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信不信由你带你穿越书中的世界 » 第二十一章 北雁南归 南人北回 唯有离人泪

第二十一章 北雁南归 南人北回 唯有离人泪

    蹄声得得中,传来李文秀轻快的声音道:“小哥哥,为什么不让文秀射雁?不然今天晚上就不用吃难吃的马肉了。这可是除了狼肉,最难吃的肉了”。

    孟成真听了道:“小丫头,有肉吃就不错了,不看一路走来,普通人家碗里不见油腥,土豪地主家也才十天半月能吃次肉。你还嫌弃肉难吃?不见穷人家都在地里挖田鼠窝,搜老鼠洞里粮食吃么?”

    蹄声渐近,转出狭谷山道,一骑走了出来,上面两小孩双人一骑,正是孟成真两人。

    自从过了玉门关,两人历经风霜,餐风露宿,遇到过拦路抢劫的土匪马贼。也遇到过狼群猛兽侵袭。要么凭着马快逃走,要么被两小乘机反杀。

    两人一路走走停停,反正也没地方要去,无家可回。所以两人是信马由僵。想走就走,想留就留,有时兴致来了,会在景色优美的地方,停下来住个十天半月。时而住野外或山洞,有时也会找诚实可靠的山村人家借宿。

    倒也不是没有遇到借宿时,想乘机谋害打两小主意的人家。但都被两小谨慎小心的一一破解,反杀或教训一番。

    前些日子,路途中遇到几只狼,想袭击两人,被二人反杀,因李文秀嫌弃狼肉骚气难吃,就送给了借宿的人家。

    今天路上,李文秀见了河边有几只北归的大雁在歇息,就想用弩射了来吃,却被孟成真拦住不让射,正在发牢骚。

    孟成真听了李文秀的埋怨笑看道:“小哥哥给你讲个故事,你听了后还是嫌马肉难吃,想吃大雁,那小哥哥亲自给你打一只大雁,烤了给你吃行不?”

    李文秀听了,立马在鞍前扭头道:“小哥哥有故事?快讲,文秀要听。”

    孟成真骑在马背上,缰绳松垮垮的系在马鞍的过梁上,任马踱着小步,开始讲故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孟成真一首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读罢。

    李文秀坐在鞍前,依在孟成真怀里,沉默了良久才娇声道:“小哥哥,不是要讲故事么?怎读起诗词来了?不过这阙词确是好听,不过让人听了,心里不由有些难受。”

    孟成真道:“小哥哥讲的故事,正是与这首词有关,所以才读出来讲给你听。”

    李文秀听了急声道:“小哥哥快快讲来”。

    “五百多年前,金宋时期,属于金国的三晋古道上,一个十六岁意气风发的少年前往并州参加乡试。走到汾河岸边时,遇到猎户捕获两只大雁,一只被捕获杀死了,另一只却冲开罗网振翅飞向高空。猎户冲着天空惋惜不已。谁知那只冲天的大雁在天空盘旋悲鸣不去,最后竟一头扎下来撞在另一只大雁的尸体旁,坠地而死!”

    李文秀听到这,用小手捂住嘴吧,发出一声惊呼。“小哥哥,那只大雁是怎么啦?明明已经逃出去了,为什么不飞走?反倒不想活了,要一头撞死?”

    孟成真道:“因为大雁的习性。大雁一生只有一个配偶,一只病死了,另一只也会孤独终老。如果另一只是被人捕获猎杀当场,另一只大雁往往会在当时哀鸣自杀以殉情,追随自己的配偶一起死去。或在原地高空盘旋哀鸣数日,不饮不食,直至声嘶力竭坠地而亡。

    李文秀听了,眼中含着泪水道:“小哥哥,大雁真是痴情,文秀以后就是再饿,也不会再去狩猎大雁来吃了。”

    孟成真道:“古人们因着大雁的习性,用大雁来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所以古时侯,贵族们两家结亲时,男方要准备两只活的大雁饲养起来。到纳彩时把雁送给女方。所以又称为行雁之礼。

    成亲时,再从女方把大雁连同嫁妆一起带到男方家里。在婚礼结束后,新婚夫妻二人,把两只大雁一同放生,让它们展翅远走,比翼双飞。如有伤病则视为不吉。以喻夫妻生死挈阔,携手相老。

    古人又因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序,从不失时,所以用大雁来象征为远方亲友守时的信使。所以又把远方亲友的来往书信称为鸿雁传书。

    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所以小哥哥才会拦你,不让你射杀大雁。”

    李文秀听完,低声道:“谢谢小哥哥你拦住我,不然,我知道大雁的习性故事,我会伤心难过的。雁儿们如此痴情,生死相依,南来北往,按时守信。就应该让它们双栖双宿,比翼双飞。”

    李文秀沉默了片刻,又问道:“小哥哥,你前面讲的金朝赶考少年,与这故事有何关系,后来如何了?”

    孟成真道:“那人就是金代诗人元好问,他被两只雁儿忠贞不渝,生死相随的真情所震撼。就同猎户手里花钱,买下了那一对大雁的尸体。在汾水边垒石为坟,葬在了汾水之畔。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名篇:摸鱼儿`雁丘词!”

