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险恶我先撤 » 31番外:甘云进京

31番外:甘云进京

    河北沧州府甘家堡有昆仲二人,二人位居江湖之上三十六路名侠之列。

    兄长名叫甘雨,表字凤弛,人称北极昆仑子镇北侠,掌中有一口巨阙剑,以一百零八式登云剑法,独步武林。

    弟弟名叫甘云,表字化雨,人称一轮明月镇北方,掌中有一口湛卢剑,七十二路柳叶劈刺剑法,天下扬名。

    这兄弟二人威震河北,敢说盖了河北半边天。

    只是随着两位侠客年纪越来越大,两位便生了退隐之心,准备隐居在甘家堡,不再过问江湖之事。

    那些年,甘氏兄弟还未打算退隐之时,门下有四大弟子,甘雨有两位徒弟,大徒弟名叫月下无踪阮壁,善使双棍;二徒弟名叫浪里云烟徐元,善使朴刀。甘云有两位徒弟,大徒弟名叫赛电光邵甫,善使短枪;二徒弟名叫穿林白玉虎刘俊,善使双刀。

    这四个人,在江湖上也都是颇有行侠仗义的少侠,颇有些薄名。

    这天,清晨起来,小师弟邵甫打开庭院大门,见门口跪着一个头陀,衣衫褴褛,风尘仆仆。

    邵甫走上前去,问道:“这位师父,您是何人?来此为何?”

    只见那头陀缓缓抬头,看了一眼邵甫,说道:“这位小哥,我想面见甘氏昆仲二位侠客爷,有事相求!”

    邵甫听此,进到里面去通禀二位老师。

    那头陀跪在甘氏昆仲面前,甘雨先一步问道:“你这头陀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来我甘家堡做甚?”

    甘雨见此人二目闪烁,不是良善之辈,心中已然存有芥蒂。

    那头陀将自己的来历讲了一番。

    这头陀名叫罗宣,江湖人称接引行者,原来是江湖上臭名昭著的大贼,一生杀人无数,后为躲避官府追查,只得隐去原本面目,做头陀打扮。

    这一日,罗宣行走至一处村子,村口有一处坟墓,墓前立着一座石碑,上书“至善至德”“大慈尊者”“王三好”。

    罗宣纳闷,这王三好是什么人,怎么把这墓地立在村口。

    罗宣拦住一名过路的老者,询问其中缘由。

    老者说:“这得说到我小时候,我小时候,这村子里有个王三好,是个大好人,当初村子里有个大姑娘跟卖豆腐的小伙子有了私情,这个大姑娘后来生了一子,姑娘的父母逼问这孩子的父亲是谁,姑娘被逼的没法子了,只能说是王三好的,姑娘的父母来找王三好,王三好也不争辩,还娶了姑娘为妻,可是娶了姑娘以后,王三好在院子里立起了一堵墙,一府分了两院,和姑娘只有夫妻之名,缺未有夫妻之实。那买豆腐的小伙子知道这事,趁夜色到王三好的家中,跪在王三好的面前,王三好把家里所有的钱都给了小伙子,让小伙子去外面闯荡,从此王三好靠着几亩薄田养活那母子二人,对那个孩子也是视如己出,等到那孩子十六岁的时候,那买豆腐的小伙子回到村里,这小伙子已然是富甲一方的商人,小伙子知恩图报,那王三好与小伙子过世的父亲年纪相仿,打算认王三好做义父,报答恩情,那王三好却到了村后山上的庙里当了和尚,那姑娘与小伙子的孩子到山上去找王三好,王三好却避而不见,这一日,王三好下山到小伙子的家中,小伙子全家自然都来相迎,王三好却说自己今夜就要圆寂,这一家三口是自己最后的尘凡,撇舍不下,要见你们最后一面,一家人痛哭不止,小伙子的儿子跪在王三好的床前痛哭,替王三好委屈,王三好受尽了村里人的辱骂和白眼,现在误会都解开了,人们对王三好都是心存敬重,但是王三好却一天福都没有享过,王三好却说,我为善我自知,你们懂得感恩,我也十分欣慰,至于其他人的眼光和什么所谓的享福,不都是身外之物么,说完这句话,王三好就撒手人寰了。死讯传开,村里的人无不愧疚,敬佩,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给王三好在村口建坟立碑,让后辈儿孙都以王三好为榜样!”

    罗宣听了这样一番话,心中不觉得五味杂陈,自己行走江湖,手里人命无算,不知自己死后,会是什么样的一个下场!

    罗宣此时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往前走,路过一处,是个小山包,山包上种着几棵柳树,半死不活,走近一看,是个乱葬岗子,隐约还能看到森森白骨。

    过往的行人走到此处,都加快了脚步,免得沾染晦气。

    罗宣见有个赶路的人和自己同向而行,便上前搭话:“这位施主,请问您知道这是何处吗?”

    那人一见,是个头陀,说道:“和尚,这里是乱葬岗子,原来这山上有伙子匪人,后来山上突发恶疾,十有八九都病死了,没人收拾,就都扔到这乱葬岗子了,还不赶紧走,小心晦气!”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汉子说完话,又急着赶路去了。

    可罗宣就愣在了当场,心中只觉得一阵翻滚,一霎时头晕目眩,自己生平所为俱都重现在眼前,再看乱葬岗子,那柳树下面躺着的不就是自己吗!为善之人是何等的下场,为恶之人是何等的下场,罗宣不停的问着自己。

    浪子回头金不换,蹉跎岁月心自知!

