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心中的热爱 » 第十六章 取舍之道

第十六章 取舍之道

    取舍之道,存乎于心。

    释加牟尼放弃肉身(以肉喂鹰),而悟道成佛;陶渊明放弃功名,归隐山林,成为一代田园诗人;吴越王钱弘俶“纳土归宋”,使百姓免受战火;鲁迅弃医从文,而成为一代文豪。“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其实,取舍不就这样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得到什么,必然也会因此而失去什么。关键,是看你如何取舍。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那些不懂取舍,又不懂进退的人,注定了是失败的那群人。而像这样的人,古往今来又岂在少数呢。你比如说项羽,说起项羽来,大家可能都不会太陌生。因为这个人很出名,也确实是一位英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其实这里的“楚”就是由项羽所率领的楚军,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分封诸候,诸杀义帝,使其在政治上失策;屠城烧宫,坑杀秦族,使其在关中民心尽失;刚愎自用,不听谏言,使其错失除掉刘邦的良机;识人不明,不赏其下,使其韩彭二人归刘之用;衣锦还乡,弃天下形胜之地而选四战之地彭城为都,使其陷入危局;兵败垓下,退于乌江,不愿渡江以图东山再起,而是选择自刎。你比如说将介石,国共抗战八年,艰苦卓绝。而由蒋介石所负责的正面战场,在八年抗战中,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抗战结束后,将介石却因不愿放弃独裁统治而悍然发动内战,致使生灵涂炭,导致两岸至今未能统一。倘若蒋介石愿意放弃,或可成就另一个华盛顿,留下美名。而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选择不放弃,或许很难。而选择放弃,也未心就很容易。因为你让一个习惯了荣华富贵的人,放弃眼前的生活去选择一贫如洗的人生,的确难以抉择。而当你让你一个本该要即将开始荣华富贵了的人,放弃前者,选择后者那种穷苦的生活,也很难。

    纵观历朝历代,没有几个开朝帝王是能同患难共富贵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什么“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类的话了。而往往在这种时候,你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何取舍,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西汉初年,本是立下不世之功的张良却选择了隐退。旁人很难想明白,跟刘邦一起患难这么久才打下的江山,本该享富贵的时候,却选择了归隐。韩信没有像子房那样选择了激流勇退,也没有将子房的话真的放在心上。而之后的事实是,韩信身死,子房逍遥。

    俯瞰于青山白云之上,遨游于五湖四海之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惜,并非所有人都能向范蠡和张良那样,看的透彻,不追逐于权,懂得取舍,收放自如。

    而取舍之道,不就在于人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