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李自成宝藏 » 四十八章 故地重游,神秘的救命石窑

四十八章 故地重游,神秘的救命石窑

    金二吃完饭了,他摸出一包香烟来,递给于贵一支,自己拿起一支来,划着火柴,先给自己个儿点上。再一看,于贵叼着那支烟,好像忘了划火柴,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厕所里的那顶礼帽。盯着,盯着,不仅于贵感觉不对劲了,就连金二也觉得有问题了。这小子难道蹲在坑上睡着了?就是真打盹了,头也不会一动不动。俩人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跑过去。

    厕所里,一顶礼帽放在矮隔墙上,空空如也,哪里还有李仲元,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再仔细看一遍,发现旁边的一个蹲位,后墙上有个窟窿……俩人一下子明白了,马上转身跑出来,举目四望,哪里还有李仲元的影子!

    于贵火大了,都是金二这个王八羔子,不是他,再借给那小子两条腿,他也跑不了,他转身一巴掌搧过去。可金二是个鬼精灵,他早就提防着了,他一低头,躲过这一巴掌,撒腿就跑。跑到十来步开外才站住脚,冲于贵喊:“于哥,您怎么也学了周瑜了,蒋干跑了,就打黄盖,冤不冤呐?”

    于贵一边转身,一边瞪着眼睛冲他喊:“别他妈的再跟着我,再他妈的跟着我,老子打断你丫的狗腿!”喊完,转身气冲冲地走了。

    此刻,李仲元已经过了汾河,正在向晋祠方向去。李仲元此行的目的地是介休,大南门应该有去介休方向的车,但李仲元不知道在哪里乘车。他担心,大南门离火车站太近,他在那儿到处打听,留下痕迹,被于贵和金二嗅到。艾欣说过,她表哥在晋源泉镇开着一家客栈,那里就有来往介休的车,虽然偏了点,但甩掉尾巴是当务之急。但坐车时却弄错了,坐上了去晋祠的车,一问,反正晋祠也有去介休的车,也罢。谁能想到他去了晋祠了呢?他想像着于贵空守着那个臭烘烘的厕所,不由得露出几分孩子气般的得意。

    这条道,他并不十分陌生。十几年前,就是辛亥那年,他从那帮恶人手里逃出来,就是在这附近。

    那天是个阴天,黑糊糊的,伸手不见五指,李仲元也辨不清东南西北,只顾顺着山沟向山里跑。他盼着跑到个林高草深的地方,就好躲了,可是,这吕梁山脉,十年九旱,不是怪石嶙峋的石头山就是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都是光秃秃的。偶尔有一蓬野草,还不及板凳高,哪里能藏的住人,连个兔子也藏不住。

    他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心跳的都赛得过唱戏时的鼓点了,但还是无济于事。后边的火把离的似乎越近了,追赶的喊声也好像越清楚了,而他的两条腿却像灌了铅似的,越跑越沉重了。他知道,此番只要一被捉住,不死也得脱几层皮。

    顺着山沟,拐过一个急弯,李仲元忽然看到,旁边半山腰上,好像有一蓬半人多高的蒿草了。如果就这么跑下去,那结果是可以想像得到的,而躲在那丛蒿草后边,万一骗过了追兵,自己个儿还可以再往另外方向跑。同时,最关键的是,自己个儿还能喘口气。而这口气,现在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可以和命划等号了。

    他立刻就决定了。他脱下一只鞋来,顺着他原来跑的方向,使劲向前扔去,然后,转身爬上了旁边的山坡。爬到跟前一看,果然是一蓬蒿草,有半人高,他赶忙过去,在草丛后边蹲下来。

    谁知,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竟然一脚踩空,下边是个空洞,他的身子顺着就往下掉。他急忙一把抓住蒿草,但他觉得,那蒿草也似无根一样,被他抓着,和他一起,顺着一个斜坡,滚了下去。

    滚到底之后,李仲元爬起来,向上看了一眼,自己滚下来时,大概情急之下,两手乱抓,抓下来一块大石头,恰巧把他掉下来的那个洞口堵住了。但是,还留着一些缝隙。透过这些缝隙洒进来的微弱光线,李仲元估计,有十来尺高。他滚下来的斜坡,是洞口坍塌形成的自然坡度。他在洞里,还隐隐约约听到外边的喊声:“找到一只鞋,鞋底里还湿着呢,肯定是那小子的。赤着一只脚,看他还能跑多远。”声音渐渐远去了……

    李仲元悬着的一颗心,也落到肚里了。借给他们个脑袋,他们也想不到,那小子现在是在一个洞里,而且,几乎是全封闭的。去追吧,追到明年的今天,你们也追不到那小子了!老子虽然光着一只脚,但老子却四平八稳地在这儿坐着,你们虽然穿着两只鞋,但是却得像群狗一样,喘得连舌头也咽不回去。

    安全了,也休息够了,李仲元开始站起来,想了解了解眼下所处的这个环境。他摸索着向两边和里边都走了走,之后,他初步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废弃的土窑洞。两边的墙壁都是黄土的,而且,平平整整。和其他窑洞不一样的是,洞壁湿乎乎的,有些地方已经掉下来了,堆在地上就像一堆泥。洞宽一丈,洞深大概有三丈。

