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汉造手机 » 第十四章 董博士

第十四章 董博士

    没想,这个胖官差也是热心肠,他说道:

    “我听从长安回来的工匠说,河东的工坊都是鼓风炉炼铜,需要有一台鼓风机,才能把合金铜彻底化水。”胖官差说了半天,口水都讲干了。“公子对铸铜也有兴趣?”

    “好奇好奇,呵呵”刘汉青连忙回避。

    “要不,刘公子,咱改天细聊,我这就要赶活去了”说完,胖官差就赶紧闪了。

    刘汉青望着官差远去的身影,心想:一个鼓风机有何难?

    刚走进前厅,王福堂正在和两个官员模样的人在谈笑风生,气氛甚是融洽,盛夫人在一旁坐着,也不言语。

    刘汉青上紧走了几步,来到中央,俯首行礼:“老爷——”

    “汉青,来——”王福堂招呼汉青坐下,朝一个官员介绍一下。

    “董博士,这就是我和你说的刘汉青刘公子”

    汉青一听董博士,难不成汉朝也有博士,大概率是个做学问的人。心想着,连忙站起身来朝博士行礼:“董博士,小生刘汉青,给您请安”

    董博士看到汉青也就微微点头,并不言语,他头顶纶巾,浓发粗眉,留着一席过肩的美须,手里一把羽扇,好一个傲才视物的学者做派。

    “博士,汉公子可是我们湘城首屈一指的青年才俊,不仅学问出众,而且精通开物,既有治国安邦之略,又有巧夺天工之才”王福堂这嘴巴,夸起人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汉青,这净水器是你做的吗?”博士问道。

    “小生不才,让您见笑”

    “所谓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公子如何看?”

    一开口就是考试题目,刘汉青人中暗自吓出一身冷汗,还好能听懂,这句话的意思是做贤明的人,要遵循正道,不应急于取利,应当恪守理性,不应急于求成.。

    汉青心想:既然博士说到仁人,可见无论哪朝哪代的文人,都在追求仁人的终极答案,你一个汉朝的题目,我用明朝的答案给你,应该不会差吧,于是汉青想到了王阳明。

    “所谓仁人即为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刘汉青朗朗说道。

    董博士见汉青一番言辞,他将贤明从术提升到道,立意之高远,已甚于他,于是辨道:

    “高谈阔论,可具详实?”

    “所谓正道即良知,格物而致知”刘汉青从容不迫的答道。

    “何为良知?何为格物?”汉青对答如流,博士没想到,于是步步紧逼,想要逼出汉青的破绽。

    汉青微微一笑,眉宇间无丝毫慌张:“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董博士见眼前这个公子,出口成章,思路豁达,立意高远,甚是吃惊!他被人恭维惯了,此刻的挫败感,居然有廉颇老矣的感觉,他思来想去,居然不知如何再问。

    “公子思维敏捷,老夫见识了,不知公子师从何人?”

    “回禀博士,小生自认心即理,读圣贤书无非回归人性天理,所以师从何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

    “哈哈,妙啊妙啊”王福堂没想到汉青的辩词如此犀利,赶紧打个哈哈圆圆场:“真可谓是良师益友,良师益友啊”

    “董博士,汉青出身卑贱,言辞不懂礼数——”王福堂话音未落,就被董博士拦住闭嘴了。

    “公子后生可谓,老夫幸甚啊,福堂,这个弟子我收下了——”

    “汉青,还不赶快拜谢恩师“旁边盛夫人看在眼里,喜上心头,忙招呼汉青行礼。

    刘汉青一脸懵逼,也不好驳回老爷的好意,干脆顺手推舟,当场就叩拜起来。

    原来这董博士是长沙郡的太学院的主事董述,汉代没有科举考试一说,但素有举荐人才的惯例,王福堂的一番好意,让汉青进入太学堂,也就是走上仕途的开始。

    刘汉青虽贵为皇子,但终将是两个世界的人,他怎会将这仕途看在眼里,也就是骑虎难下,无可奈何罢了。

    却说着王福堂和盛夫人,如何这么热心举荐汉青去太学院呢?

    汉青也一时没想明白,原来其中缘故是因翠花而起。

    自从上次汉青用香翠儿和采集的方子治好了翠花,翠花身子日渐好起来,又听盛夫人和老爷天天念叨这个汉青的好话,于是差喜儿打听了汉青的住处,湘城一日游后,对汉青更是心仪。

    母女连心,盛夫人见宝贝女儿的起色越来越好,自然也知道,以翠花的尊贵身份,与汉青的普通百姓来比的话,自然不太合常理。

    于是想着法子,让王福堂把汉青往仕途上带一带,期盼着将来有个好前程,可谓是良苦用心啊。

    王福堂自然也有小心思,一来就这么一个女儿,总归要嫁人,这汉青无论人品才气,都算得上是人中翘楚,二来呢,就是净水器的买卖,可是越来越红火了,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汉青做了女婿,挣的钱不就一家子的吗?

    思来想去,他就重金请来了董博士,没想到这一师徒见面,就有如此精彩辩论,真是前途不可限量,海水不可斗量啊。

    见过董博士,王福堂也就和汉青聊了聊工坊的事,闲言碎语的寒暄几句,汉青就喊回蓉儿回家了。

    回到家,杜峰在房间早已睡了,汉青也没闲着,他在想白天和胖官差聊的鼓风机的事,心想如果做出鼓风机的话,岂不就有机会见到铜官了吗?

    于是,凭着自己的一些知识,在家里画起图来。

    须不知,汉青和董博士的精彩辩论,一夜之间在全城传开,甚至都传到了长沙郡。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对汉青而言,是福是祸谁可知?

    【呕心创作,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