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学霸的科技荣耀 » 第22章 最优参数

第22章 最优参数

    刘牧赞同:

    “金师兄说得对,这题的隐藏要求就是升压;下面我们就先用实验室中现有的电源、绕制好的线圈,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选择最优参数。”

    细节决定成败。

    电磁辐射感应衣能达到超高精度,就在于对细节的玩命把控。

    刘牧接下来就要展示何为极致的细节。

    在白板上列写公式,然后解说。

    “求解磁弹射出时的动能实验;吸磁目标靶垂直放置,电磁运动实验系统与吸磁目标靶水平距离测量为L;电磁运动实验系统的电磁线圈模块水平时,瞄准定位模块在吸磁目标靶的落点高度为H1;发射磁弹时,电磁线圈模块的发射角度为仰角θ,瞄准定位模块在吸磁目标靶的落点高度为H2,磁弹射出后落在吸磁目标靶上的高度为H3;如果磁弹的重力作用完全忽略,那么磁弹的落点高度为H1,g为重力加速度,t为磁弹射出后的运行时间,因此重力产生的位移满足:H2–H3=gt2/2;磁弹射出时的初速度为v0,水平位移满足:L=v0tcosθ,tanθ=(H2–H1)/L,磁弹射出时的初速度v0很容易通过L、H1、H2、H3四个参数求解得出;求解出磁弹射出时的初速度v0,已知磁弹的质量m,得到磁弹射出时所具有的动能mv02/2,而该动能都是从电磁线圈模块的磁能获得,电磁线圈模块的磁能又来自于储能模块中的电能。”

    真得都是高中物理知识。

    而三个本科生、一名硕士生都听懂了,大为震撼。

    学以致用,这是神级能力。

    刘牧没停,继续说:“电磁运动参数研究和能量转化效率的实验;电磁运动实验系统所能够改变并记录的参数:储能模块容量C;发射时储能模块获得的电压U;发射磁弹的质量m;吸磁目标靶垂直放置,电磁运动实验系统与吸磁目标靶水平距离测量为L;电磁运动实验系统的电磁线圈模块水平时,瞄准定位模块在吸磁目标靶的落点高度为H1;发射磁弹时,电磁线圈模块的发射角度为仰角θ,瞄准定位模块在吸磁目标靶的落点高度为H2;磁弹射出后落在吸磁目标靶上的高度为H3;发射时储能模块所获得的电荷为CU,电能为CU2/2;而储能模块电解电容一瞬间向电磁线圈模块释放电能产生极大电流,极大电流在电磁线圈模块中产生极大磁场,使得磁弹产生一个极大的初速度飞射出去。”

    韩开云感慨,同样都是华二理科班,为什么师弟如此优秀,我……惭愧。

    王萍目光炯炯,心说,图很明白,也能听懂,不明觉厉的厉害,能够拆解到这么细致吗?

    这是多BT的细节思考和掌控啊。

    金榜心道,难怪这家伙能把电磁辐**度做那么高,真是考虑得太细了,大受震撼,大受震撼。

    刘牧:“这道题目最终还有5分的自由发挥,我选择能量转化效率研究,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背景下,任何项目都应该考虑效率。”

    好家伙!

    钱昊直呼好家伙。

    这才第一天!

    20%的同学在是否退赛中摇摆,60%的同学先考虑完成基本要求,20%的大神思考发挥部分。

    您已经在设计拔高的自由发挥啦。

    思维觉得眼界,眼界决定上限。

    “能量转化效率的实验,能量转化效率为磁弹发射时的动能mv02/2与磁弹发射前储能模块电能CU2/2之比;研究储能模块充入电能的电压U、容量C与能量转化效率的关系,电压U不变、磁弹质量m不变、水平距离L不变、H1、H2不变,改变不同容量C并记录磁弹发射后H3,求解出磁弹初速度v0,进而得到磁弹射出时的动能mv02/2,求出能量转化效率;容量C不变、磁弹质量m不变、水平距离L不变、H1、H2不变,改变储能模块电压U并记录磁弹发射后H3,求解出磁弹初速度v0,进而得到磁弹射出时的动能mv02/2,求出能量转化效率。”

    效率很高,晚上7点开始打/炮,一炮又一炮。

    一直到凌晨2点,金榜开始打哈欠。

    刘牧淡然道:“继续,必须一鼓作气确定好所有参数。”

    一直到清晨6点。

    所有测试完成,记录、整理完毕。

    “大家回去吃个早饭,休息一上午,下午2点准时过来,继续推进。”

