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鹿鸣长安 » 第十一章 庙堂

第十一章 庙堂

    皇宫,太极殿。

    兖州节度使王剑岳听着大殿上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激烈争论,看了看闭口不言的其他八位节度使,当下也决定闭口不言,静观其变。

    不比大臻帝国手握雄兵割据一方的节度使,本朝九位节度使节制的所有军队加一起,兵力才堪堪超过屯驻长安城的禁军。更何况军队最多的边北三州,肃州、沙州、兖州有一半的士兵是屯驻在边北三城的。

    肃州的定雪城,沙州的铁鹰城,兖州的杀鲸城,这边北三城城主名义上受本州节度使节制,但与州内节度使任命的官吏不同,他们一直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

    王剑岳听着老生常谈的和战之争,有点不厌其烦,转过头看到了左首位二十四年未见的秦王雒明昼,心中泛起阵阵复杂的情绪。

    想当初雒明昼拒绝赐婚,娶东界女子为妻,惹恼了了高祖皇帝,得罪天下世族,等于放弃了夺嫡。雒明昼毕竟是秦王,权力虽然被削,但秦王这个一字王爵和位于庆州的封地并没有动。

    而曾经跟随雒明昼平定卫宋梁楚四国的部下处境就艰难了,在他们眼里雒明昼此举无异于投降和背叛。作为雒明昼曾经的部下,他们必然不会被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上待见,可他们除了不甘心和失望又能如何?

    因为害怕太子登基报复,以及心灰意冷,大部分身在高位的都辞官归隐,以求自保。只有王剑岳和夏烈的辞官被高祖不许,因为他们能力过人且正当壮年,但他们也与其余官吏一样,被迫与秦王切割,划清界限!

    在很多曾经的部下眼里,雒明昼是为了一个女人,放弃了这一切,他们心中岂能不恨!

    浴血沙场数十载换来的功名一夜之间消失,为了自保只能辞官做个平民百姓!

    作为雒明昼曾经的心腹,王剑岳能猜到雒明昼拒婚是有意的,是为了退出夺嫡,拒婚这一选择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曾经的部属。

    可十六年前,作为兖州一号人物的他,却没能保护好雒蓝公主。他痛恨自己没能在送公主出关以后,能在杀鲸关多待几天,他恨不得把胆敢拒绝公主入关的何谓千刀万剐!!

    那个每次见了他都甜甜地喊一声王大哥,他看着长大的姑娘,居然葬身于他管辖的地界!每每思及于此,自觉无颜面对秦王!

    此刻,朝堂上的争论愈加激烈,太尉张赴川和太傅杨慎道也加入了争论。

    “自条约签订以来,国人精神沦丧,血性消弭,长此以往,国家危矣!”张赴川痛心疾首!

    “名为赐,实则犹如纳贡!朝廷尊严丧尽!百姓心中也自卑自贱,甚至在大朔的土地上,龙摄国的人趾高气昂!我们大朔的老百姓却自觉低人一等!”

    “当初签订条约,乃是我大朔刚刚一统天下,需要休养生息,不得已而为之,才与北蛮子签订和平条约!如今国强民富,九州稳固,这条约就该撕了它!”

    杨慎道冷笑一声,“不想打就签合约,想打了就撕毁合约,我们大朔的鸿胪寺如果就这么搞外交,怕是要祸国殃民!”

    “请问张大人,通知龙摄国我们撕毁合约的理由是什么?撕毁合约是打算跟龙摄国开战吗?打不打得过?打不过怎么办?继续签订合约?”

    “条约不平等,丧辱国格!这个理由不充分吗?!”张赴川回之以讥笑,“撕毁这条约并不是要战争,而是不惧战争!龙摄要战便战!阁下以为一味求和,就能避免战争吗?”

    “当你害怕战争的时候,战争就会找上门来!这个条约反而会鼓励龙摄小觑我国!今后更会得寸进尺!难道我们就一直隐忍,任其勒索吗?”张赴川轻蔑地斜视一眼杨慎道,低骂一句“软骨头!”

    “匹夫!安知社稷大事!”杨慎道终于沉不住气,气急而怒!

    “大朔军事实力不如龙摄,靠着大玉江天险拒敌,打起来,只能是陷入持久之战!百姓遭殃,社稷不稳!”

    “我国每年赐给龙摄十万两白银,绢二十万匹!”杨慎道环视朝臣,“国人无非以为此条条约不公平!”

    “然而,龙摄每年流入我大朔白银二百万两,诸位可知道?”

    “因为有了和平条约,两国商贸频繁,此大利于我国!龙摄国的棉花蚕丝大量卖到我国,我国使之变成华服锦衣又卖回龙摄,仅此一项净赚白银三十万两!此外还有瓷器,茶叶等等”

    “和平条约签订之前,我国养着大量士兵,军费高昂,国库空虚。如今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

    “而你?却打算用将士性命和生灵涂炭来换取权力和后世虚名!”

    “这丧辱国格的骂名我来背!百姓骂我,我不在乎,可真要百姓上战场,他们骂的可就是你这个所谓的硬骨头了!”杨慎道此言一出,众皆无声。

    民心渴望和平,这是朝廷中主战派一直无法压过主和派的根本原因!各州几乎都与龙摄国有频繁的商贸交易,牵扯每个州世家大族的利益。

    百姓当然渴望和平,没人愿意死在战场上。而绝大部分世家豪门也不想看到战争,毕竟打起来,大家的生意都没得做了。

    大殿上片刻的静默之后,沙州节度使陆宗武缓缓而出,“和平固然是人之所愿,然而和平也是打出来的”

    “想当初,龙摄趁着我大朔灭宋之际,进犯边北三关。万幸将士用命,关险城固,才得以拒敌于外,双方罢兵签约”

    “而我沙州铁鹰关,战至绝境,甚至不得不断桥拒敌!和平?哼......我相信只要有机会破关,龙摄定会毁约进犯!”

