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崇祯!挽明求长生 » 第4章:阳谋

第4章:阳谋

    魏藻德刚进大明门,心中“咯噔”一声就觉不对。

    沿途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侍卫皆执钢刀,目视着上朝的百官。

    今日早朝,京城四品及以上的官员悉数参加,公班里的勋贵一个不少。连在京的地方官也来了许多,加上六部的给事中、督察院的御史,足足有二千余人。

    太和殿外,官员们大都衣着简陋,甚至还打着不少补丁。

    太和殿内,新任提督东厂的方正化及几名厂卫,正将-张写满字的白纸张贴在墙上。

    魏藻德看了一眼,纸上为此次百官捐助的银两薄子,用楷书按认捐银两的多少誊抄了一遍。

    太和殿外人声鼎沸,皇亲围在崇祯的几位岳家身旁,文臣多唯几位阁臣马首是瞻,而勋贵聚集在成国公、定国公周围。

    “这是为何?”

    “今天怎么会有这许多军士?”

    “陛下呢?”

    “阁老,你看这?”

    “周国丈,你看此次?”

    “田千户,袁千户,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今天这架势似乎有事要发生?”

    “我昨日带着家仆在市井摆摊贩卖家当,所获不过五两,实在是无银可捐!”

    “是呀!我家也就宅院值些银钱,我早早就在门外张贴出售私宅,还委托给了牙行,但一时半会也卖不出呀!”

    “今日怎么会有这么多武夫进来?呆会我等拼着性命不要,也得力争!”

    “对,我等清流对朝廷忠心耿耿,岂惧斧钺乎?”

    “历朝历代,未闻以捐钱之多少来衡量臣子之忠义的,我等呆会,自当死谏!”

    “旨意里说只捐家中私财的三成即可,此次我将家财全捐了。家中连今晚的粮米,也没了着落!”

    “……”

    国丈周奎一言不发,脸上变幻莫测。五日前,周皇后叫自己进宫讲了许久,可谓是声泪俱下。前几日首辅派人邀请过去议事,周奎迟疑再三,未敢赴会。

    此时心中仍很踌躇,虽说家里新购了一批霉米,也不敢拿来在殿中喧哗。

    “光郎中,都准备好了吗?”

    “魏阁老放心,一切只待朝会。”

    人群中,陈演与魏藻德不动声色的与几人小声谈论了几句。

    …

    “肃静!”

    “陛下口谕,今日早朝推迟一个时辰。”

    “陛下口谕,此次百官捐助,捐银五百两及以下者,应上《陈情疏》以证忠心。皇亲勋贵中,捐银在一万两及以下者,同此办理。”

    方正化说完,众多军士两人抬一桌,偌大的殿堂及广场,顿时摆满了小桌,桌上还准备得有文房四宝。

    “各位大臣,请写吧!”方正化笑着说:“百官如此清贫,陛下说不定心中很是欣慰。”

    “交完《陈情疏》,即开朝议!”

    …

    “这?”

    “写什么?”

    “如何写?”

    周奎、袁佑、田弘遇面面相觑,三人事先有过沟通,都只捐了一万两,现在提着笔一脸为难。

    旁边天启皇帝的张皇后父亲,太康伯张国纪此时急了。

    “三位国丈,你们可得拿稳主意呀。这白纸黑字的可不能开玩笑,这次我们可都按着你们的数目捐的!”

    “周国丈,要不?”

    田弘遇用手指了指宫内。

    周奎会意,扔了笔就匆匆走了。

    “骆大人了?你们谁瞧见了?”

    “昨天散衙时不还在吗?怎么今天就不见人了?”

    “告病了吗?”

    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尤其嘈杂。今日早朝,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神秘的消失了。现职位最高的是同知李若涟与高文采,这两人皆为新近提拔,且他们此次都捐了二千两,并不在写陈情疏之列。

    “刘时谦,你这个狗日的!”锦衣卫都指挥王国兴怒道:“我信了你那日所言,却落得今天如此狼狈!怎么写?写什么!”

    “我不识字,写个屁。”

    “方大人,我愿捐银五百零一两,可否免去写这陈情疏?”

    方正化高声说道:“众官听着,站在一旁的公公均可代写陈情疏,不识字的可口述,但最后本人需签字画押。”

    “欲重新捐银者,仍得写陈情疏,可将新认捐银钱的数目写在陈情疏上。”

    “元辅,怎么办?”成国公朱纯臣、阳武侯薛濂急匆匆的跑来问道。

    “写呀!难道各位家中有多的余财?”