    四人如蒙大赦。

    回去的路上,韩开云配了一张初升朝阳的照片,配文:“你见过凌晨6点的江海大学吗?静谧而美好。”

    钱昊的朋友圈是一张抽象图,配文:“从晚上7点,到凌晨6点,一直打/炮,一炮接一炮,打光了所有子弹,虽然给了我黑眼圈的馈赠,眼神却格外明亮。”

    而王萍也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优秀的人一定具备特别优秀的品质,且鼓舞士气、打动人心,给予钻石般的信心与信念。”

    金榜躺下之前,迅速给他们都回复,然后也发了一条朋友圈。

    很快两位师弟都回复:师兄,你真坏。

    刘牧睡前扫了一眼,心说,这么上进的一件事,非要说得这么辣眼睛,没眼看。

    参数确定好之后,合适的电容量、合适的电压,在此电压下无数次射击后的完美拟合曲线。

    对此,刘牧不满意,硬生生让金榜把DC-DC升压的精度达到150.00的程度。

    接下来,用继电器控制超级电容的充电和放电。

    刘牧不满意。

    继电器的通和断都是ms级,充电还没什么,但是放电时间太长,万一时间长了,触点烧坏了,存在隐患。

    必须改。

    每一个细节都要扣到极致。

    三名本科生觉得大可不必。

    金榜看着挺直的三人,怒道:“看什么看,你们倒是做呀,废柴,你们参加比赛还是我和牧神参加比赛?”

    三人花了小半天制作MOS及驱动模块。

    刘牧利用这个时间,改进了一下韩开云做的图像处理,不够细腻,识别靶心的精度不够。

    对于精度,刘牧是执着而偏执的。

    此前,仔细拆解小流演化的无人机。

    刘牧对图像采集处理,提升了高度。

    三人效果不佳,直到金榜看不下去了,骂了三人一顿,亲自进行改造,很快完成。

    硬件升级成功。

    图像处理优化。

    模拟测试。

    没得说,指哪打哪。

    误差超过1cm,刘牧都会觉得不能容忍。

    发挥部分:最后一项有难度,炮管要一直移动,时间还短,小于10秒。

    但是,测试下来。

    三人看着结果,目瞪口呆。

    全是命中10环。

    最后一项移动打靶也是10环,而且时间绝对在5s内。

    还没来及细细感受、欣赏,就结束了。

    刘牧看了看不满意,道:“移动这么慢,为什么不是百分百靶心呢?”

    大佬,10环了,到时候测试没这么精细。

    刘牧就是不满意,分析之后,说:“估计是炮管与子弹匹配得不够好,最好是足够润滑,且子弹与炮管的间隙相差多少合适?”

    在一个管道里,牙签和大棒都不好,牙签和稀泥,而大棒容易碰壁。

    这里面有一个最优关系。

    他问:“学校有没有特别好的三维金属件加工机器?”

    还真有。

    金榜说:“机械学院有,好几百万的设备。”

    铝加工炮管一定效果最好。

    韩开云说:“但是负责的老师很凶,加工铝制件要排队,等很久。”

    金榜得意道:“那是别人,我有门路能马上加工。”

    刘牧:“我可以操作。”

    事不宜迟,立刻出发。

    管理老师是周峰的好J友。

    刘牧通过小流操纵,很快就打印出几种规则的光滑铝管。

    测试之后确定了最优配比。

    换上光滑、洁白的炮管,再测试,把把靶心。

    整个项目就完成了。

    刘牧叹了口气说:“全国大学生电赛的要求好低,而且发挥空间也很小。”

    “你们整理一下把报告写出来就封箱吧。”

    还有24小时,这就提前结束了?

    这就是传说的地狱级爆肝?

    三名参赛本科生都觉得我怕不是参加了假赛。

    但是性能优越到作弊的作品就摆在眼前。

    连外观都是那么漂亮。

    这一波,必进国赛呀。

    金榜看着傻了吧唧的三人,有点羡慕,mmp,当年我本科参赛怎么就没遇到大神呢。

    一顿操作猛如虎,累得像个二百五,最后省二等,参加了个寂寞。

    抱大腿,实在太重要了。

    三人赶紧写报告。

    前期资料太多了。

    毕竟是学霸,总结、处理数据、画图,都不是事儿。

    两个小时,三人通力合作。

    一篇详实的、高质量报告新鲜出炉。

    看起来赏心悦目,极有逼格。

    韩开云赞叹:“这分明就是国一作品的模板报告啊,咱们今晚回去美美的放松一下,明天上午再查漏补缺。”

    而另外一组的三人,正处在濒临崩溃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