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写给自己的回忆 » 童年朦胧中的印象

童年朦胧中的印象

    我出生在解放前但记事是在解放后,最初的印象是当时不管街上有点儿什么热闹的事,都是敲锣打鼓扭秧歌,扭着秧歌打着腰鼓唱着歌在老爷庙的后面空地上搭戏台演话剧。

    人是以自己眼睛为中心去逐步认识世界的。自小懞昽中看什么都是高大的,感觉家里的院子特广阔,房子髙大且空旷。

    我们家的院子分外院里院和后院,里院是正房三间挎着两个耳房。东西厢房共五间半,因为东厢房留出半间是门道。都是青砖大瓦房。

    外院三间大北房不是瓦顶,北房的西山墙边有一间磨面的磨房。東墙边枣树底下还有一间坐东朝西的小土房。

    里院的西边是后院,后院没有房,只西南把角有个茅厕,还有我家和我二大妈家的猪圈。有两棵大椿树和一棵老枣树,椿树是臭椿所以叶子不能吃。但可以在树杆上找到椿象,黑黑的硬硬的有点儿粗糙的壳儿,挺長的鼻子贴在身下。但是每次找到的都是睡着的,从没见它们动过。我二大爷说它们在装死。还有一棵趴在地上不知名的树。据说用这棵树的枝叶熬水可以治疥疮。小时候曾见有人来询,我爷爷就折树枝送给人家。

    里院门道的门叫二门,因为外院还有一道朝街的门叫街门。从里院出了二门左手是一道由西向东的花墙。把通道与外院隔开。半人高的花墙上面是平台,可以摆花盆,墙的中部是用瓦插成类似梅花型镂空的。

    右手贴南墙榆树下是一座假山。这座假山并不是石头的。而是由大块的烧出琉璃的窑喳堆砌而成。由于窑喳呈不规则形切多孔洞,酷似太湖石,故假山堆的很秀气。听大人说这个假山是我太爷从北边窑上搬来的大窑喳一块一块自己堆的。

    假山虽不大,但对小孩来说却充满了神秘。因为它奇形怪状,因为它到夏天时,山上的孔洞里面有蛐蛐,并且夏天的晚上有萤火虫从山里飞出。所以有时候我总会背着大人偷着上去。

    过了假山连着一小段南墙的是一个门楼,这个座北朝南的门才是街门。对着街门,从外朝里看迎面是影壁。影壁的左边与花墙成一条直线。花墙与影壁之间的空裆是外院的门。影壁的右边是一段成直角与门楼相连的矮墙。矮墙上铺着几块大方砖,实际上说是一块平台更恰当。平台与东院墙之间还有一个空儿。进了花墙门从影壁后面绕过去,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座南朝北的精致的小房子。小房子低于街门边的平台,与里院的大房子相仿,青砖青瓦有嚢有昚还有飞檐儿。只不过这砖瓦都是小号的。门窗户壁都是砖刻的格子,不透空的。这样更显得小巧精致。也不知道供的是哪路神仙,记得过年的时候,晚上我妈曾带我们打着灯笼到到这里上过供磕过头。

    外院、里院和后院,在小孩儿的眼里那就是整个世界。一大家子都住在里院。我爷爷住在三间正房的西屋。二大爷住东厢房的两间半。我们住西厢房的南两间,北屋也是空着的。我爸和我二大爷都在城里做事,平时都住在樻上不回来。所以偌大的院子显得空荡荡的。

    空荡的院子里只有早上房檐上的家雀儿叽叽喳喳吵得特别热闹。记得小时候一睁眼就嚷饿,并且闹腾着说不爱吃窝头,我妈哄着我说你别嚷嚷,你一嚷就把家雀儿给吓跑了,你别言声儿,等回头给你打个家雀儿烧着吃。于是我闭了嘴,看我妈拿了打耗子的铁夹子,然后到院子里挑了根烧灶火的棒秸,从里面剝出了个玉米虫上在夹子上,把夹子撂在北屋的炕上,然后我们回到南屋来憋着。

    由于不住人的屋窗户纸破了也不糊,家雀儿可以任意飞进飞出。功夫不大只听见北屋‘啪’的一声,跑过去夹子上已经打着一只家雀儿。我妈麻利的卸了夹子,挦去了毛,开膛,插在火筷子头上撂在炉眼上烤,没多大工夫一只烤得黑了吧唧,冒着油的,飘着糊香味的熟家雀儿就到了我的嘴边,那真叫一个香。

    空旷的院子,特别是到了晚上除了屋里的煤油灯外其他地方全是黑的,所以我小时候非常胆小,晚上都不敢出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