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重频 » 十三 再见故人

十三 再见故人

    人的一生会遇见许多人,除了三五个不离不弃的,大多数都会归于陌路。从陌生到相识,再从相识走向陌生,像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可是总有一些人注定还会相见,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蔡望荷,原名蔡婧雯,54岁,作曲家,原天南市曲艺协会会员,已故钢琴演奏家刘星河的妻子。

    蔡婧雯是在刘星河死后一年改的名字,外界普遍认为蔡婧雯是因为思念刘星河所至,‘望’带有渴望、盼望、守望的意思。

    二十年来,蔡婧雯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位小有成就的作曲家一跃成为名利双收的社会上层。

    自从进入智能化年代,简单可复制的工种很快被机器人取代,人们的收入方式和差距重新被定义。艺术创作作为人类对美的极致追求,可以满足人类的感性需要,引发人们内在的共鸣,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身为作曲家的蔡婧雯,通过音乐帮助人们宣泄内心的压抑,释放灵魂深处的孤独与骄傲。一首首经典乐曲为她赢得了巨额财富。

    不过在田海波看来‘蔡望荷’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刘星河死亡后蔡婧雯像是变了一个人,频繁出现在音乐会、酒会等社交场所,结交社会各阶层人士,还会经常往来于国内外知名城市。在一起跨国走私案中,从嫌犯通话记录中追查到蔡婧雯的电话号码,虽然经过核实,蔡婧雯并不存在犯罪行为,可是田海波感到现在的蔡望荷已经不是过去的蔡婧雯,‘蔡望荷’代表着忘却过去,忘记刘星河。

    调取的资料显示,夏文博两天前见过蔡婧雯。

    ‘我去见蔡婧雯。’田海波留言。

    一切偶然的背后都是必然,这是田海波的行事格言。

    罗依萍收到留言的同时,警车正缓缓停靠在停车泊位上。透过圆弧形全景天窗,一辆黑色汽车划过一道弧线,汇入到城市车流中。

    ‘田队为什么要去见蔡婧雯,难道与夏文博案有关?’罗依萍猜想的同时准备驱车追赶田海波,可是转念一想,‘算了,快退休了,就让他找找存在感吧。’

    罗依萍注意到还有一条未读信息,时间11:26分,是在夏文博家忽略的信息。

    打开信息,内容只有三个数字:‘432’,发送人不详。

    罗依萍对这串数字记忆深刻。‘432’曾经在丁剑辉曲谱手稿上出现过,是二十年前三起案件的未解之谜,一同未解的还有‘黑影,毛发,乐谱,砂粒’。伴随着夏文博死,以及《黑色星期五》的出现,‘432’也再次神秘显现,难道这仅仅只是巧合?

    罗依萍联系技术科科长钟晓春,对消息来源进行追踪。

    田海波的车辆在城市大脑的控制下向城市另一端飞去,根据“城市大脑”提示,蔡婧雯没有外出。

    蔡婧雯居住的翠雍荣府位于DC区,属于设施齐全管理完善的高档社区。田海波车辆刚刚抵达,便被小区的电子围栏阻挡,车载电子屏显示需要身份认证。在田海波输入身份信息后,车辆自动被引导到56层私人接驳位,平台上停放着一辆粉红色女式跑车。

    下车前田海波启动了智能眼镜的录音功能。

    “我以为会是罗警官。”蔡婧雯穿着一件垂感十足的丝制短款居家服,白色真丝面料上绣着一朵玫红色月季花,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清新雅致。

    田海波发现对于自己的到来,蔡婧雯并未感到惊讶。

    “哦,你知道我们要来?”蔡婧雯的预判让田海波感到诧异。

    “新闻报道夏文博自杀了。两天前我曾经见到过他,我想你们会寻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只是没有想到你会来得这么快。”蔡婧雯谈吐自如看不出一丝紧张。

    ‘在媒体面前,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田海波心想。

    走入宽大的客厅,房间里的布置简单而又奢华。整套公寓约有四百平方米,占据了楼层的一半空间。屋顶、墙面和地板全部由微米级显示材料铺设,可以根据季节、气温,主人心情变换场景。此时客厅的背景画面是一副初春草原的景象,青绿色小草轻轻摆动,仿佛可以感受到微风的轻抚。

    奢华的背景下任何装饰都是多余的。客厅中央摆放着一组花梨木沙发,靠背和扶手上雕刻着精美图案。茶几下铺着一块民族风格浓厚的杏红色藏式地毯。客厅的一角摆放着一架双键盘电子琴,除此之外房间里没有其他家具和装饰。

    通体式阳台外面,绽放着一株紫红色三角梅,热烈而不娇艳,为碧绿草原增添一抹动人的红色。

    坐在沙发上,田海波目光迅速扫过蔡婧雯。虽然过去了二十年,蔡婧雯的皮肤依旧白皙细嫩,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高高挽起的发髻丝丝分明,柳叶眉杏仁眼丹霞红唇,让人看着赏心悦目,显然经过了精心打扮。不过眼角的鱼尾纹和脖子的颈纹还是暴露了她的年龄。

    不过最让田海波感到意外的是,今天的蔡婧雯面容微笑语气温和,与二十年前的冷若冰霜简直是判若两人。

    “刘星河去世后,这么多年你过得还好吧?”田海波有意提醒刘星河的存在。

    “挺好,比以前好。刘星河在世的时候,我需要照顾他的事业、他的情绪、他的起居,我既是保姆又是助理。如今我能够为自己而活,挺好!”