    话音落下,古道上除了单调的马蹄声,再也没有一点声响。

    过了良久,李文秀回眸望向孟成真道:“小哥哥,那葬着大雁的汾水离得远么?咱们去雁丘处看看可好?”

    孟成真听了,回应道:“不算太远。如果是快马加鞭,也就四五天吧!反正咱们没地可去,也无家要回,想去哪,就去哪?”

    李文秀听了,双眸亮晶晶的对孟成真道:“小哥哥,我们现在就动身前往可以么?”

    孟成真心里暗想:想我以前劳累半生,终日辛苦劳动、艰难求存,期图养家糊口,没有一日得闲。没成想到了今日,在系统的帮助下,返老还童。可以来一场随时想走就走的旅行。

    朗笑着回答道:“当然可以,只要是我家文秀想去,哥哥就陪你前往。驾……”

    数日之后,两人一路打听,风尘仆仆的来到太原城外,直奔汾水河畔的雁丘处。

    时值盛春,正是柳絮飘飞,桃花、杏花盛开的季节。孟成真同换上女装的李文秀两人,(因李文秀的坚持,一定要换女装来祭雁丘,反正孟成真是搞不懂小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小手相牵,伴随着拂面春风,来到了花瓣飘洒的雁丘处!

    春光正好,有不少文人墨客,携着青楼花魁,吹笛调弦,摇头晃脑的念念有词,凭吊雁丘。也有大户人家男子带着闺阁女眷,也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相约在汾水河畔踏青郊游。

    两人走近,只见离河不远处,两块巨石矗立在那里。上面镌刻着‘雁丘’两个大字。

    转到大石后面,平整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词,正是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李文秀小脸上表情肃穆,移步上前,把从来时路上所采的野花所编的花环,挂在石旁的楞角处。伸出小手,抚摸着自己能够着的底下几个字,眼中泛起水意。

    旁边过来几个手持折扇,身披儒衫的人,也来凭吊雁丘。见了孟成真身边的小文秀认真模样,不仅摇头晃脑的取笑道:“哟呵,没想到今天还有这么小的一对青梅竹马的金童玉女,也会来凭吊雁丘。你俩小小年纪,懂得什么叫问世界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么?”

    旁边与他同行之人见了也笑着道:“齐兄好兴致,竟有闲心逗小孩玩。他们这么小,懂个屁的情为何物啊!不过是住在周围的小孩子们,见大人们经常这般行事,照着葫芦画瓢,有样学样罢了。”

    周围游人见他说的粗俗,又见了两孩子的行为觉得有趣,不觉围在了周围,看起了热闹。

    孟成真见李文秀还在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临摹着石头上的字,不觉冷冷的回头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汝非我等,安知我们不懂?”

    几人听了,不仅感到十分的有趣。开口笑道:“哟呵,小家伙,还知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还识得几个字,小小年纪,就骗人家小女孩来雁丘处海誓山盟来了!了不得啊,了不得!”说着连连摇头,装做出感叹状。周围围观之人见了,不禁惹得哄然大笑,看两小家伙如何应对。

    此时,李文秀也因着众人的笑声,被惊醒回过神来,不禁有些懊恼道:“诸位都是文人雅士,来此之人都是感佩双雁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的真情才来凭吊,却不成想在此时此地,玩闹取笑我等孩童,行为是否不妥,有辱斯文呢?”

    众人听了小文秀的话,不禁看着被李文秀说的有些狼狈的几人,哄然笑出声来。

    人群中有人起哄道:“哟呵,几位不是举人,就是秀才,这下可被小孩子们比下去了,人家小孩还真懂得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呢!不要怂,继续来,可别真的不如小孩子呀,哈哈哈,,,,”

    几个文人秀才见了,还真有些下不来台。要是与两七八岁的小孩计较辩下去?有些胜之不武,就此认怂吧?人这么多,面子上有些下不来。

    那位齐兄开口道:“二位年纪虽幼,但谈吐却端的是文采非凡。既然大家都是来此凭吊双雁痴情,岂可无写情的诗词歌赋以为祭?两位小友以为如何?”

    孟成真见了,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道:“诸位勤学苦读十数年,不是举人,就是秀才。今天竟然要和我等未过七岁生日的小孩子,比写情的诗词歌赋?”

    众人见了孟成真用小手指着自己,用鄙视的表情,问几个读书人的模样逗乐了。起哄道:“小家伙,不要怂。比就比,如果你胜了,让他们出血给你花红。如果你输了,就低头服个输好了。”

    几人本来被孟成真用鄙视的语气反问,搞的面红耳赤,羞愧不已。听了众人起哄,不仅松了口气。开口道:“小家伙?敢不敢?如果你们胜了,我们除了身上衣服,随身携带的银两及物品全都送你们做为花红。如果你要是输了,只要像我等低头认错服个输就行了,小家伙,你意下如何?”

