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混乱天下之三国风云 » 第三十二章 凶险

第三十二章 凶险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战场上厮杀不断,丢在地上的火把,引燃了荒草,生出几堆明火。

    忽明忽暗的火光,映红了白马背上,这位独眼将军的脸庞。

    他糙砺的脸上,神情极为刚毅。

    看前方的包围圈越缩越小,俨然已是胜券在握,却也不见半分喜怒之色。

    只是依旧呼喝士卒,不可松懈。

    忽然听到耳旁,一人轻声说道:

    “闯王,敌军援兵到了。”

    李自成回头望去,见远处正南边驿路上,无数火把排成一条长龙。

    渐行渐急,似乎正在加速冲过来,西边的荒野处,也有不少火把星星点点。

    估算了一下,这股援军的人数在千人左右,当是一股劲敌。

    但只是看了片刻,眼神却又盯向了,围攻“朱祁镇”的战团,并不回话。

    他身旁说话那人,同样骑在马上,却不着甲胄,只一件青布长衫,头束小冠,玉面短髯,好个公子模样。

    见李自成,一心只想拿下眼前这人,复又劝道:

    “闯王,敌军援兵不少,若与之交战,恐怕脱身不易。

    况且刚才收敛的千余匹战马,是笔难得的资财。深夜乱战,只怕护不周全。

    若是得而复失,有损大业啊!”

    李自成眉眼不展,依旧死死盯着前方,淡淡的回道:

    “先斩敌军主将,自可再胜一阵。”

    身旁这位玉面公子,却是暗自摇头:

    “闯王,我等老营的兄弟,早已为数不多。当初诈降朝廷,忍辱至此,已是得了个天大的机缘。

    刚才我见了吴三桂的人头。

    料想此时,北营之中数千士卒,群龙无首,我等又早有布置,正可全数收为囊中。以为王霸之基业。

    此刻与焱军恶战,必然误了时机。

    再说即便胜了,也未必能有实惠。就怕再折损了太多老营的兄弟,到时无力弹压降卒啊!”

    李自成侧目相望,略略点了点头。又听他道:

    “闯王,杀了这朱祁镇,也未必是上策。

    此人以几百人马,就能斩杀吴三桂,想必也有些斤两。

    说不定真能与北垚李克用分个高下。

    焱军本不善战,再失了主将,定然难以支撑。若是败的太快,我等在北垚国主那里,也就没了功用,恐怕再难有什么援助。

    只有焱,垚两国,二虎相争,拼尽国力,斗得两败俱伤。才是主公左右逢源,趁乱起势的大好时机。

    况且大焱境内,苦那昏君久矣。主公则一处龙兴之地,只要竖起大旗,自有豪杰相助。

    如今天下,风云诡谲,四海枭雄,无不虎视眈眈。

    那金凌洪天王,龙虎山张天师,曹州黄帮主,皆是人中龙凤。

    这焱垚之战,牵一发而动全身,乃是乱世之引子。

    天下英雄出我辈,四海尽待现真龙!

    望主公顺应天时,以成大业。

    此时稍加隐忍,日后星星之火,必可燎原!”

    闯王李自成的瞳孔之中,光华明耀,满是熊熊燃烧的烈火。

    环望四周,几处火把燃起的明火,逐渐连成了一片,越烧越旺。

    仰天一声大喝:

    “说得好!”

    随即挥起长鞭,重重的抽在了马屁股上。

    “撤兵!北上!”

    ……

    在包围圈中的焱军,突然间发现,敌人停止了攻势。慢慢的向后撤了出去。

    隔着二十来步的距离,只围不攻。

    火炎山莫名打了一个喷嚏,发觉形势有变,马上站起身来观察四周。

    但是此处地势太低,看不清外面的情况。

    焱军将士丝毫不敢松懈,剩下的三十余人,依旧紧握着兵器,环伺左右。

    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一阵子。

    火炎山一开始想,可能敌军中有人想来招降自己。

    到底是君王死社稷,还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但他又一琢磨,自己是现在是“朱祁镇”的身份,即便是投降,也不丢自己的脸啊!

