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山野大主播 » 第76章欸乃

第76章欸乃

    黄昏,显的很是静谧。

    丁修先是去浇长高了不少,绿油油的青菜和白萝卜,感觉很是喜人,又去给棠梨树浇水,然后,去给兰花浇水,他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兰花。

    空气中,兰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丁修伸手触碰了一下一朵艳红色,开的很好的荷瓣寒兰,走进了屋子中,取出了清弄琴。

    他坐在屋檐下,将琴放在腿上,看了一眼逐渐变暗的天空,心思也同这变暗的天空,沉寂了下来。

    风吹屋檐上挂着清寂的风铃,清脆作响。

    丁修觉得人在静的时候,距离自己的心最近。

    他看一会周围逐渐变黑的天色,抚弄琴弦,弹奏古琴曲《欸乃》。

    顿时,清旷、悠远的声音传了出来。

    古琴名曲《欸乃》,有人认为此曲乃柳宗元所作。

    欸乃指的是浆橹之声或渔家号子声,乐曲音调悠扬,清新隽永,以山水为意象抒发感情,乃是托迹渔樵,寄情山水烟霞,颐养至静的一首名曲。

    唐代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一种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

    欸乃,琴人大都读成袄霭,一说摇橹声,一说渔歌声,此二说均可通。

    欸乃本为一感叹词,用来作曲名,浑朴天然,幽寄鹤心且不着痕迹,呈现出十足的纯厚韵味与文化气息,更阐述着大朴即美的道理。

    据《玉梧琴谱》解题,此曲有脱尘寓江海河汉之游,物外烟霞之思。颐养至静,乐守天真也。

    听渔家之桨橹欸乃之声,表现这样一种隐逸山水、寄情自然的文人化情趣。

    丁修弹奏琴曲欸乃,觉得世界很大,大到无边无际,自己什么都把握不住。

    只能像是渔人打渔一般,每天按部就班的活着。

    早出晚归,只为能打到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为了生计,为了糊口,一切趋近于自然。

    即便是下雨,也披蓑戴笠,不懈怠的乘舟去打渔。

    内心的停歇,只有打渔归来之时,撑一支长篙,划一叶扁舟,静静的享受黄昏,享受晚风的吹拂,享受暮色的寂静,看两岸芦苇随风摇曳,内心悠然惬意。

    简单,平凡、真切。

    他忽然间,想到了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诗。

    这一首诗的背景,是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3个春天所写下的一首词,在这个时候,也就是他经历人生低谷之后缓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和两个友人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

    当时,忽然暴雨骤至,众人狼狈地逃进树林中躲避,衣服已淋湿大半,豆大的雨点穿过树林,打击在叶片之上,发出一阵阵嘈杂之声。

    蜷缩于大树下的两个友人望着淋湿的衣服,显得十分懊恼,一时间雅兴全无。

    苏轼却不知什么时候披上了一件蓑衣,兴奋地在一旁大声朗诵起了诗歌,若无其事地慢慢地往回走了。

    走着走着,苏轼忽然停了下来,不再吟诵诗词,呆呆的望着远处迷蒙的烟雨,任凭风吹雨打在脸上,手上、脚上、一动不动。

    人间此时到处白茫茫一片,令人感到人生同样也是那样无尽的空虚。

    烟、雨、人、风吹、雨打此时此刻已经全无意义,它跟人生一样空虚。

    他看淡了风雨,竹杖芒鞋,一蓑烟雨,走的淡定从容。

    丁修心思变得开阔,在乐曲声的意境中,感觉清风袭来,荡开波浪层层婆娑细纹,一派闲适悠然的气息应指而生,悠长婉转,节奏极稳、不躁不讷、不漾不坠、毫无簇拥堆积之感,似行舟平荡,青山相随,十分惬意。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脑中各种念头,各种纷飞的思绪,都停了下来。

    如禅经中所言,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这一刻,内心唯有宁静,唯有豁达、唯有欣然。

    过了一会。

    丁修弹琴,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调,镟律典雅持重。

    他感受到了人生的一种平稳,一种心安,有一种经历人身坎坷,磨难、回归平淡生活,回首走过的路,发现不足恃。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丁修想到了大秦帝国纵横结局,张仪和苏秦在山野之间的草庐中喝酒。

    两人都曾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以天下作棋子,自己为执棋人。

    少年寒窗苦读,壮年列国漂泊。

    家远人单,困辱尽尝。

    而终至宰相。

    然美梦成真,终有尽时。

    名士暮年,一样孤零。

    年年幸苦,不觉如梦。

    王侯将相,雨打风吹。

    现如今,斜阳浊酒,付之一笑也是天下。

    什么名利,什么权贵,都是过眼烟云。

    丁修觉得人活在当下,不为名利所醉,不慕荣华富贵,安贫乐道,才是最可贵的,内心宁静安然。

    不一会。

    丁修弹奏的琴声淋漓,鼓荡飘逸,如行舟顺畅,迎风而立,心情如水路迎舟两让,款款如歌。

    又有音色玲珑,似水花偶溅衣裾,剔透清凉,更添意趣;经过变化反复后,琴声愈加流畅自如、通达豁然,山水之秀,尽收视野,云水相融,情致愈浓。

    时而低缓,时而高扬,悠长却如流水不断、如虚空无隙;游刃自如,自在舒展,无拘无束,进退皆可。

    琴声挥洒之间,满盘的清风拂袖、满怀的清雅宜人;心之坦然健康尤过翠竹之绿,情之至感至深尤过湘水之蓝。

    丁修内心豁达洒脱,琴声宛如行云流水一般,他感觉君子之心,宛如蛰伏在腐草烂泥中的虫子一般,不为世人所知。

    但等到春雷炸响,便从腐草烂泥中钻出来,该飞飞,该蹦蹦、该跳跳,展现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最终。

    丁修按住琴弦,琴声消弭,归于岑寂。

    这时,天已经黑了,万籁俱寂,很是深沉。

    李秋棠提着一盏红灯笼,挽着一个装着许多鲫鱼的篮子,走到了丁修所住小屋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