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秦影 » 第一百零二章 回咸阳

第一百零二章 回咸阳

    时间匆匆而过。

    对于忙碌充实的人来说,时间流逝如箭矢。

    无论他在玩游戏,还是干事创业。

    转眼,金秋来临。

    走过春雷与夏浪,下江里的乡民,在嬴政的带领下,一个工程接着一个工程。

    由于界碑移动和人口迁徙,辖区面积每天在增大,管辖人口每日在增加,干工程的速度也在同步变快。

    同时,工程项目的数量也跟着一起增加。

    毕竟,嬴政只是下江里的里典,对于其他地方的事务,他处理不了。

    但对于下江里的乡民,那是必须做到户户通公路的,家家房屋院子落实保障、田地进行整改的。

    为此,九里亭的面积向南增大了,这种开疆拓土的功绩,本该是高兴的事,亭长却是难受不已。

    全因为九里亭,快要变为八里亭、七里亭了。

    甚至,亭长李明认为,将来可能会变成一里亭,那个一里,就是下江里。

    对于杜哲来说,他也在里务办事处的田地里,进行培育种子,选育优良的水稻、粟米等。

    杂交水稻不是说说就有的,是经过时间以及默默无闻坚守得到的,其中的伟大情怀和坚定信仰,是杂交水稻一代胜过一代的根本保证。

    所以,杜哲已经做好了在杂交水稻的培育上,做一项长期的、一辈子的工作。

    为此,杜哲散布黑影士兵,收集各种水稻、粟米、野草等等,在里务办事处的田地里,栽了许多乱七八糟、各种各样的植物。

    见到这一幕的谷子玉,直呼看不懂。

    待知晓杜哲的目的后,谷子玉很是支持,赞美杜哲为了天下万民吃饱饭而做好不懈努力奋斗终生的奉献精神,但也提醒杜哲不要忘记修炼。

    杜哲如何已经选育出来了第一代增收种子,只是,种子太少,只能留作明年扩种和改良。

    杂交作物的下田,还需得时间的沉淀。

    此外,杜哲也终于修炼有成,成功达到了凝光级,也就是培沅境三段。

    也就是说,杜哲的极限寿命增加了四十岁。

    下一步,就是突破凝光级,进入沅流级。

    照谷子玉的话,杜哲很有天赋,进入沅流级只是时间问题。

    只有杜哲知道,自己修炼消耗了多少的黑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黑影世界在这个阴影面的扩张。

    所以,杜哲知道自己是个在修炼上的小垃圾。

    不过,他可不好说,不然不知道怎么解释。

    ……

    嬴政和谷子玉,带着一众官吏还有学童,加入到了乡民们的秋收中。

    下江里如今是集体经营模式。

    划好各家的土地,丈量出具体面积,计算好比例,大家一起耕种,一起收获。

    并且事先说明好,收成的分配,按照土地比例和投入比例进行分配。

    土地占六成。

    投入比例参考物资、劳力等投入,由蒙恬组织会数术的人进行记录打分,蒙恬审核后,再交嬴政审核。

    交嬴政审核,其实,也就是手握最强监视器的杜哲审核。

    根据黑影兵团监视情况和打分,有出入则重算并责罚记录人,相差不大则作数。

    如此,一方面,可以起到监督、督促乡民不偷摸耍滑、认真工作。

    一方面,也可以培育一批刚正不阿、数术精通的人才。

    所以,集体的经营模式下,秋收顺利完成,粮入谷仓。

    至于生病、行动不便的人,则免于旷工的记录,按照土地比例的六成计算分配。

    今年,在下江一直大兴基础设施建设下,喜获丰收。

    于是,秋粮刚收好,嬴政便将去岁和今年的赋税,由正送往江南乡。

    毕竟,江南乡已经从去岁十二月催税到了如今,甚至还有临江县的文书。

    只是数额要少点,只包含了沿途计算出来的火耗和赋税,多余的,没有。

    嬴政可不惯着江南乡摊派下来的缴纳数额,至于正是否被刁难,那就算将功折罪了。

    去岁的赋税粮食,是从乡民们多余的粮食中购买、兑换一部分,还有存粮的一部分组成。

    而钱,则是经商的税收,乡民们从里务办事处购买修建、装点自己的房屋的材料费、设计费等等。

    那这些材料费之类的,如今则是压榨杜哲这个打工人的无本万利买卖。

    所以,嬴政很富。

    通过向外、向乡民出售材料、服务等,征收农税和商税等,收取过路费、过桥费、水费、地租等,还有其他一系列收入。

    嬴政感觉他都可以把下江里买下来了。

    当然,要有人卖。

    这其中的一半是粮食,一半是钱币。

    同时,乡民们也很富,比以前,比十里八乡的乡民都富。

    ……

    一切安排妥当,见时间将至,杜哲和嬴政也准备行囊,部署下江里的事务工作,然后回咸阳。

    回咸阳有两点主要事项:一是杜哲为嬴稷或嬴柱续命,二是嬴政向嬴稷述职和省亲。

    这天,会堂中坐满了人。

    正依旧身为父老,其堡垒的屋子,嬴政在杜哲的建议下,也没有拆除,就当留作今后的古建筑参观。

    力则升为连山什长,管理人口数目一下翻了许多。

    而宰舍的职位,则由蒙恬兼任,同时在嬴政回咸阳期间,代理里典的职务。

    至于谷子玉则身为巴山第一学堂的祭酒,带领席文和折墨两人,教育孩子,培育教师。

    当然,下江里新加入了这么多人,肯定也有许多的伍长、什长。

    如今,下江里已经超过六百人,百余户人家,九里亭的人口几乎都往下江里搬了,留下的都是有点资产的人家。

    而且由于是集体经济模式,嬴政重新调整了居住地和行政组织,新民与旧民被打混组成什伍,什伍长的队伍里,有了许多新面孔。

    “今天,召集大家前来,主要是说几个事。

    第一,金秋已至,外出太久,我甚是思念家中长辈,所以不日便将回家省亲。

    第二,在我离开这段时间,由宰舍蒙恬兼任代里典,全权负责下江里的一切事务,希望大家谏言支持工作。

    蒙恬,有什么决定不了,但又不急的,可以留等我回来处理。

    第三,秋收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休息了。

    考虑到不断有人迁徙来到下江里,秋种和建设依然还要有,大家得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掘完善下江里的建设。

    以上,就是和大家说这三件事,有什么疑问和意见,现在大家可以提出来。”

    嬴政坐在会首说道,那种领导的气场,将许多新任的什伍长和官吏给怔住了。

    大家齐摇头,表示没有意见。

    谁敢有意见,嬴政在下江里如今是说一不二的,谁敢有意见,被传出去,第二天,乡民们就会堵在他家门口。

    若是他敢叫嚣,就会被扭送至里务办事处,请嬴政主持公道。

    至于为什么大家还支持工作,当然是嬴政提升或者说发大家工资,这笔收入不多却也不少。

    而且无论升职或立功,都有额外的职务奖赏。

    见大家没有异议,嬴政便赶众人回去忙工作。

    在嬴政干事创业的带动下,下江里的官吏和乡民,个个都干劲十足,无论耕地还是修建,都很是积极。

    接下来,又交代了蒙恬仔细看管好培育田,保障物质供给,做好钱粮转换工作,调解矛盾,特别是新老居民之间有许多矛盾。

    并收下了蒙恬等人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