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初唐第一县令 » 第21章 硝石制冰

第21章 硝石制冰

    李俭知道楼观道的这些道士们,所学甚杂,毕竟要把炼丹当作副业,只是他们的学问大多不成体系。但李俭拿着图纸讲解了自己的设想后,就有一个中年道士开口说:“师弟的构想,我大概明了。只是若要以水力带动磨盘,需要水流急,有高差。若要在咱们这个渠口修建,上游得稍做拦截。”

    听他说完,李俭眼睛都亮了,说:“张师兄所言极是啊!我派人考察过周至县内的黑河各段,水流均为平缓,若要建水力磨面,只有师兄所言拦截上游一策!”

    眼看张师兄发话得到李俭的认同,其他师兄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于是你一言我一语,众人讨论了好半天,李俭便找个两个随行的木匠来一起讨论,又以炭为笔,粗略地画出了图样。

    众人觉得没有了其他意见,都建议先制作一台机器出来,再根据情况修改调整,于是李俭便安排人手开始行动,然后将师父和师兄们请到了附近的农庄中。

    附近就有李渊赐给高士廉的一处农庄,这也是李俭带着高县尉前来的原因。有高县尉出面,一处宅院就腾了出来,岐晖与诸弟子住下。

    刚在堂内坐下,岐晖就迫不及待地问:“徒儿,你写信要为师派一名会炼丹的师兄前来相助,这不,我将观中善炼丹的都带来了。你所为何事,快快说出来!”

    “我请师父与众师兄前来,是为了制冰!”

    “制冰?夏日如何制冰?”岐晖好奇地问,李俭却说:“待我为师父和师兄们演示!”便去了他住的房间,好一会儿才返来。

    眼看李俭用一个小铜盆在院中的井里打了小半盆水,又拿过一个大铜盆,从带来的箱子中取出一个布袋来,将里面的东西全都倒了出来,在大铜盆中倒了半盆水,却将小盆架了上去。

    布袋里的东西一倒出来,岐晖鼻子轻嗅,就知道那是什么了,其他徒弟也都辨认了出来,于是纷纷交头接耳。

    不一会儿功夫,就见大铜盆中荡起了极淡的白雾,而小铜盆中的水也慢慢凝成了冰。李俭得意地拔出随身携带的一柄匕首,随意切下来一块冰,向四面展示了一番,说:“如何?”

    岐晖捻须微笑,有个看着无比实诚的道士说:“原来芒硝居然可以制冰!”李俭楞了一下,看到众人的反应,有些沮丧地说:“原来师兄们都看明白了!”

    他正要说话,张道士却摇摇头:“曹师弟,这却不是芒硝,乃是白硝!”李俭大喜:“果如张师兄所言,这是白硝!”

    此前李俭向平阳公主保证,他却派人在长安、周至县各处药店买了许多芒硝来,试验后却发现,大约是杂质太多,虽然能降水温,却远不到可以将水凝成冰的地步。

    他化学知识其实并不多,但李俭此前发明混凝土、琉璃,就记住了一点,杂质太多就用火烧。于是将芒硝等放在锅中加热,最后得到了这么点儿色泽单一的白硝。

    他来回试验过数次,最终确定了以硝石制冰,该用多少量,该加多少水,虽然制出来的还不能说是冰,而应该是较为松软的冰屑,但李俭觉得,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做。

    他请师父派一名懂得炼丹的徒弟前来,就是希望协助自己将白硝进一步提纯,那么他就有信心制出真正的冰来。

    将自己此前的实验讲解了一番,李俭又将试验记录交给了张姓师兄,然后这群热衷于炼丹的道士就围在一起,继续讨论该如何提纯白硝。

    岐晖将李俭叫到身边,说:“你一向心思灵巧,白硝虽然味苦却无毒,正好可以制冰食用,只是你这脑袋里究竟装了些什么,为师当真想看个清楚!”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低声说:“你先前做的东西,就是那个景星,时不时也用到了白硝?”

    李俭心中一惊,却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岐晖说:“为师曾看过前辈笔记,西魏时,有位前辈炼丹,药室却突然起火,有声若霹雳。你虽然年轻,却见识广博,莫非也看过这笔记吗?”

    李俭继续摇头,岐晖却说:“我记得那笔记中记载,这位前辈所用药引,有硫磺、有芒硝、有檀香木、有桑根、有明矾、有石乳诸般,所用诸物,无不性烈,难道这方子是对的,上天不允许人间出现仙药?”

