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举盐初 » 第三十七章 想的太简单了

第三十七章 想的太简单了

    师徒两个回到村子里后,已经是傍晚时分了,苟冰累的连饭都没吃就回屋了,王好古老先生也只是歇了一小会儿,晚饭一点都没剩下。

    天蒙蒙亮的时候苟冰就起来了,先是跟着小宁虎上山砍柴,自己去村外的小山上一顿溜达,等回到院子时,小宁梅也起来了,帮着哥哥烧水打理卫生。

    拿出字帖来准备好好临帖一番,王好古说的没错,如果要走科考之路,必须练习“馆阁体”这种写法,别的字体再好也难入考官的法眼。

    苟冰用毛笔的时候不多,大多是在沙盘上练习写字,不过基础在哪里,毛笔字还是写的中规中矩的。

    不知道练习了多久,就听身后有个嫌弃的声音再说话:

    “你这叫写字?村里的老母鸡挠的都比你好看,正所谓练字先练笔,你这样的先练一年悬笔再说吧”

    苟冰瞥了一眼王好古:

    “我哪里还有一年时间啊,颜夫子让我参加明年的院试啊”

    王好古突然趴在苟冰的背后嘿嘿的笑起来,吓得苟冰手里拿的毛笔都掉了下来。

    只见王好古指了指外面就出去了,苟冰也只好起身跟着。

    王好古一直走、一直走,直到走到村子外的小溪边上,看了看四下无人后摆了摆手让苟冰过来。

    “你当真以为那个颜夫子是个好人吗?”

    苟冰看着自己的便宜老师难得的认真样子,心里想着:

    “我当然知道颜夫子不是好人,无非就是让我去考功名,他手里又拿捏着我的把柄,后面为他所用罢了”

    王好古看着苟冰不说话的样子,顿时又笑了起来。

    “是不是说明年只管去考,他有办法能让你过了院试?”

    苟冰下意识的点了下头,突然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了。

    “他要是能左右一县院试,还能呆在那个破山上?你要是信了他的话,那就见了鬼了”

    苟冰还是没相信王好古的话,不过,接下来的话,苟冰知道自己被颜夫子给耍了。

    ~~~

    全国乡试录取率维持在4%上下,就录取率而言,举人可以说是科举中最难的一关,因而也有“金举人、银进士”之说。

    当然,举人虽然如此难考,但考上之后的待遇却同样是质的飞跃。举人除了拥有秀才所拥有的待遇之外,其中经济层面最实惠的待遇便是免税权,即举人名下土地可以豁免皇粮国税,如此一来便会有百姓或乡绅主动将土地投效到举人名下,从而获得免税权,于是举人一跃便可成为地主。

    政治层面最直接的便是入仕权,考中举人之后便等于拥有了做官的权力,虽然只是候补官员,但运气好点还是能够外放个七品知县,即便运气差点只能混个县丞、主簿等佐贰官,那身份地位也已经是大为不同,毕竟已经等于成为了统治阶层。

    考上举人后,还要参加全国性的考试“会试”。

    会试通常在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办,因在春天举行,故也称春闱,又因多为礼部主持,故也称礼闱。于京城东南方向建有贡院,专用于举办会试,届时全国举子共会一处、比试科艺。

    会试主考官通常有两人,通常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六部尚书以下,副都御使以上的官员充任。另有同考官多人,多以翰林充当。

    原则上,只要考中了举人,便拥有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为了防止考生或考官舞弊,又增加了磨勘和复试两道程序,磨勘便是在乡试放榜后,由主考、监临、刺史、知府等对中举考生的试卷进行勘验;

    复试则是在会试之前,由朝廷对各地举子的学识进行一次考察,要求所有举子在会试前的二月初十抵京,二月十五日开考,通常只考一文一诗,其中前一二三等准予参加会试,第四等要罚一科或一科以上,不列等者则要废黜举人身份。而如果因为路途遥远,没能按时参加复试,那么非但不允许参加会试,而且还要在会试结束后,再进行复试。

    会试同样分三场举行,每三日一场,分别在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举行,与乡试一样,同样是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大同小异。

    考试完成后,经过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通常会在该年四月份放榜,因时值杏花绽放,因而也称“杏榜”。会试的录取人数不定,整体录取率约为9%。

    经过会试,考中者均称贡生,第一名称会元。

    此外,还会在正榜之外再列副榜,虽说录入副榜者没有参加殿试得中进士的机会,但也可以授予学校教官或其他低级官职,或直接收入国子监为监生,从而获得一定俸禄。

    虽然会试之后还有殿试,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那么殿试仅做排名,而一律不黜落。也就是说,只要考中了贡生,那么基本已经成为了进士的一员。

    殿试:皇帝亲自对考生的考察,依据排名最终授予不同官职

    为了防止作弊,在正式殿试之前,还要进行一次复试,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算是对贡生资格,即参加殿试资格的一种确认。

    通过复试的考生,便可参加接下来的正式殿试,通常在会试同年的四月二十一日举行,地点同样在保和殿。

    殿试只考策问一道,试题由内阁大臣预拟数道,殿试当场由皇帝圈定。考生自黎明抵达皇宫,经过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试题。

    答题不仅要严格按照八股文,书法也要求必须采用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

    殿试只进行一天,日暮时分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手续后统一封存。

    待阅卷日,考卷分别交给阅卷官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然后选出考卷最优异的十份进呈皇帝,由皇帝亲自确定最终排名。

    经过殿试后,录取之人共分三个等次。

    其中一甲共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人,约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头名称“传胪”;其余人为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考生名次确定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这个榜称为甲榜,所谓的“两榜进士”,便是对乡试乙榜和殿试甲榜的统称。

    放榜之后,皇帝还会御赐“恩荣宴”,所有考官和上榜进士皆前往礼部参加。宴会之后,便开始陆续进入封官任用阶段。其中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至于二三甲的进士,会在其中选择长于文学及书法者,进入翰林院或六部观政(相当于实习),其中翰林院的称庶吉士,六部的称观政进士;

    要经由皇帝在保和殿举行的朝考,择优选择庶吉士。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点翰林”。至于没能留在京城的,则分别发放各部担任主事,或分赴各地分别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