    陈演缓缓的磨着墨道:“现在的东厂、锦衣卫都名存实亡,你们怕什么?”

    “………”

    “肃静!”

    “陛下口谕,殿内再有私下议论者,杖二十!”

    “陛下口谕,圣旨早已言明,此次捐助为将家财的三成捐作军饷。捐银不足三成者,即为欺君,当以欺君之罪论处!”

    “陛下口谕,若事出有因,系有人居间联络、相互攀比。应写明具体受何人蒙敝?情况属实可考虑从轻发落!”

    “陛下口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闯逆攻破北京城,朕有死而已!然尔等衮衮诸公,逃得过闯逆的追赃助饷乎?”

    殿内殿外,十多名嗓门大的火者先后传下口谕。

    “捐银不足三成者,即为欺君,当以欺君之罪论处!”

    “若事出有因,系有人居间联络、相互攀比。应写明具体受何人蒙敝,情况属实可考虑从轻发落!”

    “然尔等衮衮诸公,逃得过闯逆的追赃助饷乎?”

    欺君之罪?

    可是要诛九族的!

    群臣无不大惊。

    “成国公,你真是误我不浅。你说定国公、陈阁老和你捐银都不过五百,我也就随了个五百。这下可好,现如今,定国公捐银却变成了十万两!”

    惠安伯张庆臻提着笔想了半响,掷笔怒道:“这陈情疏如何写?我宁愿多捐些银两充作军饷,也写不来这陈情疏!”

    “是呀,我也是被小人蒙敝!”

    在一片“欺君之罪”的传旨声中,阳武侯薛濂终于崩溃了。

    “成国公朱纯臣,我薛濂直你娘!”

    “那天,是你派人到我府上,说商议捐助银两之事!对了,定国公,你当时也在场对不对?”

    “陈演,你身为首辅,朱纯臣,你世代国公,都言只捐五百两!还有魏藻德,也是五百两,我区区一个侯,当然只捐五百!”

    “就按这样写,一个字也不准漏!”薛濂对着代笔的火者喝道。

    “当时在场的还有户部侍郎党崇雅,前东厂提督王德化,那天先是魏藻德说的薛国观借银子的事,魏藻德还出言恫吓张大人不要太认真!”

    “对了,王德化妄称北京城一定守不住,说陛下一天就斩了三十六位大臣的头,在场的百姓都说以后不要做官!”

    “…”

    阳武侯虽不识字,但记忆力惊人,一五一十的将那天发生的事情说完。

    “我阳武侯此次愿认捐二十万两,这是我的全部身家!陛下,饶微臣一命吧,我知错了!”

    “快,写完了让我来画押!”

    阳武侯魏濂似乎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不停地大声催促着代写的火者。

    让一旁的“状元公”魏藻德,所写的《陈情疏》书法惨不忍睹。

    “再给我一张纸,我得重写!”

    首辅陈演看着写好的《陈情疏》,迟迟不敢签字。

    “将阳武侯拉出去廷杖!”方正化此时走过来喝道。

    “呯!”

    “呯!”

    廷杖声、夹杂着阳武侯、惠安伯等人的惨叫和怒骂声。

    陈演、魏藻德、朱纯臣、王德化等人听了,更觉手中之笔重若千钧。

    此番实为阳谋!

    准备好的种种手段,居然没机会出招?

    文臣与皇权争斗多少年了?自有其中的奥妙。皇帝大多好面子、怕言官、怕史笔、怕人多、怕圣人言......

    更何况此次对付的还是没了爪牙的崇祯!

    但皇帝此番手段怎会如此天马行空,闻所未闻?

    陈演等人不用看都知道,桌上许多的陈情疏上必有一句。

    “xxx日,据xxx言,内阁陈演、魏藻德、成国公朱纯臣捐银都不过五百,小臣位低言轻,捐助数目怎敢超过当朝首辅和世代国公!微臣现已省悟,甘愿拿xxx两白银以充军饷,以赴国难。”

    如何自救?

    定国公徐允祯什么时候改变的主意?

    太和殿内,百官不敢言语,大都如坐冰毡!

    瞧这架势,冒头的、串联的非砍头不可,崇祯可不是手软的!

    如何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