    李俭只觉得后背都要湿了,他现在无比后悔,就不应该在道士面前将火药拿出来,实际上岐晖已经将黑火药的主要配方都说出来了。

    于是李俭赶忙扯开话题:“弟子并不懂炼丹,但想来世间是没有什么仙药的。弟子只是觉得,师父难道没有看出点儿什么来吗?”岐晖有些疑惑。

    李俭说:“硝乃是道家炼丹常用之物,白硝可以夏日制冰,为何此前道家前辈没有发现呢?”岐晖说:“此小道尔,我道士要炼仙丹,仙丹若成,服用一粒即成仙,这些不过是旁枝末节罢了!”

    李俭摇了摇头:“师父这话却是错了!弟子以为,百姓日用即是大道,道士们博通今古,遍寻世间万物,想要炼就仙丹。但是从古至今,可有人曾亲眼见过服丹而白日飞升的?”

    “东晋抱朴子葛洪葛仙翁与妻鲍姑白日飞升,晋元帝宁康二年八月初一,许逊许真人合家四十余人飞天成仙,难道不是吗?”

    “抱朴子享年八十一岁,许真人也不过活了百余岁。道教修身养性,自然延年益寿。若果真有仙丹,为何还有那么多道士服丹而亡的呢?”

    “那是因为他们炼错了丹!”岐晖争辩地说。李俭叹了口气:“这番话,师父你老人家自己信吗?”

    岐晖顿时哑口无言,他为什么远离长安,就是怕天天在李渊身边,万一这位皇帝想要长生不老,让他炼不死仙丹,岐晖却去哪里炼得?

    自家的事情自家晓,作为一个资深的道士,岐晖对自己和道教有很清晰的认知,他叹了口气:“你说百姓日用即是大道,却也不错!”

    李俭便接着说:“我知晓师父的心意,想要光大道教。但前观历史,北魏道武帝拓跋焘灭佛,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二武灭佛,前后不过百年,为何佛教重新昌盛了起来?”

    岐晖顿时陷入了沉思,李俭又说:“师父欲引导当今天子笃信道教以光大道门,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他压低了声音:“若陛下百年之后,新帝继位,谁能保证道门还有今日之风光呢?”

    岐晖抬起头来盯着李俭,有些疲惫却又洒脱地说:“得一帝之崇信,已经足矣!”李俭不住地摇头:“佛教两灭两兴,难道师父还看不明白吗?”

    岐晖说:“难道要我道门修改道义,却学释家不成?”李俭继续摇头:“非也非也!儒道释皆是信仰,彼此不同何必要学?道门却有个前途,即便王朝更替,帝王相继,也可以永世不衰!”

    岐晖不由得拉住了李俭的手:“是何方法?”

    “正是弟子刚刚说过的,百姓日用即是大道。师父,道士虽然炼丹,但制冰的白硝,却是道士先发现的。弟子教给秦王一个制造琉璃的方子,想必师父也收到陛下的赏赐了。难道师父还想不明白吗?”

    “你的意思…”岐晖迟疑地说:“要我道门以炼丹之法,用于百姓日用?”

    李俭点头:“正是如此!”

    “且容老道我多思量!”岐晖长叹了一口气,说。

    李俭说得口干舌燥,在他看来,道士们都是一群没有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物理、化学家,只是把天赋点偏了,点到炼丹上面去了。

    他虽然也不知道该如何引导道士们向科学家的正确方向发展,但却觉得,自己给岐晖出的主意,是让道教走与原始科学相结合的路子,这样即便是在宗教传播方面比不上佛教,至少也不会太差。

    李俭是个实用主义者,他对宗教的态度向来是敬而远之。若非当初受通道观道士们的帮助,在他眼里任何宗教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现在,他自然对道教抱有更大的期望。

    他也没觉得自己一番话就可以说服岐晖,毕竟他是期望道教,或者说岐晖领导的楼观道改变发展的方向,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者一番话就改变的。

    李俭看向了仍旧在争论不休的师兄们,这群道士都是观中的炼丹高手,自然各自持一套理论,李俭凑了过去,听了半天,大致听明白了,目前师兄们讨论出了至少四五种提纯白硝的方法,只是彼此不服。

    李俭于是说:“诸位师兄,也不要争辩了!周至县城北有一处废弃的道观,师弟我作为本县县令,还是有些权力的。便批文将这道观扩建,请崇玄署命名,师兄们都去,各自建炉给原料,咱们争取半个月将提纯的白硝做出来如何?”

    他实在被这些师兄们口中蹦出的专业术语搞得头疼,按照他的想法,白硝总归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仅一个长安城,恐怕他将道观改成作坊,生产能力都未必能满足。

    于是道士们都望向了师父,岐晖楞了一下,说:“就听你们师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