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举盐初 » 第三十九章 分地

第三十九章 分地

    心情美丽了,连带着走路都带风,苟冰宣布小院子第一次大扫除。

    宁虎年龄小干不来掏茅厕的活计,师徒二人你推我往的谦让了半天,最后决定请隔壁的张大叔来帮忙。

    大扫除完毕后,王好古去请了里正王双奎来商量土地耕种的事情。

    苟冰和王好古都不是种地的材料,既然要走科举之路,耕种就算了,一来时间不允许,二来两个人也没种过,索性就租出去。

    炒了2个鸡蛋,凉拌了一盘山野菜,王好古和王双奎喝起了土烧,里正说着后天分地的事情,答应尽量会帮着分到好地。

    喝完酒的话苟冰是不信的,话里话外的都透着拿点银子就能分好地,苟冰却是知道的,虎岭村的好地早就被县衙里瓜分干净了,为了面子上过得去,又倒手卖给了县里的钱员外。

    虎岭村拢共也就2000亩地,村里人都算上也就百十口子人,一个人能分五亩地就烧高香了,剩下的全在钱员外名下。

    ~~

    分地的日子到了,村里人都在打谷场焦急的等着县衙户房派来的胥吏,等拿着“黄册”来丈量田亩。

    日头高高的时候,县衙的人才慢慢的赶到,连着胥吏一共五人,史三不出所料的在里面。

    王里正先是一阵寒暄,吩咐人沏茶倒水的好不殷勤。

    按照册子上的人家一户一户的来分,喊道名字的就上前去抓阄,抓到哪块田就是那块,好赖都是自己抓的,怨不得别人。

    打谷场闹哄哄的,苟冰先是去问了自己的名次,才知道要很久轮到自己,索性就先回家去了。

    没想到在家里连一碗茶都没喝完,史三就找上门来了。

    “苟冰兄弟,哥哥给你寻了桩好买卖,可否借一步说话?”

    史三的意思是让其他人退下,单独跟苟冰谈事情。

    “三哥,屋里都不是外人,您就直说吧,什么好买卖?”

    史三见苟冰这般说了,也就没墨迹,接下来就说明了来意。

    原来每个人头不论大小皆五亩田地,剩下的留些公田补贴里正和一些迎来送往的费用,最后还剩几十亩地,每亩作价四两银子,问苟冰愿不愿意购买一些。

    史三说完话后,王好古的眼睛一亮,急忙给苟冰使眼色,苟冰心领神会。

    “三哥,听您这么一说还真是好买卖,不过咱不太懂的田亩什么的,您跟我老师谈吧,他老人家能做主”

    估计是史三也是着急,两个人谈了不大一会,王好古就过来跟苟冰商量。

    “乖徒儿,史三他们手里还有40亩地,四两银子肯定不行,我跟他说三两银子一亩,咱们全要了”

    “能成?我听说咱们县的土地,上好的水浇地要八两银子,普通的地也要五两银子一亩,三两银子他肯卖?”

    “我的好徒儿,这你就不知道了,这40亩地还不是他们这帮衙役伙同胥吏克扣下的?卖给外村人太咋眼了,最好是村里的人买去,三两银子全包了,他们偷着乐还来不及呢”。

    苟冰心里盘算了一下子,田地是好东西,每年都有产出,虽然现在还没有功名不能免租,但是早晚能考上的,手里现在的现钱也就不到200两了,两个小金叶子苟冰没打算动,在王好古的劝说下,咬咬牙答应了。

    史三欢天喜地的去给苟冰张罗田亩的事情去了,也就两刻钟的功夫,45亩上好田地的“田契”就送到了手里,看着田亩图上连城一片的地,苟冰和王好古连带着史三都会心的笑了。

    送走了县衙的人后,虎岭村田野里到处都是人,各家分到地的都在田里待着,一个个激动的不行,心急的都开始拔起了田里的野草。

    苟冰带着王好古和宁家兄妹去了一趟田里,四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都不知道该干什么,最后还是最为见多识广的师父拍板,交给里正租出去。

    眼下亩产粮食全面算下来,夏麦秋粟合计约四石,约等于728斤。

    五亩地全年合计约二十石,约等于3600斤。

    看着是不少,除去留种和田赋正税外,还要缴纳里甲(包括税收征纳和各种物资征用,以及解运粮米等短期差役),均徭(全年,全职的劳役),驿传(维护驿站。提供服务),民壮(军役)。

    风调雨顺的年景里,朝廷也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兴许勉强能够糊口,要是碰上不好的光景,再加上朝廷临时增加的差役,半年都要野菜度日,要是遇到大灾之年来个颗粒无收,免不了要举债或卖儿卖女了。

    虎岭村现在家家都有田,苟冰知道过不了几年,村子里大部分的人都会失去自己的土地,沦为别人的雇农和佃户。

    原本想着以王好古的名义买田,毕竟是秀才,可以免除赋税,但是苟冰没敢都弄,40亩地里只划拨了10亩在王好古名下,算是个后手。

    王好古跟里正商量了几天,也见了几户人家,大多都愿意租些田去钟,毕竟到明年虎岭村都是免征赋税的,徭役除外。

    “乖徒儿,都办好了,前两年每亩地咱们收一半,算是给租地的一点甜头,后面赋税正常了咱们还是收一半,不过赋税啥的就要咱们承担了。种子和耕牛还有农具啥的咱都不管,怎么样为师可是活菩萨?”

    按照这个收租前两年免赋税,每年可收粮90石,合计约16400斤。当时的粮价为每石3钱银子,苟冰这一家子人敞开了吃,也吃不完一半,当地主就是好啊。

    “嗯,这个院子里应该修个粮仓啊,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

    “为师也觉得应该修”

    地分完了,接下来该干正事了,王好古给苟冰做了详细的读书计划,先是每日早晨练习“悬笔”一个时辰,然后就是通读诗经到正午。

    下午接着练习“悬笔”一个时辰,接着通读诗经,直到傍晚。

    所谓“悬笔”就是手拿毛笔,悬在空中保持住,练到手不抖笔要稳,方可练习临帖,假以时日才能在书法上精进。

    只不过第一次练习“悬笔”就把苟冰给折腾的骂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