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一剑问天 » 第七章人

第七章人

    什么是贪嗔痴慢疑?

    为什么人会有贪嗔痴慢疑?

    如果没有会怎样?

    那什么又是信仰?

    为何会有人收集信仰之力?

    青铁想过秦长生的问题,当然他也想过如何解决秦长生的问题,可秦长生的问题,却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三界所有智慧生命体的终极问题。

    长生!

    就算是青铁也会觉得这俩字太过疯狂,至少在熵增与熵减互相波动平衡的时空中,是很难找到一个永恒支点的。

    因为如果熵增停止,那么熵减就会不复存在,从而导致熵增也不存在。

    既然熵增与熵减都不存在,就相当于交易之中的买和卖同时消失。

    于是这笔生意就不存在。

    然后GDP就是零。

    所以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

    就像幽冥界的人,都是真界的人死后所生,而幽冥界的人若死,那么真界自然就会有人诞生。

    如此轮回才是道,否则就化作混沌,一切归入虚无。

    于是为了让新生能够体验生死之间的过程,从而产生生的勇气,产生死的恐惧,让时空运动起来,就需要感。

    这个感,就是贪嗔痴慢疑的根源。

    一但失去感,不仅生会失去意义,就连死也会失去意义。

    所以想要通过斩断贪嗔痴慢疑来获得永生,就等于将自己彻底归零,归入虚无,归入混沌。

    若没有其他的力量从中开天辟地,估计混沌始终只能是混沌。

    如此看来,贪嗔痴慢疑就是人生的意义,也是死亡的意义。

    从而贪婪,嗔怪,痴狂,慢待,怀疑,正是人性的具象化体现。

    甚至除了拥有智慧的人之外的其他植物,动物,病毒,细菌,真菌,孢子,乃至分子,原子,电子,质子,夸克,波弦,等等。

    都是逐渐丧失感的存在。

    而人之上的仙神圣,反而是感的种类更多。

    为何如此说?

    就拿青铁来做参照。

    青铁无心,可是他无处不动心,也就是对什么都感兴趣,说是无心,此无非彼无,而是无比之多的意思。

    俗称心眼多…

    常人有热心,冷心,寒心,动心,这些基于外界所影像而产生的心态心里反应回馈波动。

    青铁不然,他拥有由内向外而发的觉心,明心,慧心,成心。

    俗话说就是故意如此,主动影像自己的内心波动,从而通过影响自己来感染他人。

    比较通俗且能够被理解的意思就是,即能骗自己,也能骗别人,如此做到控制外在真假的程度。

    常规操作就是睁眼说瞎话,指鹿为马。

    如此多心之人,还能够影响他人,从而改变普世认知的程度,就是神仙之人。

    打个比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打上灵霄宝殿,大喊一声“玉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如此狂言居然还会有人认同,就连太白金星也觉得此言有理,这就是由内向外发散出来的心力。

    如此理论如果用于歹人,肯定是人间悲剧。

    所以仙神无心,这里还包括掌控,压制,克制,从而达到,只改变自己,不影响他人,此为圣人。

    反之则为神仙妖魔鬼怪,属于心智不够健全的能人,有能力却无法掌控自己,若再不加以引导,定会为祸人间。

    当然同样也会让自己彻底疯魔,陷入贪嗔痴慢疑的另一个极端,疯癫。

    所以青铁需要引导,于是需要师傅,需要拜师,否则无法自控。

    无法像常人一般生活,不能正常的从世间创造,也不能正常的获得,出生即入狱,长大就枪毙,那么这种人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岂不是一生都处于悲苦之中无法解脱。

    更有甚者产生抑郁,出现精神问题,那就不只是疯癫那么简单。

    甚至有可能幻视幻听,彻底陷入深渊,比人工智能中了电脑病毒还要凄惨。

    如此下去,别说入道,更别说提高修为,修成仙神圣了,生活能不能自理都成问题。

    至于信仰是什么?

    本书没有提到这个概念,更没打算提,至于广大文学爱好者对此有所疑问,张启凌可以略做解答。

    还是拿青铁作为案例,大家通过阅读我这部书才知道铁原来拟人化之后还有如此魅力,是否平时生活中只要看到铁,就会想起青铁的故事?

    这就是信。

    至于仰,这个字来自于仰头的仰。

    当一个人抬头看一个比自己高的东西的细节的过程,就叫做仰头,而这个仰头的细品其中细节的乐趣就叫做仰。

    于是信仰,就是即相信了某个事物乃至假设的存在,从而感觉到这种存在有其高明的地方,从而有了仰的感觉,于是想要细品其中的细节以及意境,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感觉,就叫信仰感。

    如此分析,还有瘙痒感,迷醉感,讽刺感,刺痛感,纠结感,困惑感,疑惑感,等等,诸如此类感。

    只要大家熟练掌握其中的文字把握技巧,我相信大家都能够通过练习,成功创作出更多的感。

    从而丰富自己生活乐趣的同时,也能感染他人,激发出他人对创造的兴趣,从而诞生自己的粉丝,以及自己的兴趣班底。

    并开创出,自己的风格与文化,从而让世界更加缤纷多彩。

    人其实生来就是要做事的,至于成功或失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个生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和记忆,以及周围人的回馈。

    至于是褒义的回馈还是贬义的回馈,没必要太过纠结。

    最重要的是,人的选择,就像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人生一样,既然选择就要学会接受后果,否则就重新选择,直到选择出自我感觉良好,也能够对周围回馈感到满意舒适的生活,这就是自在自由自我自然。

    如此如果还不是得道,那就是因为忽略了道德,大不了重新投胎,再修一世罢了。

    其实所谓得道,不是别人能够评判的,而是自己活的满意否,若自己都不满意,即使转世千万轮回,不过是受罪罢了。

    于是自得自满自强自胜,方为内圣外王。

    此为圆满也。

    懂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