许眼前这聘聘婷婷的女子,正是一株鹤骨龟背竹修行成灵,才有这般有违常理的神异。

    不过,即便是鹤骨龟背竹成灵,心脏不翼而飞之事却定有蹊跷。

    这竹妖眼下虽然好端端的站在此处,于往事蒙昧不知,但身有残缺、脏腑不全确是妨碍了此妖道途。

    不知这竹妖的心脏是否尚存,那心窍所在的云气又自何而来。

    正因怀疑此事另有隐情,虽然眼前这翠裙女子一脸茫然,于持却也不得不有此一问,期望这竹妖或有过往意识残存。

    “浮云谷,龟背竹?”唐小竹闻言怔怔,喃喃自语了两声,迷茫间回道,“真人,小妖无有印象。若小妖原身便是这鹤骨龟背竹的话,不知真人有何见教?”

    翠裙女子的回答倒也在意料之中,闻言,于持挥了挥衣袖,道:

    “若是在下所料不差,竹道友当是这异竹成灵无误了。眼下于某并无什么教诲,嗯,若异日见得浮云谷同道,于某或可与你求教一二。”

    “多谢真人,不过,小妖如今虽性命无碍,却只使得些江湖把式和粗浅法门,多年来修为不得寸进,与善郎成婚数载,一儿半女也未曾生得,更是连凡俗女子也比不得,小妖当真无有上境之路了吗?”唐小竹躬身道谢,旋即面色一黯,道。

    于持微叹了口气,转眼间又露出一丝笑意,回道:

    “于凡人而言,鹤骨龟背竹生机无限,那田书生一介凡夫,终有寿尽之时。若竹道友有朝一日得了上境机缘,却是夫老子幼之局,不知道友何以处之?”

    唐小竹轻轻蹙了蹙眉,道:

    “小妖苏醒数十年,见了不少人间悲欢,亦听闻‘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之语。善郎待我情深似海,小妖虽冀望前路,但若上境无门,小竹便与善郎一同百年归老,亦是幸事。只是,平生两愿皆成不得真,小妖终是心中万般不甘。”

    说罢,这翠裙女子面色悲戚,泫然欲泣。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抬眼看了看一脸黯然的翠裙女子,于持幽幽一叹,道。

    沉思片刻,于持轻笑一声,道:

    “适才在下探察竹道友脉象,心腑所在虽空荡无物,但全身血脉律动,一如常人。敢问竹道友,心腑云气,可是这两年愈发凝实了?”

    唐小竹闻言低下头去,细细沉思。

    半晌后,这竹妖略有犹豫的说道:

    “似是如此,但小妖法力低微,并未时时察觉。”

    “看来那田书生待竹道友甚是不错,道友过了这些年的安逸日子,却是稍稍疏忽了修行。”于持笑了笑,说道。

    唐小竹闻言略有羞色,却默然未发一语。

    于持摇了摇头,稍稍眯起眼睛,轻声笑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竹道友这般行事,倒也非是坏事。”

    “真人此话何意,请恕小妖愚钝,不明其理。”唐小竹双眼茫然,道。

    于持摆摆手,道:

    “道之一字,幽远高深,妙不可言。不过,人乃万物之灵,竹道友且记着,‘无情无义,未必豪杰,不仁不孝,非是神仙’。天道有轮回,红尘自有真意,道友往后行事,当顺心而为,与那田书生好好过日子,说不得某日某时,便有意外所得,亦未可知。”

    数步开外的翠裙竹妖闻言一怔,数息后方才回过神来,犹自有些犹豫,说道:

    “真人言下之意,小妖只需照常行事即可?”

    于持朗声一笑,振袖而起,道:

    “竹道友勿需彳亍,但行正道,莫问前尘。”

    言语之间,于持右手微扬,在这小竹妖眼前轻轻一抹。

    顿时,室中拂过一阵微风,元气随之涌动,于空中现出数张图影来……

    山间石台,百十名道袍弟子手持剑器,口诵心决,齐齐演练出一门剑法。

    水泽深处,洞窟中一只老龟趴伏砂石之上,水波流转,道韵杳然。

    山村乡塾,一名白发老者身着发白的长衫,领着下首七八名顽童一起摇头晃脑,诵读古贤经典。

    海岛酒肆,男子说书,女子演练木偶群戏,“咿咿呀呀”俱是英风烈气。

    ……

    “竹道友,依在下之拙见,世外仙山也好,红尘俗世也罢,诸法万象,皆是修行。道意看似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心气既结,未必不可借假修真,不知竹道友,意下如何?”

