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1642 » 第八十九章:何去何从

第八十九章:何去何从

    火焰在燃烧。

    战场之中,哀嚎声四起。

    江越部下哪怕是一路逃亡至今,也能保证有相当的战斗力。

    突袭之下,以人多对人少,那队闯军并不是自己的对手。

    前后不过一个时辰的功夫,闯军便已被击溃,周围一片混乱,再难看清情况。

    这是一场胜利。

    只可惜包裹在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当中的胜利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大环境的失利会灭杀掉所有可能的发光点。

    漆黑的夜下。

    1643年的南阳在乱军之中散发着一种格外的阴沉。

    没人知道黑暗之中在酝酿着怎么样的恐怖,又有多少死亡在其中发生。

    火光照亮面前的世界,却是让人看不清最后的路到底怎么走。

    李二虎拉动江越的衣角:“总兵,该走了,否则更多闯兵要追上来的。”

    江越点点头,表示明白。

    他现在的计划就是回潼关,找孙传庭。

    但江越很迷茫。

    最大的问题在于,日后他又应该何去何从。

    此战失败,已经注定大明北地的失守,这是肉眼可见的。

    十万大军混到现在,还能剩下多少?

    孙传庭麾下怕是只有江越这支督抚标兵可用了。

    可是,一支督抚标兵又有什么用呢。

    三千西安营、八千榆林兵,就能逆天改命?

    这些话说出来搞笑还差不多。

    北地注定不可守,这已经是李自成的后花园,朝廷已经再没有可调之兵。

    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你还能怎么凑出一支可以用的部队来抵抗李闯?

    江越就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出。

    想有突破口,那就得从辽东找,从辽东的勋贵集团中找到合适的力量。

    可问题在于,辽东那帮人,并没有秦军来的老实。

    霍霍了秦军,再想让辽东人卖命,可没这么简单。

    如今的北地已经是李自成的囊中之物,这毫无疑问。

    如果说崇祯十五年的郏县之战是李自成与大明攻守相异的战役。

    那么如今的汝州之战,就是标志着大明已经覆灭的战争。

    汝州之战的钟声敲响了明廷死亡的丧钟,只可惜一些人似乎没意识到它已经敲响,更没想到是自己亲自推出的这一切。

    李自成之势不可阻挡,长城之内几乎不存在可以灭杀李自成的情况。

    陕西不能守,北京也是死路一条。

    去北京,无非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被李自成追上。

    更别说在那地方,头上指不定多出多少个爹。

    一个十分大胆的念头在江越心中出现。

    “投闯?”

    这里很难说。

    钱大牛在乱军之中砍下田见秀的脑袋。

    战争就是这样,在人潮凶猛之中,没人知道死亡会什么时候降临。

    一个人在死亡之前,是很难有任何预兆的。

    就像没人会知道,在明廷追杀下十余年依旧活跃的李自成,会死在一些个乱农的手里一样。

    如今的田见秀怎么说也是李闯身边绝对的高层,在他麾下排得上号。

    江越夺了他的性命,你说李闯阵营中的一些人对江越没有恨意,他是不相信的。

    一旦这种恨意向上提升,对江越的领兵进行限制,就会使得江越陷入险境。

    而身处如此乱世,没有兵权,这和把脑袋押在人家的案板上没有任何区别。

    大明的覆灭成为必然。

    而如同江越这样的人,成为这摊乱世下不停挣扎的一团浮游。

    是生是死,何去何从,江越不知道。

    …………

    十月,江越过黄河,绕道山西重新入秦,进入潼关。

    此时,潼关一片萧瑟。

    孙传庭、高杰与白广恩已先行抵潼,大量昔日战友死的死,降的降。

    三人之间的关系出现极大障碍,孙传庭因为战局失利,兵力大损而被朝廷责罚。

    白广恩、高杰反而升官,被提拔任用。

    江越作为孙传庭一手提拔的榆林总兵,在圣旨里被提起,对于战功有所夸奖,却说不上什么表彰,平平淡淡。

    属于是朝廷把对孙传庭的不满连带到了江越头上,却因为知道江越手中还有兵马,故此没有表露出来。

    白广恩驻扎在城关外的通洛川,高杰驻守南门城外。

    江越大军被孙传庭放入城中。

    一时间,人心浮动。

    明明就在城外,高杰却不进城交流,一封书信询问江越未来去向。

    在信中,他直接表明陕西已不是可守之地,李自成能在河南大溃秦军,如今携所胜之势,失去精锐的秦军更不可能继续固守。

    在信中,高杰毫不客气的称呼固守潼关为取死之道。

    他邀请江越一起走。

    并在信中表示,理解江越与孙传庭的亲情,可天下大事,军伍中万人生死,不能全因一个之感情而决定。

    只要江越劝得动,高杰也完全不建议孙传庭和他们一起走。

    离开陕西,往山西过河北去山东,之后是继续去两淮还是在山东以看天下局势变化,都完全没问题。

    至于李自成,谁爱头疼谁头疼去。

    在高杰的描绘中,只要离开陕西,一切困扰都会消失。

    江越看着这封信,心里没有太多波澜。

    他并没有被高杰这种劣质的语言所打动。

    他是知道一些历史的。

    明廷的覆灭他阻止不了,南明朝廷大概率也会按照历史那般出现。

    南明是个什么地方,江越很清楚。

    我们很难理解历史的安排是有多么的奇妙,把一群猪猡安排在长江以南守卫辛苦搭建的猪圈。

    他们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气味,并且通过猪一般的战术葬送每一寸土地。

    江越曾经看到过一个温馨提示,如果你是一名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观看南明史。

    因为这会让你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

    叹出一口气,一种叫做无奈的情绪笼罩江越。

    大明留给他的时间太短,他能做的事情也太少。

    孙传庭没有见江越。

    他只让人传来消息,让江越的队伍先熟悉潼关防守,了解周遭情况。

    其他,再没有。

    江越接过潼关城防,对于其中的情况终于有所了解。

    随着秦军精锐的散去,高杰与白广恩与孙传庭的失心失得德,孙传庭手中除了江越的兵马,真正能战之兵不超过五千。

    这部分人由牛成虎统领。

    剩下的,大多是临时抽调的民壮与亲兵,凑在一起勉强万人。

    平日里没事撑撑场面还行,真要打起仗来,与李闯主力碰撞,只能是一触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