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朱元璋,造反咱是专业的 » 第五十四章 建立制度

第五十四章 建立制度

    济州官府出动禁军、厢军以及招募乡勇共计三千余人,却再次被梁山大败,新任兵马都监董平也惨死在朱元璋手下,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播出去。

    数日之内,这郓城县四周的城池,比如郓州、衮州、濮州以及单州还有徐州,甚至连远处的兴仁府以及大名府等地,都已闹得人尽皆知了。

    这些人得知此消息后,震惊者有、讥讽者有、半信半疑者有、但大多数人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此事发生在济州郓城县,与他们八竿子打不着,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想看那济州如何善后。

    同时,梁山大寨主朱元璋的那两杆杏黄大旗,自是也声势如日中天。

    然而就在四处都是满城风雨之际,这当事人的济州官府,却是宛若置身事外一般,竟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第一次那兵马都监陈应龙败北惨死,那济州知府任庆荣愤怒无比,第二次新任兵马都监董平败北惨死,这任庆荣却是只感觉到深深的惶恐了。

    第一次朝廷只带了两营厢军,说是轻敌以至败北倒也不为过,但这第二次董平可是带着禁军厢军以及招募的乡勇共计三千余人,粮草辎重更是一应俱全,竟然也惨败在那梁山手下。

    这梁山,还是当初那个占山为王的土匪窝吗?

    那任庆荣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一个没站稳,摔倒在地,较之那郓城县时文彬,还要惶恐。

    任庆荣内心的惶恐不安并非只是源自梁山的强大,更多是还是两次出兵剿匪悉数惨败,他担心自己脑袋上这顶乌纱帽怕是难以保住了。

    那梁山便在郓城县,自是属于济州的管辖范围,如今济州出了这等悍匪,那作为济州的知府,自是逃脱不了干系。

    何况人在官场,哪能没几个政敌,一旦让人抓住这件事情大做文章,那他脑袋上的乌纱帽势必不保。

    因此这董平率兵败北后,任庆荣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进行补救,而是将这个消息压下去,再出点银钱,在朝中找人找关系,以最快的速度调离济州这个是非之地。

    任庆荣自是心知肚明,两次出兵剿匪,以至济州兵力空虚,想要再行出兵剿匪,别说无人敢去,便是有人想去,那也组织不了多少兵马了。

    应邀强征倒是也能再组织数千乡勇,但经此一战,那梁山的威名早已深入人心,济州所有人,都觉得再去剿匪,无异于自寻死路。

    如今那梁山士气正盛,若是不派水师加步兵,以万人为单位,别说去剿匪了,便是连靠近那梁山水泊的勇气都没了。

    济州这等地界,去哪阻止万余人的兵力?

    如今再想剿匪,除非向朝廷上报,请朝廷派兵,但如此一来他任庆荣出兵剿匪不力之事,可就藏不住了。

    任庆荣自是不敢拿自己的乌纱帽做赌注,因此极尽所能进行遮掩。

    至于大获全胜的梁山贼寇,随他们去吧,只要他们不攻城略地,不把事情闹得无法收拾,那就由得他们,他们开心就好。

    任庆荣倒也心知肚明,这两次剿匪导致济州损失兵马共计五千余人,此事并非小事,只能压得一时,却不可能压得一世。

    但任庆荣得目的也很简单,他不需要压多长时间,只要足够他筹集一笔银子,送到朝中找到愿意帮他说话得人就行了。

    这任庆荣焦头烂额得开始筹集银子,又派人将这银子送往京师。

    而此时,梁山与济州却是天壤之别,山寨上上下下可谓是喜气洋洋载歌载舞。

    此战结束,又适逢中秋佳节,自是双喜临门。

    无论是朱元璋等梁山头领,还是麾下喽啰,乃至那些归降得官兵或者杂役,无不喜笑颜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朱元璋自是知道赏罚分明,当下更是大把大把得将赏钱分发下去,按照先前得规定,无论是下山作战的喽啰,还是守山的喽啰,均有不等的赏钱。

    至于那些归降的官兵,也是人人都得到了一笔赏钱。

    除此之外,朱元璋又在此基础上,人人打赏两百文,作为中秋佳节的福利。

    虽钱不多,但梁山上上下下都乐不可支。

    数千俘虏的官兵,在这等气氛的感染下,出了极少数冥顽不零之辈,余下的全都归顺了梁山。

    毕竟拿到手里的银子,那才是属于自己的银子。

    此时梁山上下,仅仅可以作战的人数便已高达六千余人,可谓是战力翻倍。

    尤其是这批人里,不少人原本就是渔民,因此水性尚佳,又善于驾船,朱元璋将这一部分人选了出来,直接归于阮家三兄弟麾下。

    梁山水师初具雏形,此时已有九百余人之多。

    朱元璋将这九百余人分为三个百户所,阮家三兄弟各领一个百户所,平日里跟着步兵喽啰一起操练。

    余下人等,剔除体弱多病者,则被朱元璋分为了六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一千人,分由各大头领麾下,日日进行操练。

    每个千户所下又设立十个百户所,百户所下设总旗两个,每个总旗麾下五十人,其下再设小旗五十个,每个小旗麾下十人。

    除了每个千户所的指挥使是朱元璋指定的梁山头领外,余下的总旗以及小旗,则从每月通过考核的优秀喽啰中选拔。

    倒也不是不想按照大明的卫所制度来建制,但此时人数尚且太少,朱元璋只能因地制宜。

    如此一来,一众喽啰自是都加倍训练,只要选拔上了总旗或者小旗,饷银自是丰厚的多。

    作为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大宋也好,北元也罢,之所以覆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朝中贪官污吏横行。

    下面的士兵不事操练,上边的将领克扣军饷,以至战斗力极弱,几乎不堪一击。

    这些制度建立完善后,朱元璋这才开始审视如今的梁山众人,开始思忖如何让这些人各司其职,物尽其用。

    虽然先前也有给一部分安排了职务,但如今梁山的制度尚未建立完善,那些职务看起来极为混乱不堪,自是需要进行一番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