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初唐第一县令 » 第35章 与秦王府的合作

第35章 与秦王府的合作

    单一的官职、权力不算什么,但若是这些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岐晖哪怕再迟钝,也明白李世民现如今的权力是多么的大,说是大唐第二都不过分。

    他看着李俭,李俭依旧是笑眯眯的,于是岐晖便开始回想他熟知的哪些历史,越想越是心惊。“徒儿的意思是?”岐晖变得支支吾吾了起来,他没有继续往下说。

    “师父大约已经想明白了!我听师父说,秦王如今在河东,果然扎营安守,将宋金刚、王行本等都吸引到了浍州附近,但却坚守不战。以秦王用兵的手段,最多三个月,河东必有大捷!”

    此前李俭反复仔细研究过浅水原一战李世民的用兵,好的战术永不过时,现在李世民在河东依旧是这一套,那么推断下去,结果必然是刘武周大败,而这也是真正的历史结果。

    “秦王击败刘武周,则河东失地必然光复。挟此大功,皇帝必然要增官加权,甚至我大唐兵出潼关,东取中原,也必然得以秦王领兵。秦王不断立功,皇帝就要不断加赏。但秦王毕竟不是太子,若假设有一天,秦王功劳高到连皇帝都没法再封了,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到了那个时候,即便秦王本人无意,他幕府中的官员、将领,也会推着秦王再进一步。因为若秦王不能再进一步,一旦大宝有变,继任的皇帝也容不下秦王和他的手下!”

    听到李俭说得如此直白,岐晖连忙摆手:“可以了,可以了,不必再说了!”他稳了稳神,说:“徒弟的意思,我已经明白。咱们这个镜子生意,就再与秦王合作!”

    他决定耐心地等待几个月,一旦河东战事结果出来,只要秦王李世民击败刘武周,那么为了楼观道的未来,他也要选择站在秦王这一边。

    他原本的意思,是让徒弟们继续打磨技术,等到河东战事完毕后,再代表楼观道与秦王府商谈合作。但李俭却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与秦王的关系,越早示好才是最好。”

    想到当初李俭与自己讨论天下时,李俭笃定唐国公必然起兵,而且必然第一时间进入关中,岐晖觉得李俭的眼光很是准确,便下定了决心。

    于是李俭便告辞了师父,向家中而去。虽然彼此相隔不远,但李俭和一群唐朝的工科技术男混在一起,只觉得很是舒畅,所以便一直住在道观中。

    现在他觉得制作镜子这件事,他这个发明人已经插不上手了,跟一帮炼丹专业人士相比,他动手能力不行,就连理论和实践都远远不如了。

    于是带着一小箱琉璃镜子,李俭带着小书童回到了家中。他先去问候了母亲,便将琉璃镜当作礼物,奉献了上去。严氏看得爱不释手,听到又是儿子发明,她只感觉到骄傲和自豪。

    虽然不知道儿子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手段,但想到儿子一贯爱好读书,于是严氏就以为,这一定是儿子从各种书籍中学来的。

    “修建琉璃镜作坊,如何售卖,如何分成,儿子都请师父与秦王府商谈,总归是家中又多了一份产业。母亲娘家若还有亲戚,可以写一封书信,咱们家也需要个管家和自己人了!”

    严氏点点头,她毕竟出身南陈官宦之家,虽然父亲的官职不高,但总还是有一些亲戚。但关中、江南相隔千里,她也不确定那些亲戚们究竟过得如何、是否还能联系得上,又或者是否还有亲戚的情谊。如今他们家小门小户,却有不少产业,确实需要人手帮忙了。

    此前李俭为何将诸多产业送人,自己却不掺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人脉不广,没有值得信赖的亲戚或者朋友,干脆送出去,自己只留一点儿分红。

    除了母亲外,家中所有人,人手一面巴掌大的小镜子,在对待家中仆人方面,李俭一向很是大方,然后李俭再次开始了山间隐居的惬意生活。

    岐晖则是个行动力很强的,既然被李俭说动,他立刻派徒弟前往秦王府,与管家商谈。拿到琉璃镜子后,管家觉得这个事情他做不了主,于是上报主管王府事务的秦王妃。

    长孙王妃捧着小镜子越看越喜欢,当即同意合作。于是岐晖就亲自带着百余面徒弟们做好的镜子,前往长安。

    商谈合作事宜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岐晖准备向秦王府传达自己所代表的楼观道一派的态度。得知琉璃镜是李俭所发明,长孙王妃略有些惊讶,因为自从李仲武闹事之后,李俭整个人仿佛从关中消失了。

