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清歌街 » 第九十二章 掌故

第九十二章 掌故

    “《描金凤》整体基调是一出喜剧,书中的钱志节也并非真正世外高人,而是一个善于禅察言观色且江湖阅历丰富的老江湖。在50岁之前生活潦倒,中年丧妻,孤身拉扯着一个女儿长大,可谓是历尽艰辛。”钱峻洋娓娓道来。颇有几分说书人的天赋,音色相当于耳,语调拿捏的极稳。

    “直到一年冬天,钱志节18岁的女儿在家门口扫雪。姑娘虽出生于小户之家,却天生丽质,楚楚可人。被路过的徽州大商人汪宣看见,对姑娘一见倾心。立刻让人把还在街头算命的钱志节请到家中款待。钱志节平生有个毛病就是好酒,一沾上酒就停不下来,还以为汪宣是要找他算命,在饭桌上就过起了酒瘾,推杯换盏之际便喝得醉醺醺了。”

    如今这个状态的郭瑜情商是在线的,适时来了一句,

    “这种情况下喝醉是要出问题的呀。”

    “谁说不是呢。等钱志节有了七八分醉意。汪宣便提出了要娶她家姑娘过门。要知道汪宣当时已经30多岁的年纪,家中早已有了妻室。钱家虽然小门小户,但就一个独生女儿,钱志节把这女儿当做了心头宝,正常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女儿去给人当妾室。”

    “可喝酒误事啊,迷迷糊糊中脑子没有转过来,只听见让女儿嫁进高门大户,以后吃香喝辣,锦衣玉食。连同自己也能沾光,天天吃大席、过酒瘾。嘴上一时没把门的,居然就这样稀里糊涂答应下来了。”

    “接下来恐怕不好办吧?”郭瑜哪怕对故事了解不多,但大致的走向还是能猜出来的。

    “对啊,汪家本来就有钱有势,而今又有了钱志节的亲口承诺,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道理上也能站住脚。普通的小户人家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只能任命了。”

    “可钱志节不一样,在江湖上混迹了30多年,什么场面没有经历过。等到汪家送聘礼上门的时候,他恍惚之间想起了自己酒后失言,把女儿给搭上了。立刻开始筹谋退婚。”

    “这里要讲一个时代背景,汪家是富商巨贾不假,但在当时社会地位并没想象的那么高。毕竟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哪怕是在工商业发达的明朝,家里有没有一个当官的也撑不起大场面。”

    “长话短说。接下来一段时间钱志节机智百出,用了很多手段来消除这段婚约,可惜屡屡受挫。汪宣见钱志节不识抬举,干脆给他下了最后通牒,约定哪一天上门接亲。”

    “事到临头,钱志节几乎就要妥协了。没想到女儿语出惊人,说她跟一个家道中落的年轻秀才私定终身,如果非要让她嫁给汪宣,她便要三尺白绫,以死明志。钱先生自然舍不得宝贝女儿,只能另想他法了。”

    “钱志节这人混迹江湖多年,各种阴谋诡计信手拈来,索性来个以毒攻毒。先是狮子大开口要了一笔天价彩礼。据说光是白银就要了5万两。还有不计其数的珠宝首饰,丝绸绢帛。可能因为钱大小姐真的是天生丽质吧,汪宣思虑一番之后,一狠心居然照单全付。”

    郭瑜微微摇头,“不知道这钱小姐长得究竟有多好看。”

    “不光是长相问题哦,钱小姐从小就饱读诗书,精善书画,文采斐然。而且身形气质也是一等一的,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就像顾兮菲一样?”郭瑜不无嘲讽地说道。

    钱峻洋看了她一眼,有些无奈,“应该比顾兮菲出色吧。差不多应该是申小安那样的衣香人影,风华绝代般的人物。”

    “申小安是谁?”郭瑜有些疑惑“在你心目中,竟然有人比顾兮菲更好看。”

    “不是好看,而是长相到了你们这种程度,基本都属于满级号了。只是气质各有不同。还有,你居然不认识申小安,上次你出来的那口井就在申庄前,那里是申家老宅。”

    “申家我当然知道,祖上出过首辅的那家嘛。可我听说申家人发展的不错,近几十年间陆续都搬离了这条老街。”

    “对啊,申小安一家是在8年前移民的,是他们族人中最后离开的一家了。”

    “有意思,那你跟申小安是什么关系。”郭瑜语气中带着探究,眼神中八卦之火隐隐跃动。

    “你这什么眼神,言情剧看多了吧。她大了我好几岁,离开那年我才14。非要说有什么关系的话,算是交情不错的邻居。”

    郭瑜目光闪了闪,随即隐去。

    “你不是在说《无字天书》的事吗?怎么又变成《钱志节退婚记》了。”

    “这不得把事情讲清楚嘛。钱志节得了拿到了巨额彩礼,以他的聪明才智能使用的手段当然就多了。白银五万两啊,什么概念?”

    “什么概念?”郭瑜追问。

    “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米。七品官员俸禄每月七石半,一年合计九十石,折算白银大约45两。一个县令从明朝干到现在也凑不够五万两的一半。”

    “这么厉害啊!”郭瑜感叹。

    “要没这么多钱,钱志节再怎么智计百出也腾挪不开啊。收买街坊邻里为证人,衙门之中上下打点,一番操作将下聘迎亲扭转成了强抢民女。尘埃落定之后,汪宣非但没能迎娶骄娘,反而赔上了一大笔彩礼,落了一个人财两空的下场。”

    “这挺符合民间故事的调性,穷人凭借聪明智慧教训愚蠢的富人老套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郭瑜总结道。“可你通篇没提《无字天书》的事啊!”

    “钱志节打赢了官司,又是手握巨额财富,想起要把家中老宅翻修一番。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翻修老宅过程中发现了前人的留下宝藏,不仅有金银财宝,而且还找出了一本《无字天书》。”

    郭瑜皱了皱眉,“老宅挖出的那些所谓前人宝藏,不就是为了掩饰从汪宣那里骗来的巨额彩礼吗?”

    钱峻洋表情复杂,“原本我也以为是一个掩人耳目的手段。可近些天来的遭遇告诉我,很多本地传说未必不是真的。就好像钱志节这个人,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后来,本地干旱大半年,他出手揭皇榜求雨成功。进京面圣之后受到万历皇帝赏识,封为护国仙师,数年之后功成身退,回到家乡颐养天年。一个普通江湖骗子,能如此轻易的游走于庙堂之上吗?”

    郭瑜笑容恬淡,不置可否,又把话题拉了回来。

    “《无字天书》有什么用处?”

    “不仅能知晓过去未来,甚至能够窥探天机。只是普通人没有一双慧眼,无法看见书上的内容,所以这本有着无穷秘密的天书,在普通人眼中也只是一叠白纸而已。”

    “所以你认为店里小姑娘手上的这贴纸是《无字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