    那还想什么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况且只要能拖延一段时间,等到马谡带兵前来救援,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于是便做好了阵前谈判的准备。

    又过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有人出来。却见着包围圈上的叛军越来越少。

    知道马谡的援军应该已经到了。

    但是环顾左右,将士们已经精疲力尽,无法策应,只得静待敌人撤走。

    众人劫后余生,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松了下来。

    或是有人长呼短叹,或是有人骂骂咧咧,或是有人身子瘫软,干脆倒在地了上,只是大口喘着粗气。

    细看彼此面貌之上,皆有欣慰之色。

    这三十几人,是火炎山一路上半挑半捡过来的。早就没了编制,竟然同心协力,浴血奋战到了如此地步。

    当真是大焱国的忠勇之士!

    有这等忠肝义胆的猛士,大焱国又岂会受那北垚贼虏欺辱!

    火炎山想到此处,心中更起了满满的家国情怀。

    目视左右建勇儿郎,不禁连连点头,

    感叹自己选贤任能,知人善用。

    当真不俗啊!

    而且这些将士,与主帅同生共死一番,自然也就亲近了许多。

    这几日定要把他们编城一营,以为近卫,日后多加提拔赏赐,这样在军中便有了班底。

    朱大帅的旗号,也算是立得住了。

    等等,我又不是朱祁镇。

    为什么要给他做出一套班底?

    但再一思量,没有又不行。

    百十人的小规模战斗,靠的是将士们的勇武,临场随机应变。

    若是成千上万人的战斗,靠的是军令如山,上令下行。

    没有一套信得过的嫡系部队压阵,恐怕难以操持。

    但若是有了,这在部队中必然会形成一个新的山头。以后自己换回皇上的身份,说不定还得亲手将这个山头铲除。

    思绪顿时有些凌乱。

    想着想着,这右手又情不自禁的,摸向了怀里面那袋子中的玉哨。

    额尔,自己竟宛然一笑。

    眼前形势如此紧迫,这一场大战,输赢尚且难料,竟还有心思想那许多然后之事!

    抬起的右手,在胸口处停了片刻,立时又探下身去,拾起长剑,大踏步的朝着南面火把密集之处走去。

    ……

    火炎山与马谡合兵一处,心中总算踏实了一些。毕竟身边有个一千多个生力军。

    二人就近寻了个险要的地势,扎下了营寨。

    炎山赶忙派人,连夜去寻夏侯恩,马宝,还有樊哙。

    尤其是心中惦记樊哙的伤势,从马谡的军中,寻了两个上好的医官,也跟着去了。

    直到临近天明,三队人马才相继赶了过来。

    夏侯恩守在原地未曾遇敌,号令一到,便押着俘虏马匹,先赶了过来。

    马宝先随吴三桂造反,又归顺了朝廷,颇有些想带罪立功的心思。

    所以火炎山令他向北搜罗时,走出了很远,不仅抢回来不少马匹。

    还招降了一百二十多个,自己曾经统领的轻骑兵。

    等过来扎营的时候,带着降卒降将,共有三百余骑。

    而炎山派去约束他的那个校尉,身边只有不足五十人。

    火炎山本来见此人迟迟不归,心中怕他有所反复,还忐忑了许久。

    见了这般模样,则是大喜过望,更是好生安抚。

    那两个医馆,一早便寻到了樊哙。但看了伤情,哪里还能医治?

    都觉得此人还能活着,已经是个奇迹了。

    只是换了止血的草药,重新包扎了伤口。至于他的脏器受损,如何医治,已非人力能及,全凭造化了。

    两个医官怕樊哙伤口撕裂,不敢用马车,只叫六人挂着肩舆,慢步缓行,一点一点的把他抬了回来。

    等他们回到营帐的时候,天色已是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