    长孙王妃是个通情达理的,她觉得以李俭表现出来的连自己的丈夫都很是赞扬的聪明才智,这件事或许有什么隐情,所以她也不在意,便与岐晖商定了分成比例,秦王府占四成,楼观占四成,李俭则占两成。

    由楼观派出道士和道童充当师傅,秦王府也可以挑选信任的工匠仆人跟随学习,由秦王府的人出面为主事,各种原材料双方统一提供货源进行采购,由秦王府负责销售事宜。

    虽然算下来秦王府出的力更多,但却收到了岐晖表达出来的善意,长孙王妃觉得,还是自家赚了。末了她又表示,自己的亲哥哥长孙无忌府上准备在眉县一带、渭水的附近修建一处琉璃作坊,一切占股仿照周至县作坊,这就是请岐晖转告给李俭的意思。

    岐晖带着徒弟离开秦王府,一路上不住地夸赞,认为这位长孙王妃温良贤淑,待人温和,持家有方,与秦王果然是良配。他心里隐隐觉得,长孙王妃还真有一些母仪天下的风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武德二年十一月中下旬。由于李俭的说辞,岐晖现在对河东战事很是上心,有第一手情报就派人送给李俭。

    李世民领大军自龙门关渡河后,第一时间就攻占了柏壁城,然后开始坚守不出。柏壁城的地理位置很是重要,在绛州南、夏县北、浍州西南。

    唐军驻扎此地,让河东反叛的三股势力很是不舒服,西南的王行本割据蒲州,随时可能被唐军回师包围,于是宋金刚也不得不以大军对峙,以便与夏县的吕崇茂相连,防止被李世民逐个击破。

    李世民大军主力屯守柏壁,牵扯了宋金刚的主力,又不出来交战,却派出偏师和小规模的部队,四处攻击沦陷的诸县城,这就让宋金刚无可奈何。

    刘武周毕竟占领河东数州没多久,根基还不牢固,所以宋金刚也不敢随意派出部下拦截,因为他手下的精兵数量有限。

    于是李世民很快稳定了河东西南的局势,但李渊却是忍不住了,听从堂弟永安王李孝基的上书建议,从长安下令,命李孝基为行军总管,领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等各自领兵,攻打夏县的吕崇茂。

    结果李孝基久攻不下,驻屯城南,宋金刚于是派出部将尉迟恭,与吕崇茂合兵,偷袭了李孝基所部,诸将官全部被俘,兵马被击溃。

    李世民得知尉迟恭大胜后回师,立刻以精骑突袭,在美良川将其击败。然后李世民便分一支军队猛攻蒲州,王行本连忙向宋金刚求救。宋金刚不得不派出尉迟恭和寻相领兵往救,去被李世民在安邑设伏,再次被击败。

    于是李世民以连续两次大胜,再次稳定了局面,李渊也终于明白,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远远不如自己的儿子,于是也不再瞎指挥,彻底将兵权放给了李世民。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而且苇泽关也终于联系上了长安,刘武周派出崔季文扫荡晋阳四周仍旧坚守的唐军诸部,却在苇泽关前被拦住了去路,连攻四十余日,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两个好消息的同时,还有一个对李俭而言的坏消息。此前大败的李仲文部,逃到了晋阳和介州之间的浩州,并据城而守,刘武周数次攻打都被击退,无功而返。

    得知了这个消息,李渊大喜,此前他还在岐晖面前怒骂过李仲文,而且李仲文曾经推荐过自己的弟弟李仲武,但由于认父事件和父子三人同去一家青楼事件,李渊看李仲武也有些不顺眼,便没有打算给李仲武官职。

    现在李仲文身陷敌后,仍旧在坚守城池,李渊一激动,又开始考虑授予李仲武官职的事情了。

    这其实就是两个坏消息了,故而岐晖稍微释放了些口风,希望李俭不行就低头,但李俭再次拒绝了。他心中发了狠,若李仲文兄弟果真得势,那就是逼着他把火药这个大杀器拿出来,他就不相信挽回不了局面。

    到了十二月,得知宋金刚所部开始缺粮,李世民便果断地派兵,攻占收复了绛州州治所在的绛县,切断了浍州的宋金刚与晋阳的刘武周之间的联系。消息传到长安,皇帝和百官们都看到了收复河东的胜利曙光,于是关中民心大定。

    李俭则时不时地与师兄们讨论琉璃镜的工艺问题,和马叔检查了他先前的堆肥和沤肥,然后就开始采购物资,准备迎接武德三年的到来。

    柴县丞却突然造访,这让李俭不由得有些诧异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