    清风渺渺,于持将右手拢回袖中,悠然说道。

    俏脸微红,眼中似有缕缕竹影掠过,唐小竹身躯微微一震,当即跪伏于地,叩首拜道:

    “后学小妖唐小竹,多谢先生点化。”

    于持侧身让过此礼,将这竹妖虚虚扶起,道:

    “竹道友礼重了,于某不过试言一二,往后道途,仍需道友身体力行。”

    “小竹蹉跎红尘百十年不得正法,今日寥寥数语,犹如醍醐灌顶。凡间稚童就学,师长亦有传道受业之语,往后余生,小竹当以师事先生。”

    唐小竹垂首低眉,恭声言道。

    身侧默立良久的芈采蘋闻言,顿时神色一紧。

    余光微微一瞥,于持轻咳两声,摆了摆手,道:

    “竹道友勿需如此,道友根骨天生,修行自有成法,于某贸然建言,若果有所得,亦是彼此道友间论法应有之义,你我依旧道友相称即可。”

    看了看欲言又止的竹妖几眼,芈采蘋双眼扑闪数下,弯成了两道细细的月牙。

    细思片刻,唐小竹躬身行了一礼,道:

    “谨遵先生之命。”

    以手抹额,于持心中轻叹一声,有些哭笑不得的问道:

    “数日后便至员峤屿,不知竹道友接下来行止如何?”

    唐小竹翠裙轻摇,于舱中盈盈行了数步,道:

    “得于先生教诲,小竹已知道心所缺,待下船之后,小竹便从速返回箜篌岛,与善郎一道游历江湖,演绎世情。”

    “竹道友果真不凡,一点即透,日后红尘再会,于某定与贤伉俪共谋一醉。不过,人妖结缘,子嗣必定万分艰难,此事于某却只一言相告,正如修行之事,道友须得心有所向,不可强求。”于持挥袖回坐,道。

    唐小竹躬身拜退,垂首说道:

    “如此,小竹先行告退,待先生有暇,再来请教。”

    “师父,方才采蘋还以为此番又得多一位师姐了,不想师父却未曾收下这位弟子。”

    舱外动静渐不可闻,芈采蘋上前两步,眼目弯弯,笑道。

    于持五心向天端坐,回道:

    “这位唐小竹道友自有道途,眼下乃是逆水行舟,途中有所阻碍。东苍辽阔,既有缘同渡,为师发觉其中有异,便顺手为之而已,远远谈不上师徒缘分。”

    老龟妫元点了点大脑袋,瓮声说道:

    “于先生倒是个热心肠的,不过,妖性多变,若这竹妖日后走了邪道,却依先生为后盾,如之奈何?”

    “哈哈,妫老所言有理,此妖心腑异事,其中怕有隐秘,在下心中疑团未解,不敢轻言许诺。”于持清朗一笑,道。

    旋即,于持闭目沉思数息,复道:

    “不过,此妖沦落红尘多年,丹心未改,本性当是不坏。眼下又有情爱羁绊,那说书先生看来亦是个心怀家国天下的,于某倒是乐见其成。”

