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嫁郎君:郡主貌似不想嫁给竹马 » 第三十二章 去江南

第三十二章 去江南

    顾嘉宁在广平王府忙前忙后,精心打理府中要务,这点东西,她无师自通,毕竟如今在府里还能站住的也只有自己这个外来的“女儿”。

    她丝毫不顾前来凭吊的宾客的眼光,任他们猜想。无非就是在他人眼中,自己默认是广平王府的人了。

    其实早在几年前,她就是了。

    她坐在灵堂外的长廊,静默,静默。

    春日,本来是青绿上的樱红,一眼望去便能看见草长莺飞。

    如果一定要问,万物复苏的时节终会逝去的是什么?

    那应该是人。

    但另一个“惊喜”是人世间还留有“生的勇气”和“死的魄气”。

    顾嘉宁走过光影斑驳的宫墙,一砖一瓦上残留的是前人自囚于笼的哀怨,恍然一梦,看不见宫墙上的身影,更瞭望不到远在沙场奋力杀敌的将军,亦或是救民于水火的英雄。

    “你来得好早。”宋知星看见顾嘉宁一个人坐在长廊上,走来了。他的步履并不轻快,同他的心情一样沉重。

    “我,我想入宫,我想去江南。”顾嘉宁小声道。

    她或许不是说给宋知星说的。

    她抬头看见眼前的少年。少年脸色苍白,本该泛着光的丹凤眼下多了些青雾,以往高傲的风姿不在。

    此时此刻,起了大风,廊上悬挂的白布也被拽着四处拉扯。

    “别正对风口,当心着凉,我同你一起入宫。”宋知星说完,转身就走了,未曾回头。

    少女看着离去的身影,一时摸不着头脑,感觉甚是奇怪。

    阁楼上,少年打开柜门,拿出一身玄衣,不多看几眼。

    衣服上看不出精巧的构思,唯一能说得出来的特点,便是朴素。

    暗瑕此时也候在室内,他有事禀告,但也不好挡住宋知星的路,继而那身影在案旁坐下。

    随后,案上的“哐当”一声,让暗瑕再次提心吊胆地看去。

    “她怎么能这样,她要入宫,要嫁皇子,那我成什么了。”

    宋知星把气撒在茶案上正端放的杯盏,好不气道。他自然不敢在顾嘉宁面前发脾气,也就在人后发发牢骚。

    “主子,或许你的求娶之言让郡主误以为是玩笑。”暗瑕小心翼翼地答道,他可是细细揣摩过自家主子的脾性的,也是第一个知道主子对顾嘉宁的心思。

    宋知星一脸不信,将信将疑,瞥了暗瑕一眼,还在心想:我明明很真诚的,好吧。

    或许,的确如此。

    还是宋知星的马车,那一辆挂着琉璃灯盏的紫檀木马车。

    车内只坐着宋知星和顾嘉宁,二人就静静地坐着,谁也不理谁。

    不过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宫城大门。

    不知是谁提前告知,闫福利候在宫城门外,显然是特意接人的,不过下面这一席话就同顾嘉宁无关了。

    “郡主,圣上今日与宋三公子有要事相议,就不请郡主入宫了,还有,圣上还说,广平王府那,也需要请您替圣上慰藉。”闫福利一言一行,看起来并不掺假。

    “那——我便走了。”临走前,她望了望少年的后脑勺,淡淡道。

    顾嘉宁向闫福利行礼,拜别。

    入宫城后便要走一条白砖长阶,可数为千。一路上人不能高声低语,不能左顾右盼,更不能驻住停留,没什么新鲜可看,连宫墙内生养的鸟儿都不愿此停留。

    宫城内外,相差众多,一墙之隔,恍若两个人世。

    怎么会有人觉得宫城内有趣?

    视野之内,雕梁画栋,宫殿楼阁参差不齐,各具特色,修缮成新。

    宋知星随着闫福利走了一条并不熟悉的小径,没说什么,毕竟还有那么多人跟着,毕竟自己还有武艺傍身,毕竟自己是“取而代之”的广平王世子。

    宫城内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存在,那便是宫城内矗立者的祖祠,时有钟声从里传来,但谁都不会冒然前去,一探究竟。

    原来宫墙院深,锁住的不仅是一世的人,还有被庙宇禁锢的魂灵。

    永昌国主的牌位会在此供奉香火,受后代朝拜。

    宫内,拜先祖;宫外,敬神明。

    “你可知,我为何叫你而来?”长身跪坐在蒲团上的顾永柏察觉屋外脚步声,不转头,直直地问了。他知道“人”来了。

    “我即将是广平王世子,是顾永祯的未来郞婿。”少年载声载道,局势不容质疑。

    立在先祖牌位前的顾永柏会心一笑,睁开闭着的眼,只答了一句“聪明”,就给少年拿了一根香著,示意他拜会。

    “如今,你拜了永昌先祖,便是永昌的驸马。若让你以兵权为聘,可愿意?”顾永柏长话短说,同时仔细打量眼前的少年,好像一眼就能把人看透。

    “兵权一事兹事体大,且是父亲掌管,我大抵做不了决定。”宋知星嘟囔道,双手背后,不断来回交握。

    “无事,自会有我去和你父亲说。为了弥补,我可答应你一个条件。”垂眸低敛,态度祥和,道。

    “我本不需要条件作介,但今日偶然想到了。便是,我想和阿柔去江南定居,永不入宫城。”宋知星剑眉上扬,憔悴的脸上回转了点生气,提了件不能再普通、再平常的要求。

    为何?

    只因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