    孟成真听了,不由有些心动。最近身上的银子,可是花的差不多了。正愁如何来钱呢。打量几个家伙,一个个衣着华贵,腰间荷包都鼓鼓的。人人手持折扇,一看都是出自名家的手墨丹青。还有的背着琴囊,腰间挂着碧玉萧,青玉笛。这要是万一胜了,小爷我今天就要发了!

    可转念一想,这诗词在清朝自个没什么好抄袭的啊!这些家伙可是专业人才。虽比不得唐宋元明时期,可也比后世人写的古诗词强多了。写爱情方面的诗词,又不能抄毛老人家那威武霸气的帝王诗词来决胜负。要是去了两晋隋唐前期,咱还可以抄唐宋及元明的写情诗词。这如何才能胜得?

    于是摇头道:“我年纪太小,还未学会自己作诗词,以大欺小不要脸。你们怎不和我比玩弹弹珠呢?要不比翻筋斗,或是倒立拿大顶也行。不要说你们不是由小孩子长大成人的,从来没有玩耍过吧?”

    众人听了,再次发出哄笑声起哄道:“几位国之大才,敢不敢同人家孩子比?不敢就向两孩子低头服输!”

    几人听了,大感无趣,总不能几个举人秀才,真的和这小孩子比弹弹珠,翻筋斗吧!无论胜败,那可太丢人了。不禁感到十分扫兴。几人就想转身离开。

    其中一人忽然眼珠一转,开口道:“小家伙你不会写诗词?唱歌曲讲故事也行。只要讲的或唱的让人觉得好就算你赢了。别说你们长这么大,都没听过故事,没听过曲子吧”?

    几人听了,纷纷道:“小家伙,敢不敢”?

    众人更是鼓励道:“小家伙,不要怂。我们给你做证,谁要是输了耍赖,大伙替你做主。”

    小文秀听了,脆声道:“比就比,我会唱歌。”

    众人听了,哄然叫好鼓掌。

    孟成真却拦着道:“这没法比啊!如果我说好,你们说不好,我们怎么能赢?”

    几个人听了,相互交流片刻道:“在场的围观者做裁判。只要有一半人认为好,就算你们赢了如何?”

    孟成真听了,心里想着,让一半听众叫好?应该不难吧?

    于是道:“好,不过还请你们把赌注先放在大伙当面,免得你们输了,万一赖账,总不能去你们身上抢吧?”

    几人听了,也不认为两个小孩子,真的能凭讲故事或唱小曲,让在场的一半人叫好。。于是把自己的荷包纷纷解下,放在两小家伙身前。然后道:“小姑娘,你可以唱了。”

    孟成真道:“且慢,你们可是说过,除了随身衣服,别的都算是花红的。你们手中的折扇,身上的琴萧笛、可都算是包括在内的吧?”

    众人听了,纷纷开口道:“这当然要算到花红里了。”

    几人见了,也笑着把背上的琴囊还有腰间的箫笛,全部放在了孟成真的面前。

    孟成真心里喜道:“自家逍遥派的传承,讲究的就是琴棋书画,多才多艺。自个还想着有钱了,要买乐器练练手,没成想有人送礼上门了。”

    于是对李文秀示意可以开始了。

    李文秀见了,清了清嗓子,用低沉的声音讲述道:“我要唱的这首歌,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编写谱曲的。歌曲名字叫《天亮了》”

    “有一个小女孩叫东方未来,父母带着几岁的她,到一个远离故土的地方去。这天,他们要走过一条悬崖绝壁间的索桥。没成想,刚走到中间,咔嚓一声、桥断了”。

    众人听到这儿,心猛的一下就揪起来了。

    李文秀运转内力,继续用缓慢低沉的语气讲述着:“一家三口一齐掉下了万丈悬崖。当一家三口将要掉到谷底时,东方未来的父母,举起双手,把她高高的托起。”讲到这里,李文秀顿了顿。

    有人急切的问道:“后来呢?人活下来了吗?”

    李文秀叹了口气,继续道:“孩子活了,父母死了。他们临死前嘱咐‘未来,爸爸妈妈要走了,你一定要在这陌生的地方活下去,你是爸爸妈妈唯一的血脉,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讲到这里,有不少人的眼中开始有涩涩的感觉。

    李文秀的歌声开始响起,用从九阴真经中学会的慑魂大法,把内力缓缓的注入歌声里。用心的唱了起来。

    那是一个秋天,

    风儿是哪么缠绵……

    再看不到爸爸的脸……

    托起我重生的起点……

    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

    留下独我在这陌生的尘世间……

    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

    妈妈说希望还会有,

    太阳出来……

    天亮了……

    李文秀唱着,想着自己爸爸妈妈离开后所经历的一切,不由注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情。一边流着泪,一边唱着。还未唱完一半,就有人忍不住开始听的泪流满面了。保扩打赌的几人中,也有人开始流泪了。

    围堵在周围的人们,全部变的安安静静,用心倾听着李文秀那催人泪下的歌声。在李文秀的内力加持下,一个个开始泪流满面。没有一个不哭的。保扩打赌的几个读书人。全哭的是一踏糊涂!

    汾水河畔,雁丘之旁,万籁俱寂之下,唯有李文秀的歌声,在桃杏花瓣的飞舞中,向四处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