    东海上海岛无数,澜沧道盟总盟所在的员峤屿并非孤悬海中,乃是东海与荒洋交界处的一连串大小岛屿的总称,或曰“员峤连屿”。

    这处广阔海域中,百十座大小岛礁连绵不断,自西南倾向东北贯穿而过,好似苍天在茫茫大海上洒下了一串珍珠项链,而员峤屿,正是这项链中间那一颗最大最亮的珍珠。

    员峤屿地处要害之所,风光秀丽,修士凡人杂处,确是东海之上不可多得的一处人间仙境。

    凡人时有耳闻的海外仙山,修士向往的逍遥仙境,无数的世间传说中,便有员峤屿一席之地。

    海天一色,红霞漫天。

    又是一天薄暮时分,片片归帆自远处飘来,员峤屿西南岸边的码头越发热闹起来。

    远远的海面上,一艘三桅五层大船快速驶来,船头迎风飞舞的“澜”字大旗高高飘扬,正是那艘自箜篌岛归航的澜沧道盟法舟。

    码头上接应的数名道人皆是神情一振,日前接舟上平长老传讯,言此行归途遇海妖作乱,险有倾覆之危,幸得高人出手方才避过劫难,是以盟中派出数名龙虎道人亲来码头接应。

    员峤屿越来越近,见得前方熟悉的山海景象,还有码头上影影绰绰的人群,法舟顶层的平岳两人相视一笑,齐齐舒了一口气。

    略为靠后半步的岳长老双手扶住栏杆,目光转动间问道:

    “以平长老高见,方才那于先生所言是否属实?”

    “真也好,假也好,其人修为远在你我之上,便是空口白牙,我等又能奈其如何?”平长老捋动颌下胡须,轻声回道。

    数日前,那深海鲸妖败退后,平岳两人曾去客舱拜会于持一行,怎奈其时于持正在入定修持,遂相约日后相见。

    法舟临近回港,今日于持应邀与这两人一晤,方才离去未久。

    “平长老说的是,不过这于先生身具如此高明的剑道修为,却否认自己是那太华剑门高修,只是区区一名红尘散修,我岳某人是不太敢相信的,平长老亦出身东苍大派,不知有何高见?”岳长老面有不豫,道。

    下方数层客舱传出声声响动,当是客人们在收拾行李准备下船了。

    平长老暗自嗤笑一声,眼神微偏,斜了一眼身侧同僚,道:

    “其人前后只出了两剑,剑路看似与太华剑道迥异,老夫虽辨不得根底,然剑势之凛冽却为老夫平生罕见,若非如此,那鲸妖何至于惶惶退去。数十年前,道盟宁可法舟绕行也要避开彼处海域,岳长老当还记得那鲸妖之赫赫威名。”

    岳长老闻言,骤然整肃神情,正声言道:

    “道兄所言甚是有理,昔年乱世,无数凡人浮海而至,便是东苍各类修士,亦多有避居海岛的。那妖鲸纵横数千里海域,不知多少人畜葬身其腹,若非沧溟龙宫来人逼退,只怕我等至今仍不得安宁。昔年那鲸妖一身法力便已近龙虎大成,如今重现,凶威更胜以往,加之铜皮铁骨、肉身强悍,你我两人全力出手,也未必能战而胜之,这于先生却那般举重若轻,莫非其人已是五气高修?”

    “岳长老好大的气魄,那鲸妖凶威滔天,老夫不敢言胜,海中相争更非我等所长,能得全身而退便已是侥天之幸了。”

    平长老苦笑两句,回道。

    旋即闭目思量片刻,平长老继而言道:

    “不过,所说那于先生已至五气,老夫倒不这般认为。五气龙虎,看似只一线之隔,却有天壤之别,凡人入道之难,万里挑一,而龙虎修士欲探天地大秘,其中艰辛更是勿需多言。你我蹉跎龙虎近百载,至今不敢言圆满二字,何况晋得五气之境乎。老夫虽看不清于先生修为,但若真如岳兄所言,凭日前那剑势之威,那鲸妖只怕早就一命呜呼了,安有逃命之机。”

    此言一出,两人顿时沉吟不语,云蒸霞蔚的海面上,似乎又浮现出日前那破海般的凛凛剑威来。

    半晌以后,那岳长老幽幽一叹,道:

    “岳某认同平长老此言,然高人行事,向来随心所欲、出人意料。那于先生面貌一如凡人,若非亲见,岳某如何也不敢相信那般剑势竟出自其人之手。”

    法舟缓缓泊入码头,岸上水面呼喝不绝。

    平长老眼神定定的看着下方行走的人群,蓦地眼前一亮。

    夕阳西下,红云染透了半片天空,烂漫的光晕映照下,员峤连屿水色连波,湛光溢彩,法舟与码头相连处人来人往。

    此情此景,已令人分不清是世外还是人间。

    只见长长的人群末尾,一名长衫男子肩头卧着一只巴掌大小的乌龟,身旁跟了一名身形利落的少女。

    其人大袖飘飘,意态悠然,随着喧闹的人群迈步向岸上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