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三百二十四章 权衡利弊

第三百二十四章 权衡利弊

    甬东是一个群岛地级市,相对东南沿海而言,海拔还是略高的,陆地总面积超过一千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接近两万平方公里,从这个数据来看,这里走海洋经济的路线是板上钉钉的事。

    就可规划用地而言,条件也很优越,要知道,现如今的首善之都京城,城区面积都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长远来看,也就维持在全市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约一千七百平方公里)就很理想了。

    如果全部开发出来,甬东能够承受的人口规模肯定超过三百万,当然了,最舒适的环境下,两百万上下就是最佳状况。

    截止到这个世界的一九九六年为止,当下人口总数,也才超过八十万,可以预见,其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作为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的群岛市镇,除了每年夏秋容易遭受太平洋北上的台风袭击而造成不便外,全年平均气温在十六度左右,冬暖夏凉,温和湿润,最热的八月,也极少有超过三十度,最冷的一月,气温也在五度以上,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给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这地方的优点很多,缺点也不是没有,待跨海大桥通车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目前,还是以旅游和渔业为主的经济模式。

    来之前,金尚就通过洪仁全,拿到了许多资料,对甬东地区的现状,以及招商引资的条件有所了解。

    虽说前世来过这个地方,也只是走马观花般草草经过,跟团旅游,吃吃喝喝,景点闲逛打卡,也看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这次来,就得好好观察一下,为北船机电的战略投资做关键的决策了。即便有“金手指”做了方向性的指导,不亲自来看看,到底还是不放心。

    日上三竿,考察团与匆匆赶来的北船机电先期勘测团队见面,了解了一下目前的进展,和当地见面聊了下,找了个向导,然后乘坐游艇去附近转转。

    豪华游艇是大表哥梅文辉安排的,住的旅游酒店则是找谭明理打了个招呼后,临时准备的套房。

    有能顶事的亲戚和合作伙伴,出门在外确实要方便不少。

    收了一堆文件,还没来得及看的魏双萍,齐招云和刘燕青等人抱着望远镜看着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远方海岛,时不时举着相机拍照。

    梅文辉,金尚,张云鹰和洪仁全等人则在露天甲板上凭栏而立,沐浴着柔和的阳光,吹着微凉的海风。

    “这里虽然很少下雪,冬季大风天气也多,海况不佳,就容易停航,轮渡和快艇的班次都要停,有点影响来往交通。”

    老当益壮的洪仁全笑呵呵地述说着。

    外人在场的时候,自然不好说当地坏话,自己人内部详谈,就没那么多忌讳了。

    在“连岛计划”成功实施之前,甬东和陆地的往来,肯定只能靠船只,倒是不贵,就是不太便捷,一天也就几趟,错过点就只能明天再来。

    如此状况,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商业社会里,是有点不合时宜的。

    “所以,洪老伯的意思是,如果要在当地投资设厂,肯定不仅仅是建厂生产的事,如果不做好员工安置,生活娱乐,社交联谊等,将他们留下来,就得为昂贵的人力成本买单?”

    “必然如此!”

    洪经理十分肯定地回应道,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的基础建设就达到了一定程度,迈过了某个标准,量变产生质变,尤其是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广大农村年轻人,越发倾向于去大城市打工了,人员流动速度陡然变快,现代化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你们可能都没见过,那个真正以厂为家,一个大型企业就是一个小城镇的时代……”

    随着洪仁全的诉说,几个年轻人似乎看到了自己出生之前,那相对朴素的年代的画面。

    在条件不如现在便利的年代,各个工厂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必然会往资源集约型企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超大型社区,共同进退。

    一个城市靠几个,甚至是一个大型工厂(企业)支撑,真不是罕见的事。中西部地区,会因为在深山老林里发现一座富矿而建起一座新兴城镇,因为资源枯竭而败落。

    一些只剩下残垣断壁,人去楼空的废弃石油小镇,工矿大厂,钢铁基地等,就是历史留下来的无声回响。

    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时期的甬东群岛的处境,其实也差不多。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这里,就只能“吃海”了,相对高效且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渔业和旅游肯定是支持,前者就不提了,几乎遍布本岛的海鲜市场和烧烤摊,弥漫不散的鱼腥味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至于旅游开发,这玩意还稍微带点“玄学”概念,并不是有好山好水就能做好的,巨大的投入,恰如其分的营销以及规范科学的管理,才是长远之道。

    就好比表哥张云鹰的老家,条件也不差,呼伦贝尔大草原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还有碧波荡漾的俱轮泊和捕鱼儿海,不比海水略显昏黄,阴冷潮湿的所谓普陀山要壮观?

    至少春秋两季,金尚觉得那地方真的更加漂亮。吃着量大管饱且实惠的烤羊排,住华丽的帐篷,或者弯弓搭箭,策马狂奔,一点都不比海上观潮要差。

    可结果是,偌大的地方,几乎没什么名气,游客也远不及甬东多,更谈不上有效的开发。

    “不得不说,在做生意这件事上,南人比北人还是要精明不少的。坐拥丰富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着实有些遗憾。”

    张云鹰不是听不进别人话的人,洪仁全并没有指摘的意思,小表哥倒是很自然地套用在自家身上了。

    有些事,并不会因为捂住眼睛,或者视而不见就不存在。

    “回到咱们的问题上来……”

    轻松的游览,并不是为了讨论南北差异,谁优谁劣的争论,而是要搞清楚在当地设厂的得失,

    “按照洪老伯的意思,就是要‘以岛为家",如果咱们开辟一个或者数个岛屿为基地,所剩不多的岛民势必会围绕着工厂,成为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型社区。由于出行不便,不管是工作还是业余生活,都得具备一定的条件,甚至做到基本的自给自足,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