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风起汉中 » 第二十二章 整理

第二十二章 整理

    ...

    曾经的意气风发,与梦想背道而驰的现实。

    组成了最后的一丝希望。

    当然,我们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切希望,到底是不是最后的一丝希望以及......大失所望。

    而在这多方面的原因之下,甘宁也就毅然决然的选择依靠了待他礼遇的恩主——杨景。

    现今,甘宁他已经走在去往辞吏的路上了,顺便也去领回他的还在官寺的一半兄弟。

    官吏......官吏。

    官是朝廷封的,吏是当地官员封的,官和吏是不同的。

    ...........

    杨景得了甘宁和苏飞,是喜事。

    但也有忧事。

    ...

    喜就不提了。

    ...

    忧的话,有俩方面。

    一、俩人的安置问题。虽然人家甘宁和苏飞是说,既使没有一官半职也愿追随,这是好的。但,他们总不能真就不懂事,什么一官半职的还是要给的。

    而且弄了一官半职,就又牵扯到祖翁到底是地方还是中央。地方官的话,杨景需要早些跟自家祖翁打个招呼,给他们俩弄个军侯,不高不低也就大差不差了。

    可,要是中央官就难搞。

    对了。

    军侯这个职位,也别小看了。大汉的军编制都偏小,人也少。一营兵马,大多都是一千到俩千,像东汉的西园八校尉所统率的兵马也就俩千人左右。

    ...

    其二,忧虑。

    目前杨景跟甘宁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脑海记忆中的甘宁,多为暴躁嗜杀,甚至违反承诺、违抗命令。

    至于是不是真就这样,杨景从昨日甘宁的表现来看,仍旧不敢确定。所以,他就对甘宁特别的担心。

    既然担心,那就得提前想些办法。

    于是,杨景就于昨日夜里,也既是刚收下甘宁的那天晚上,他就跟祖翁道明了。

    他想让祖翁多加关照一下甘宁,也多对甘宁宽厚仁和一些。

    如此一来,离甘宁真正收心应该也就不远了。

    ...........

    申时。

    于少年悠悠遐想中。

    族学中的老夫子从袖袍中掏出了小铃铛,铛铛的摇着。

    “散学了!”

    随着夫子的一声轻哼,代表着这一天的族学结束了,可以兴冲冲的放堂下课,回屋造饭了。

    读书很重要。

    为了能够基业长青,这时候对家中子弟的教育非常的重视。

    重视到名人司马懿出征都带着他的儿子。

    重视到诸葛亮临死前还给他八岁的儿子留下了诫子书。

    要知,234年诸葛亮临时之时。

    蜀汉政权正值风雨飘摇,政治、军事、外交、国事、民生、北伐大计、全军撤退、接班人选拔、前朝的管理、后朝的斗争,这些全都是事。

    而诸葛亮将这些事儿都扔到一边,专门抽了些时间,就写了一件事,那就是诸葛亮给自己的孩子留的一封信,跟孩子谈谈人生、谈谈未来。

    古往今来,我们传统家庭的核心就是孩子,过日子也是过孩子,全体家庭都关注孩子。

    然,教育真的很重视,重视到不仅仅只是读书,君子六艺也皆然。

    ...

    “大兄,散学了,吾们一同去哺食否?”

    “善,同往乎!”对于比自己略小俩岁的族弟邀请,杨景皆欣然接受。

    .......

    毕竟自家祖翁领他来本家其一就是为了认认人的。

    只是呢,这几日,杨景倒是很少视见自家祖翁。

    祖翁赵祐似乎四处奔走,非常的忙。

    而且杨景还发现,从昨日夜里起,本家这边家奴、客将流动很大。

    而且府门外,总停有马车在整理各种行囊,不知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

    于杨景还在哺食之间。

    ...

    赵氏本家的一间书房里,坐了三个人。

    分别是跪坐的赵祐、赵岩及一位辈分威望都极高的族老。

    族老:“佑之,自请及竹简书信皆快至雒阳否?”族老的声音很小,小到好像没多大的气力,状态似乎也很不好。

    赵祐:“是也,估计一旬即可送至。”

    “善矣!”言罢,族老感叹的长呼了一声,“近者传内闻之帝不豫!恐要生事端呐!早些传书自请表荐,省事,也善也”

    “嗯?帝不豫?”赵岩听的眉头紧锁,轻轻的重复了一小声。

    不豫,就是——不适。

    皇帝的身体不适,不舒服。

    像这种传闻怎么会传出来呢?

    而且‘传闻’到底是真还是假?

    另外,他们赵氏在雒阳是那么说有点人的,但这种传闻既然能传到他们这里来,也就能传到其他人的耳朵里。

    而这也是关键的大麻烦。

    赵祐打破了片刻间的寂静,张口问道:“子毅,行囊大概还需多久?”

    赵岩,字子毅。

    赵岩恭敬的回着赵祐,道:“伯父,至少还需九日才可,若昼夜不停的话只需五日。”

    “嗯,九日便九日吧,刚好这些日子都很忙,还有很多要事需要处理。”

    赵祐所说的忙是事实的,他真的很忙。

    赵祐是从益州成都赵氏出来的人,是益州本地派系的。

    ...

    益州的大族多如牛毛,豪族林立。

    有雍氏、李氏、爨氏、焦氏、朱氏、孟氏、高氏。

    其外益州还有个特别厉害的人物,可以单独拎出来的那种。

    而这个人就是庞羲。

    很猛的一人物,吴懿跟李严都是跟着他混的。

    大姓大族说完还有少数民族,夷人。

    所以益州的事还是很麻烦的。

    另外赵祐一听本家族老刚刚带回来的传闻,他心中不好的预感愈发强烈了。

    今189年,4月19,傍晚。

    .ps:各种求,特别是收藏和追读!追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