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朱元璋,造反咱是专业的 » 第十二章 朝廷官兵

第十二章 朝廷官兵

    陈应龙闻言,却是心中暗骂,脸上不动声色,笑道:“知府大人言之有理,不如咱们四人平分,大人意下如何?”

    那黄安跟何涛闻言,自是乐意至极,当下便纷纷点头。

    但身为知府,任庆荣自然不愿平分。

    这济州老子说了算,你们还想跟老子平分?

    一念及此,当即冷笑道:“哼,平分倒是无妨,但若是上面追查下来,平日里你们与那彦西山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本府可就不会担待了!”

    话音落地,三人纷纷一愣。

    这剿匪的队伍还没出发,四人竟在此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吵了起来。

    ......

    时间缓缓流逝,那梁山新任寨主夜袭西侯庄,兵不血刃便砍了彦西山一家老小的脑袋,已然让附近乡民传的沸沸扬扬。

    加之朝廷的括田税法压迫之下,不少乡民便动了投奔梁山的念头,及至半个月下来,竟是有了五百多人投奔到梁山。

    朱元璋的两把火,可谓是越烧越旺,如今的梁山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一群乌合之众,每日均由几个头领操练,已有了些许精兵的模样。

    不过朱元璋心里也清楚,如今梁山算是只有出没有进,长此以往,财政便会出现问题,但朱元璋倒也不在乎。

    若是这些银钱,能换来一支精锐部队,倒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朱元璋唯一不满的地方在于,这群梁山喽啰从未历经沙场。

    不见血,这些喽啰自然不会真正成长。

    这一日,朱元璋正在巡视喽啰操练,却见那朱贵满脸惶恐的直奔过来。

    “哥哥,大事不妙了,朝廷出兵剿匪了”!

    朱元璋闻言,却是不惊反喜。

    之所以要杀了当日那名朝廷胥吏以及彦西山,目的便是为了逼朝廷出兵,只有朝廷出兵了,自己这第三把火才能烧的起来。

    眼下这千余名喽啰,才能经历一场真正的厮杀。

    朱元璋闻言,当即笑着问到:“莫慌,且先告诉咱,那朝廷出兵几何?统帅是何人?”

    朱贵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才回到:“哥哥,此番朝廷出兵的乃是济州厢军,共计三营,统帅乃是济州兵马都监陈应龙,副将则是何涛以及黄安。”

    朱元璋闻言却是愣了一下,这朝廷看来还真是没小觑了咱梁山,竟是不仅派来了兵马都监,还有步兵都监,就连三都缉捕使臣都派出来了。

    朱元璋对此时宋朝的兵力自是有所了解的,虽然禁军才是主力军,但进军的职责却是负责拱卫京畿重地。

    而济州在整个大宋,也算不上什么重地,因此禁军也只有一营而已。

    次之的厢军,则按照县郡来划分,比如郓城县便有一营厢军,济州下辖四个县郡,因此济州便有四营厢军。

    原本满编的厢军一营足数应为五百人,但到了此时,为了吃空额,一营能有个两三百人,已算是不错了。

    因此济州此番剿匪几乎将厢军悉数派出来了,也算是极为重视了。

    朱元璋跟朱贵的对话并未避着操练的那些喽啰,因此那些喽啰闻言,顿时人人面露惊慌之色。

    这些人虽然也知道吃空额这回事,但怎么算那朝廷此番出兵也有千余人了。

    朱元璋眼见底下喽啰各个都是惊慌失措的神情,倒也在他预料之中。

    虽操练了半个多月时间,但说到底还是一群未见过血的雏。

    朱元璋见状,这才怒喝道:“肃静!莫要惊慌!不过几营厢军罢了!何惧之有?咱梁山水泊纵横数百里,天险数处,那朝廷官兵岂能攻入?”

    眼见朱元璋发火,这群喽啰虽然识趣的闭上了嘴巴,但心里的惶恐却是依旧有增无减。

    朱元璋也不去管,当即朝着几名头领挥了挥手,直往聚义厅而去。

    到了那聚义厅中,众人一一落座。

    那阮小五当即说道:“朝廷官兵算个鸟!俺让他们有来无回!”

    阮小七也附和到:“没错,咱梁山天险岂是浪得虚名?只要那些鸟人敢来,咱保管让他们有来无回,全都葬身水泊去喂鱼。”

    史文恭也是说道:“没错,即便那芦苇荡未能阻止他们,咱们也仅需守住关卡便是,时日一久,那朝廷官兵自会退去。”

    这些人所言倒也没错,梁山易守难攻,只需谨守,那些朝廷官兵自是无法攻入。

    但朱元璋显然并不想当缩头乌龟。

    虽然他们说的方法都可行,但如此一来,日后再遇见那些朝廷官兵,梁上众人便会心生怯意,军心这个东西可是玄妙的紧。

    即便要已防守为主,那也要先进攻再说。

    朱元璋希望看见的,可是全灭那群朝廷官兵。

    虽然梁山喽啰的数量不及朝廷官兵,想要歼灭对方难度不小,但朱元璋是何许人也?

    以少打多的仗,他老朱可是没少打!

    ......

    而此时,那济州官兵已经出发,没多久便由黄安领头,先带着一营厢军赶到了郓城县,到了之后二话不说,对着时文彬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

    真算起来,这大宋的文官可是比武官吃香,但只有朝堂才作数,在这郓城县一亩三分地,显然没人会把文官当回事的。

    那时文彬算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自己治下除了朱元璋这等悍匪,不管怎么说,责任也在自己这个知县身上,只得唯唯诺诺。

    那黄安骂的痛快了,这才说道:“当今之际,咱势必要志同道合,以大局为重,剿匪之后且再与你算账!”

    “即可去招募乡勇一千,与我等一起出发剿匪!”

    “这......”时文彬闻言,却是瞬间愣住了。

    那黄安两眼一瞪:“怎的?”

    那时文彬却是回到:“好叫大人知道,郓城县哪能凑得到如此人数?况且那梁山左右不过数百人,您又是勇猛大将,剿匪一事自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

    那黄安却是不吃这一套,依旧怒道:“让你招募乡勇去便是了,何来废话?”

    “我......”时文彬依旧是一脸为难。

    黄安见状,却是从怀里掏出一张宣纸,狠狠拍在桌子上,怒道:“知府大人下的令,莫非你想抗命不成?”

    时文彬皱眉拿起桌子上的宣纸,看了看,那上面确实是任庆荣的字迹,而且盖了章,内容与黄安所说也相差无几。

    及至此时,时文彬也无可奈何,只得让那朱仝跟雷横去往周遭村镇,招募乡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