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风起汉中 » 第五十二章 袁绍传书邀入讨董联盟

第五十二章 袁绍传书邀入讨董联盟

    ...

    南庄,后院客堂。

    衣袍整齐,泛着微微弧度的清秀少年,略微好奇的摊开了小管家送上来的小绵帛。

    只是位于客堂首位的杨景,在看完绵帛上所写之字后,骇然间重重凝住了心神。

    ...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恐社稷沦丧,故,望赵使君,同集义兵,共赴国难,正入同盟,齐心合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瞅着此张泛黄的绵帛,杨景微微抽动着干瘪的嘴角,喃喃的读出了一小段。

    ...

    摊开仔细读看,歪歪斜斜的整张绵帛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而且,杨景还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张都写着俩個字:坑你!

    而这,也既是袁绍为号天下同盟而给杨景的祖翁送来的绵帛。

    只是,目前这张绵帛被其祖翁遣周凌送他杨景这来了。

    ...

    讨董联盟,是真入不得的。

    本来杨景就担心,恐董卓在其家还未完全占领凉州等地的时候,攻打汉中或凉州部分郡县。

    而这要是真入了袁绍那斯遣人送来的同盟书,那还得了。

    董卓可是号称佣兵二十万。

    加之,董卓的西凉悍卒又是最为精锐凶狠的那一批。

    而汉中、凉,又离三辅长安非常之近。

    若入同盟,不被董卓的西凉悍将打傻...就不错了。

    所以。

    在董卓还未死前,及赵氏杨氏还未完全掌控凉州之前,董卓的这个霉头还是不要触及的好。

    这是从心,也可以说怂,但是怂一怂也没事的。

    这老话说的好啊,牙没了,舌头还在,这怂点好,活的长久,不用跟董卓硬刚。

    因此。

    绝对不能让祖翁他们入同盟,至于讨贼的名气?他弘农杨氏缺这么一点讨贼的名气么?

    要是杨景没记错的话,真实事件上的讨董联盟大多都是袁家的门生故吏,要他们家赵氏杨氏去干嘛,真没什么必要,还不如抓紧时间壮大自己呢。

    ......

    杨景在南庄客堂上首首位思索了片刻后。

    他的视线从小管事赵永的身上转过,开始从坐垫上慢慢起身,同时,也不忘嘱咐赵永。

    “久忠,除南庄工期外,工坊里的衣袍麻衣抓紧多制,而且庄外的荒地也多多命人开垦,于林间伐下的木料多加利用,制成木炭,至于走禽,也多饲养。”

    “唯。”年三十多的小管事低头轻声应着。

    交代了一句后,杨景走下了客堂首位,落到了客堂的中间,此时,他并未急着归家,而是就那么立在那儿,仔细地在心里琢磨着:还有什么遗落没交代的么?

    想不出什么还有要他交代的事情后,杨景便领着张恪、陈彰以及钟离,走出了客堂,也走出了南庄。

    庄外硬泥地儿上,瞅着走向马车的杨景杨兄,挠着脑袋的陈彰很是疑惑,心中暗想:那张绵帛上到底写了些什么,能让杨兄连傻狍都不食用,就急忙奔走归家?

    虽然困惑,但是陈彰这次学聪明了,不再主动瞎问了。

    踩上仆人放下的踮脚小凳,跨上了自家马车,杨景随即吩咐道:“抓紧启程归家。”

    言罢,于归家的途中,杨景心里,同时也升起了顾虑以及猜测。

    .......

    顾虑。

    是因为杨景担心家中的那些官吏,还有不少心中存有汉臣之心,怕有人鼓吹他家祖翁入袁绍同盟解救汉室,而这個担忧,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

    汉朝,一個华夏人很难忘记的高光时刻,一個令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伟大时代,一個直到灭亡都能被称为‘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的存在。

    由于汉朝的文治武功空前强大,直到汉朝灭亡后,打着汉朝复兴的幌子出现的王朝政权层出不穷。

    蜀汉就不提了,光西晋时期就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以汉朝名号造反,看这影响力,连被暴揍的匈奴人都打着汉朝的旗号造反。

    所以,杨景顾虑是有根据的。

    这才189年11月啊!

    ...

    至于,杨景的猜测,等到了家再看吧。

    .......

    杨景就于这多云的阴天,乘车快归赵府。

    赵府,议事堂。

    ——禀告将军,少君,到!

    在议堂其下位盘坐,而长论策略的华歆华长史,在听闻小卒禀报杨景将来后,其语速稍顿,脸上的激昂兴奋,更显深厚浓烈。

    “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府室;中可蚕食益、辅之地,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主,时不可失也。故,袁绍,袁本初的号盟,建议我主,不入乎!”

    言罢,侃侃而谈的华歆华长史于坐垫深深的低头拱手。

    “哦?蚕食么?”招手之间,微凝眉角的赵祐抓住了华歆所议的那俩字——蚕食。

    蚕食可是個有意思的词。

    等到杨景被其祖翁招手喊到其上首坐垫站立后,杨景的耳边倒是听闻到了其下盘坐的岳丈钟繇的声音。

    钟繇略微摇头长吟:“使君,华长史所言固然是为良策,但此时未免...不合时宜?”

    面对钟繇提出了质疑。

    华歆摇头苦笑:“元常啊!就算歆所言不合时宜,但何术之有?难不成真要与那袁绍共讨佣兵二十万的董贼?”

    而其下位盘坐的皇甫郦,在听闻了钟繇的话后,也是选择帮长史华歆说话:

    “元常兄,郦也觉得华歆兄所言甚是,如今董贼不仅大权在握,还吸纳吞并畿辅之地的精兵,光凭袁绍的号盟,郦觉得很难诛杀逆贼董卓的,还不如早些征讨韩遂贼,稳固凉州。”

    ...

    何况,还有一句皇莆郦,没敢说出来的话。

    那就是皇莆郦他家的叔父皇莆嵩,已经被董贼征召入朝了,同时,叔父的精锐以及在京兆尹的盖勋,盖老将军的一万精锐也被董贼给吞并了。

    若在想攻打董贼,实在难也,何况,若真入袁绍的同盟,那他皇莆郦的叔父皇莆嵩怕是难逃一死了。

    所以,皇莆郦是真不想,也不建议使君入同盟的。

    再者,他皇莆郦又挺尴尬的。

    袁绍高举名义大旗,使君是有可能真入同盟的,而他皇莆郦又得为叔父皇莆嵩稍微着想一下,而这也就导致,赵使君可能会猜疑他,猜疑他皇莆郦可能会背刺背叛使君,以保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