    田海波没有想到蔡婧雯表达得如此直接,毕竟在外界看来,怀念前夫体恤旧人能为她带来良好的声誉。

    蔡婧雯显然并不在意外界的看法,继续说道:“我没有再婚,也没有想过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这绝不是对爱情的忠贞,也不是对婚姻的失望,我相信一个人能够生活得更好。”

    田海波平静地注视着蔡婧雯。从对方从容淡定中,可以明显看出表演的痕迹。虽然蔡婧雯大方得体举止优雅,可是以目前双方的角色关系,蔡婧雯的话语显得太多了。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遮掩心中不安,借此转移对方注意的拙劣表演。

    “你怎么认识夏文博的?”田海波直奔主题,不再与蔡婧雯兜圈子。

    蔡婧雯表情愣了一下,从皮包中拿出一盒香烟,取出一支示意田海波。田海波摆了摆手表示拒绝。

    一缕青烟慢悠悠地顺着蔡婧雯高耸的鼻梁飘向房顶。

    “都是音乐圈子里的,相互认识很正常。他那首获奖曲就是我为他谱写的。”蔡婧雯略显得意地回答。

    “《黑色星期五》是你给夏文博的?”田海波的话题紧紧围绕着夏文博。

    “是的。是我在收拾刘星河遗物时发现的,夏文博知道后希望我送给他。”

    “他难道不知道这是一首禁曲?”

    “当然知道。正因为知道是禁曲所以更想得到。越是难得的绝曲和禁曲,音乐人就越想收藏和演奏。不过我可不相信乐曲能使人自杀。”蔡婧雯说完吸了一口香烟。

    “你为什么要给他?”田海波欠了欠身子继续问。

    “夏文博向我索要了几次,我一直没有给他,两天前他又给我打电话,我就给他了。”蔡依萍在烟灰缸里掐灭了尚有一半的香烟。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我就是想给他了。”蔡依萍轻描淡写地说,接着反问道:“违法吗?”

    “但是夏文博自杀了。”田海波说到“自杀”时明显加重了语气。

    “每天都有人自杀,难道就因为我送给他乐谱,他的死就和我有关系吗?”蔡婧雯转过头直视着田海波的眼睛。

    “那张凯呢?他可是在听完《黑色星期五》后不知去向的。”田海波眼神中透着阵阵寒意。

    “我怎么会知道?”蔡婧雯反问。

    四目相望,田海波没有想到前一秒还温润雅致的蔡婧雯突然间变得咄咄逼人。

    田海波当然明白罗依萍的行为没有构成犯罪。即使《黑色星期五》确实会使人自杀,也无法认定就与夏文博的死有必然关联。

    田海波将蔡婧雯的体征状态通过眼镜回传到计算中心,测谎系统显示蔡婧雯的眼睛、心跳、汗腺分泌,包括肌肉状态都在正常范围,没有说谎迹象。

    “最近有什么创作?”田海波见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于是转移话题。

    蔡婧雯眼神犹豫地看着田海波,似乎正在作出一项艰难的决定。

    “正在写一首曲子,目前还没有定稿,有没有兴趣听听?”

    “那你找错人了,我对音乐一窍不通,完全是对牛弹琴。”田海波自嘲道。

    “乐曲叫作《来之归之处》。”罗依萍看似无意地说道。

    再次听到这句‘来之归之处’,田海波大脑迅速活跃起来,希望探知蔡婧雯的用意。

    蔡婧雯递给田海波一只无线音乐耳机。耳机是用来连接电子琴的,方便电子琴在静音状态下进行演奏,避免影响到周围的邻居。

    智能时代可谓是万物互联,不单单是只耳机,所有家居物品都与网络相连。电子琴不仅可以实现在家弹奏,还可以通过网络将信号传递到远在千里的剧场大厅,观众可以在看不到演奏人员的情况下,听到‘现场感’十足的音乐会。

    田海波摘下眼镜放在茶几上,将无线音乐耳机塞进耳朵。

    蔡婧雯面色平静的坐在电子琴前,白耦般的手臂轻轻抬起,手指灵活地击打在黑白琴键上。

    田海波靠在沙发上,手指随着节奏轻轻敲打着腿面,充分享受旋律带来的美妙感受。虽然不通音律,可是并不影响对乐曲的理解。

    随着乐曲节奏加快,演奏也逐渐进入了高潮,蔡婧雯的脸色红润起来。

    另一边的指挥大厅,罗依萍背着手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田海波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