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写给自己的回忆 » 自然灾害之痕与战备

自然灾害之痕与战备

    到清澜后我发现这里的食堂与训练团不同,在沙角中队都是同样的伙食标准,而这里却根据工作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分一号灶、三号灶、辅助船大队、海灶、伙食标准最高的当数潜水水区队,潜水员是一天两块三,据说是和飞行员一个标准。

    由于工作不同待遇不同,所以营区里分布着很多不同标准的食堂。人最多的是91大队的海灶,而潜水区队只有十来个人,支队首长的小灶是由一个老职工专门负责。科里和修械所吃一号灶,而我们检修所与机电修理所是一个标准吃三号灶。

    “小鬼,你家是BJ什么地方的?”一天在厕所上与我比邻而蹲的机电修理所的老所长问我。我心里挺纳闷,从来没有说过话,又不是一个科的,他怎么知道我是BJ的?“朝阳区。”“离朝阳门不远吧?”“嗯””BJ解放时我们驻东直门,东直门外那块儿尽是开大粪厂的。”“那时候我还小,不太知道。”我说。老所长是内蒙人,姓王,是由北方一路南下打到海南岛的。资格虽老与人说话平易随和,不久后老所长和董基地长一批去了BJ,进驻铁道部去了。

    一次我见海灶的餐厅走廊屋顶上掖着好大一团渔网,很好奇。老兵告诉我说;这是前两年自然灾害时,部队粮食也非常紧张,当时基地长对全体后勤人员说:“就是咱们饿肚子,也要保障一线舰艇的战斗力!”为了解决吃饱问题,基地曾经成立过打捞队,打鱼捞水草,如今这闲置的渔网就是那时用过的。

    这话茬又勾起了我的记忆。三年自然灾害,一天到晚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处在饥饿之中,没有饱的时候。现在看来无论是从北到南,还是从地方到军队没有不饿的,自然灾害的饥饿给这拨人留下了抹不掉伤痕。

    老兵说那时基地为了解决吃不饱的问题,打捞队曾经去了一趟南沙,从那里逮回了不少的海龟,就放在营区门外路边的池塘里,听了让我兴奋不已。据老兵说海龟在沙滩上很好逮,人们上岛后先尽量的趁着海龟还没有爬进海里之前,把它翻个四脚朝天,让它脚着不着地的待在哪儿,等都翻完了,最后只要抬着装船就行了……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说的BJ部队在内蒙古草原上打黄羊的事儿。听说当时部队夜里开着摩托车侉子,上面架的机关枪到草原上寻找野黄羊,后面跟着运输车。发现野黄羊群后,所有的车辆大灯全开,晃得黄羊不知所以,愣在当地,摩托车挎子上的机关枪开始扫射,然后装车……看来相比之下,面对饥饿部队要比老百姓有优势。

    现在好了,自然灾害总算过去了,粮食充足,伙食按标供给,由此那个渔网成了闲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