    在山西这黄土高原上,窑洞是一种常见的民居,不过,干燥是窑洞选址的最重要的条件,不知道潮湿是不是这间窑洞遭废弃的原因,李仲元想,大概是的。自己个儿滚下来的那个斜坡,就是窑洞口,后来坍塌了,窑口被封闭了,自己个儿是从窑洞口的房顶处滚下来的。

    山里的深夜寂静的很,一点声音也没有,而身处这个被封闭的窑洞里,就更寂静了,感觉就像在墓穴里一样,与外界隔绝了。此刻,李仲元正需要这种隔绝,他感觉困极了。然后,他找了一个稍微干燥一些的地方,和衣躺下。

    当他醒来时,似乎天已经亮了,从那些缝隙处,透进来一些明亮。就着这一丝丝光亮,李仲元又把这窑洞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番。确如自己个儿昨夜的判断,这是一个遭废弃的,人工造就的窑洞,只是感觉年代久远,洞壁上都是烟熏火燎的痕迹,黑糊糊的。而且,他感觉作为民居,这窑洞也太大了点。靠近窑洞底部的侧面墙上,好像还画了一个什么图案。李仲元走过去,细细一看,是三道横线,上面的一道,是两道短横线平行,下面两道各是一道长横线:。李仲元熟读《易经》,他当然知道,这个符号是《易经》八卦中的第八卦,兑卦,是“泽”的意思。这图案像是用刀、剑等金属利器划出来的,而且,划痕看起来很陈旧。但是这图形画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泽是大水的意思,是不是指这窑洞是遭大水而被废弃呢?不得而知,想来大概是的。

    现在出洞而去,李仲元还不敢,他怕万一追兵在外面什么地方埋伏着,生性好玩的他,在闲极无聊的此时,忽然心血来潮,他想把这太极八卦图补齐,中间是两条鱼形的太极图,四边围着八卦。他满窑洞找,但这里不可能有金属利器,最后不太满意地从窑洞口坍塌处的斜坡边上,找来块石头。

    原先的“兑”卦图形,有一人高,此刻没有可供踩踏的物件,只能将就着,把原有图形当作正上方的那个,在它下边和左、右两边画。在左、右两边画时,他未感觉到异常,可当画到它下方时,他感觉土质松软许多,不像原墙壁面坚硬。他仔仔细细地看,发现这个“兑”卦图形的正下方,原来是一个门,是后来被封闭的。还能看出痕迹,原土和后来填实的土形成一条圆弧状的线。李仲元由此而判断,隔壁也是一间废窑,这里是连接两间窑洞的门,但不知为什么将它封闭了。李仲元将太极八卦图形全画好了,欣赏完了自己个儿的杰作后,穷极无聊,他又开始想像,为什么要封闭这个门。这是想不出个什么结果来的,因为,可以以任何理由,甚至没有任何理由来封闭这个门。人家自己愿意,您管得着吗!

    李仲元一直呆到天又完全黑下来了,肚子也饿得实在受不了了,才一步步爬上斜坡,小心翼翼地推开石头,他伸出头去,四下张望之后,这才慢慢爬出去。出去之后,他又搬来几块石头,把洞口重新封闭好。他觉得,这里是他的救命福地,不能让人轻易发现,进入,破坏。

    李仲元忍住饥饿,第二天早上,才填饱了肚子。光着脚走到榆次,上了火车,回到他离开许多年的家——BJ。

    一年以后,他重返太原,趁着没什么事干,他查阅了大量的太原地方史、志,并且,又去那里现场看了几次。之后,他才知道,救他一命的那间窑洞附近不远的那座山叫蒙山。蒙山有一个大石佛,是整座山体雕凿而成,佛高二百尺,合公尺近六十七公尺,比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只低了四公尺。大佛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天保二年雕成,李仲元换算了一下,应该是公元五百五十九年,比四川乐山大佛早一百多年。因石质系砂岩,经风雨剥蚀近千年,佛头及纹饰均已荡然无存。李仲元仔细辩认,才能看清大佛的身躯。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在未起兵反隋前,曾以唐国公的身份“至此瞻礼,夜梦化佛满空,毫光数丈”,遂在此建造大佛阁。至中唐时,唐高宗李治于公元六百六十一年,与武则天到此礼佛。可以想像,当初的大佛是何等荣耀辉煌。

    大佛阁从唐朝宁二年(公元八百九十五年)动工,历时五年,用工三十万才建成。李仲元想,建阁就用工三十万,那么,当初雕凿大佛用工多少呢?遍查史志,找不到记载,但可以想像,一定比建阁要的用工多得多!

    那么,这么庞大的施工队伍,他们要吃饭、要住宿,黄土高原上,冬天最寒冷时,气温要低到零下二十多度。这些工匠及后勤人员不可能搭帐篷、或露营。最合理的方法,就是建造窑洞。因此,李仲元给他的那间救命窑洞找到了一个合乎推理的主人,即当初大佛及大佛阁的建造者们的营地。如此推论正确,那么,这窑洞就不止一间,而是连排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