    沙州地界有大量的铁矿,有庞大的冶金和兵器制作产业。和平条约签订后,因为大朔的裁兵政策和限制与龙摄帝国的兵器交易政策,导致沙州冶金和兵器制作产业逐渐凋敝,大不如前。

    正因如此,且沙州一向民风彪悍,作为沙州节度使的陆宗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战派。而此刻他这一番话,也却有一番道理。

    “何况神谕所示,血染长安城!微臣实在想不到何种天灾会导致血染长安城!如若不是北方龙摄来犯,难道是在场的某位节度使大人,要起兵谋反,攻入长安城吗?!”

    大殿之上,雅雀无声。

    太后见众臣皆闭口不言,看向了秦王雒明昼,“秦王,你对此有何高见?”

    众臣看着雒明昼缓缓出列,各个都好奇这个曾经叱咤风云,却又多年未入京城的秦王到底主战还是主和,又有何高见。

    “所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和平固然难得,可若想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必须得以我大朔兵强马壮为基础”

    “神谕所示,我看未必就是龙摄进犯!诸位难道忘了三百年前的第一道神谕吗?一场大战,从此幻海隔绝了东西界大陆,可假如异族又卷土重来呢?”

    “想当初,统一整个西界大陆的大臻帝国臻皇和龙台十八将全部殒命,才化解了这场大危机。假如异族再次入侵,恐怕还需要大朔和龙摄携手,共御外敌”

    “还有极北之地的邪修,世间的灵修者,都有可能是神谕所示的祸首”

    大殿之上,众人皆以为然。甚至有人想起先皇死因,忍不住窃窃私语。

    听说先皇不知道在哪找到两个异修女子,夜夜笙歌,纵欲狂欢,这才导致龙体大亏,突然驾崩,最后草草安排了托孤。

    要不然以先皇的驭人之术和心机隐忍,岂能让如今的太后和小皇帝处处被人掣肘。

    传闻那两个异修女子为狐狸灵胎,妖媚诱人又性好淫乱。先皇驾崩之后,太后本想杀之,却发现二人已不见所踪。

    这两人来龙去脉蹊跷,但因牵涉皇家尊严,先皇龙威,故而调查也不了了之。

    听着太监向自己耳语的朝臣们窃窃私语的内容,李若师怒火中烧,却又不好发作!

    她轻咳一声,打断大殿上众臣的私语,“秦王,那你有何应对之法呢?”

    “和平之政策不应改变,条约也应该继续!”秦王道。大殿上的主和派闻言纷纷附和,心中皆是大喜。

    “不过,所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裁军之后,我大朔应加强精兵之路。应严格检查各州和京城的军备,和平已二十多年,新兵战力堪忧,兵器铠甲也大都老旧”

    “既然走精兵这条路,就要保证士兵各个皆为精锐!各州和京城的军士应加强训练,更应采购大量兵器和甲胄以替旧换新,可拟定条策,长久执行下去”

    “应尽我国之所能增加骑兵数量,骑兵耗费甚大,且目前并无战事,但万不可使秦州如此多的马场荒废!精兵即骑兵!废弃许久的马术比赛也应该重新开放!”

    李若师闻言,心中了然。沙州的兵器和甲胄,秦州的马,秦王这是向主战派为主的沙州和秦州示好。大殿上的众大臣又岂能不知?这是两全其美的选择,主战派和主和派都未反对,纷纷表态赞同。

    “朝廷还应该加强对各大灵修宗派的拉拢,恩威并施。长安城的鸣鹿书院,入学之人,也应严加考查身份,必须是忠于我大朔之人!”

    “甚好!难得众臣一心,今日秦王所议可为国策,具体条策,六部合议执行!”李若师大喜。

    “太后英明!”待众人平身,雒明昼继续说道,“太后明鉴,臣已年迈,无心于朝堂,且丧妻女之痛难消。此次进京已是衰体不支,待近日祭拜太庙之后,请准我归家养老!”

    大殿众人闻言皆是一惊,本以为秦王上京是要复出,都没料到秦王能说出这一番话来。

    太尉张赴川和太傅杨慎道甚至忧虑秦王会争夺他们手中的权力,他们两位是托孤重臣,权倾朝野,相互之间争权夺利,并不想放弃手中一丝一毫的权力。

    ......

    缓步走出太极殿,雒明昼驻足而立。远望秦岭苍苍,云遮雾绕,脚下皇城金琉碧瓦,气势恢弘。

    云横秦岭家何在......他喃喃自语,想起斑驳的记忆里,那个雨后的下午,在秦王府,蓝儿在自己的指点下练字,写这首诗。

    巍巍秦岭依旧在,只是此刻竟孤身一人,家又何在?

    蓝儿......爹来长安城了。

    当初你喜欢那个龙摄小子,执意要去和亲,爹爹不该阻挠,更不该赌气没去送你!爹爹现在追悔莫及!

    爹爹没用!爹爹带着人,沿江找了两个月,竟然没找到你!

    蓝儿,你在吗?

    你的魂魄是在长安城吧?

    都说灵修者死后,灵体在慢慢消散之前会回到生前最爱的地方。你一定回到了你最爱的长安城,对吧?

    再也没人能阻拦你回长安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