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流落大明:从炮灰开始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最大的酒楼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最大的酒楼

    张旭对于户部的工匠还是很看重的,毕竟他自己没学过冶炼银子,要想开银矿,就少不了这些人。

    先前之所以薄待他们,就是为了今天的感恩戴德。

    如果当初这些人刚到平阳山,就给他们同等待遇,工匠们会认为是理所应当,只有受过苦的人,才会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张旭前世虽然没做过官,但是见过的权术照样先进五百年,为了把户部匠官留在自己麾下,动动脑筋也是值得的。

    这顿晚餐很快就结束了,毕竟大批银子都放在外面,倘若有所闪失,不好跟朝廷招待,因此刚刚喝了几杯酒,马青便打发老迷糊等人出去轮番守夜。

    张旭也回到卧室早早的休息,毕竟第二天还要赶路。

    次日一早,张旭带领麾下兵将,护送着马车下山启程,随行兵将也只有马青、老迷糊、汤杰、杨道、毛玉山、方毫、丁三合、二驴子和洪师傅师徒。

    梁四海带着户部匠官、张辅老人带着张家湾的矿工,尽数前来送行。

    张旭照旧是一副随和的模样,跟众人打着哈哈道别,率先带人离开,浩浩荡荡的骡子车和牛车在后面尾随。

    梁四海站在工事里,目送着所有车辆都下了山,立刻吩咐道:

    “每人五发炮弹,给将军送行。”

    夏猛、肖威、丁昂、洪石头四人,始终守在工事里,听到梁四海的吩咐,麻利的抬高炮筒,冲着半空一连发射了二十枚炮弹。

    张旭坐在马背上,听到炮声也不禁回过头看了几眼,笑着说:

    “这个梁四海多少有点小聪明,本将军没有选错人。”

    “没错,他是在提醒徐勇,不要小看他。”马青点头附和道。

    “咱们剩下的火器,你放哪里了?”张旭关切的问。

    “末将让张家湾的民工在矿坑里挖了个洞,都封在里面了,没人知道。”马青回答。

    “你小子做的不错,还算办了件正事。”张旭点点称赞道。

    “将军,平阳山相距衢州码头有一百七八十里路程,咱们今天到不了,还得找客栈投宿。”老迷糊提醒道。

    “不能找客栈,你去前面选一块空旷的荒地,晚上咱们就地露营。”马青抢着说。

    “没错,周围路上山高林密,还是小心点好。”张旭点头附和道。

    老迷糊抱拳答应一声,便带着二驴子前去探路。

    洪师傅造的兵器都已经完成,这次出门,他们已经配齐了装备,除了枪弹炮筒,每人多了一柄短刀,八颗手雷。

    这些手雷经过改装,做的非常短小精致,导火索位置加了木堵头,起到了保险的作用。

    而且每颗手雷都带着铁环,可以用皮质线绳拴在身上。

    配齐装备以后,张旭坚信,即便再跟瓦剌人打遭遇战,他的兵也能够以一敌百。

    旱路走的还算顺利,第二天午后就到了衢州码头,先前征调来的十条货船都在等候。

    相比郑和留下的军舰,这些船要小得太多,从头到尾仅有六七米而已,还不如秦淮河上的画舫。

    载重量到是远超岸上的马车,每条船足可以装五六千斤银子。

    码头上装货的速度,比山上要快得多,还不到天黑就已经把银子装完,马青结算了车夫的工钱,打发他们离开。

    从衢州往杭州是顺流而下,因此晚上也可以行船,张旭当即做出部署:

    “马青带着老迷糊、汤杰、杨道、方毫走水路,每人押运两艘船;丁三合、驴子和毛子,你们三个,拉着我的黑马走旱路,晚上休息,白天赶路,只要能追上货船就可以。”

    “那我呢?”马驹儿疑惑的问。

    “跟着你师傅,只管坐船就可以了。”张旭揉了揉马驹儿的脑袋笑着说,带着他一起上了船。

    货船当晚启程,顺流而下,这种货船并没有船舱,所以只能在露天休息。

    丁三合几人倒是并不着急,就近找了一家客栈,把马青等人的马匹寄存其中,他们也留下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早才赶路。

    尽管货船连夜走水路,可是速度慢得多,不到晌午时分,已经被马队追上了。

    毕竟这些船都是重载,船底吃水有些深,一夜工夫,也只是走出百余里而已。

    张旭正坐在船上跟洪师傅闲聊,眼看着马队追上来,当即吩咐道:

    “在就近渡口靠岸,本将军要找个酒楼去吃午饭。”

    此时,货船已经抵达兰溪县城,相隔数百米外便有渡口,货船慢悠悠的在渡口靠岸。

    张旭下船以后,命二驴子就近买来酒菜,分给马青等人和一众船夫,他自己则前往县城里的酒楼。

    点了几道当地的特色菜,吃饱喝足之后,问清路径,继续骑着察哈尔黑马赶路。一边走一边吩咐:

    “驴子,你去通知马青,本将军晚上在桐庐县过夜,我会在码头留人等他。”

    “好嘞。”二驴子答应着打马先行前,去河道上追马青送信,随后又回来跟张旭会合。

    就这样,由马青押送着银子走水路,张旭骑着黑马,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尾随。

    当天晚上,张旭留在桐庐县的客栈过夜,第二天醒来以后,得知马青午夜时分抵达桐庐县,已经继续驶向下游。

    他并不着急,带着人在后面慢悠悠的追赶。

    第三天临近晌午的时候,张旭率先一步到了杭州城,入城之后吩咐道:

    “驴子,你去问问,哪家是杭州最大的酒楼?咱们今天吃顿好的。”

    二驴子翻身下马,在路上接连询问了几个过往的路人,才回过头禀报:

    “将军,俺已经问清楚了,杭州城中当属丰乐楼最大。”

    “咱们就去丰乐楼。”张旭吩咐道。

    二驴子头前带路,主仆四人走了半个杭州城,才总算来到丰乐楼下。

    面前是一座三层的建筑,其规模比起燕京的酒楼,还要大上许多,两侧有不少卖杂货的商贩,周围半条街都显得格外热闹。

    张旭从一个摊位前经过,忽然闻到了阵阵茶香,勒住马匹说:

    “驴子,你先上去,定个三楼靠窗的位置,本将军要买几斤茶叶,带给京城的朋友。”

    “您请好吧!”二驴子答应着率先离开,前往丰乐楼订餐桌。

    这家大酒楼的伙计都很精神,见二驴子上门美滋滋的迎了出来,笑着问:

    “客官,您几位?”

    “四位,要三楼靠窗的位置,做一桌你们酒楼最好的菜。”二驴子一副财大气粗的姿态说,同时从怀里拿出一把铜钱赏给了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