    罗宣那一夜跪在菩萨面前,彻夜悔过。

    庙里的主持见一个头陀跪在菩萨面泪流满面,上前搭话问道:“这位师父,为何夜里在菩萨面前痛哭。”

    罗宣将自己的来历,和村口石碑与乱葬岗子的事讲与和尚听,也表达了自己决定痛改前非之心。

    罗宣此处心神不宁,并未看出这老和尚也是江湖中人,而且暗中还有一位高人,后文自会提到。罗宣拜入甘氏弟兄门下,也是受这位高人指点,只是罗宣不知,以为是老和尚的举荐。

    老和尚让罗宣拜入江湖上名门正派的门下,从此行侠仗义,尽做善事。

    罗宣说这江湖上门派甚多,自诩名门正派的也有不少,实不知到底哪门是表里不一伪君子,哪派是心口如一的正派。

    老和尚说,在河北沧州,有甘氏弟兄,门规最严,其门下四位弟子俱都是行侠仗义之辈,也都是江湖上的少侠。

    罗宣跪在地上,将自己的一番来历讲给甘氏昆仲听,甘二侠是个急脾气,心中已是想答应罗宣,但是还得看大哥的意思。

    甘雨是个稳重之人,素有儒侠之称,若不是肋下配剑,不知道的人都会觉得甘雨是学房里面的老学究。

    甘雨沉吟不语,甘云着急了,说道:“哥哥?您看这…”

    甘雨这才说道:“罗宣,既然你已然弃恶从善,我便收了你,但是不准你与我二人习武,只能在我这庄子上做些挑水劈柴,扫地做饭的活,你可愿意?”

    甘二侠一听,知道自己哥哥怕艺传匪人。

    罗宣听得此话,急忙叩头,连称愿意。

    自此罗宣便住在庄子上,平日里竟干些杂役的活。

    只因为罗宣本就有武艺在身,干起活来有的是力气,而且虽说罗宣心黑手狠,那是在和人动手的时候,手底下从来不留活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罗宣说话诙谐,为人又极其聪明,跟阮壁等四大弟子关系处的都非常要好。

    这天罗宣在院子里扫地,阮壁几个吃过了饭,要在院子里演练武艺,罗宣见状,赶紧就要离去,被徐元叫住,说:“师弟,你这也来庄子许久了,平日里咱们兄弟关系也不错,怎么?瞧不起我们哥几个的武艺还是怎么的,怎么我们一要练武你就走呢?”

    罗宣叹了一口气,苦笑的说到:“徐师哥,你这就想错了,只因为我罗宣原本是江湖上的贼人之流,大师父收我为徒便是为江湖除害,但是自己年岁已高,若有一天撒手人寰,恐怕艺传了我这匪人,故此,大师父怹不准我学本门武功,所以你们每次练我,我都是躲开。”

    好聪明的罗宣!甘雨的心思他尽皆知晓,不过甘雨还有另一番心思,罗宣并未看出。

    其中有刘俊,替罗宣打抱不平,说道:“大师父也真是的,你罗宣既然已经决定弃恶从善,又何必如此对你呢?”

    没想到刘俊一呼百应,另外哥仨也是这样的想法。

    四个人决定,让罗宣偷艺,明着是罗宣躲着不看,实际上,罗宣暗隐身形,偷学绝技。

    兄弟五个,明教暗学,没想到罗宣悟性极高,而且暗下苦功,进步神速,加上自己原本的功夫,没过多久,罗宣的功夫跟大师兄阮壁的功夫便难分伯仲。

    这天,甘雨让四大门人相互对练,罗宣见状正要回避,甘雨却叫住了罗宣,让他观看,罗宣心中不解,但也不敢多问。

    四人对练完毕,甘雨说道:“罗宣,你拜入我门下已有两三年的光景,你原本是带艺投师,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把你本来的武艺演练演练,看看你有没有退步。”

    说着话,便让邵甫和罗宣对练,二人动手之间,甘雨便瞧出其中端倪,这罗宣举手投足,多半是自己和老二的招式,这罗宣从哪儿习得的?

    当即叫停了比武,叫罗宣跪在自己的面前,甘雨问道:“罗宣,你这招式是你原本就会的,还是在我这庄子上偷学的,从实讲来!”

    听到此话,罗宣知道自己漏了破绽,连忙叩首认错,只说自己是趁师兄弟们习武之时偷学来的。

    阮壁等人不愿见罗宣自己一人承担,纷纷跪倒,说道:“恩师在上,请恕过弟子等犯上之罪。”

    阮壁便把教罗宣习武之事,如实讲给甘雨。

    甘云在一旁听得哈哈大笑,说道:“哥哥!真是难为这几个孩子了!”

    甘雨手捻长髯,笑道:“好个接引行者罗宣,你就跟这几个人学我门中武艺,现在具我看来,你已然高于他们四个了,从今天起便准你随你二师父习武。记住,年轻人行差踏错一定会,但能悬崖勒马还有得救!你要好自为之!”

    罗宣这才明白甘氏二位老侠的良苦用心。从此罗宣就算是甘云的三徒弟,随甘云学武。

    转眼间,罗宣拜入甘门已有十年之久,能为已在四大弟子之上,但是甘雨甘云知道,此人虽然改邪归正,但与人动手却是改不了的心黑手狠,下手最为毒辣,再加上二侠传他的螳螂拳也是最有杀伤力,所以甘氏弟兄大多时候,不准罗宣与人动手。

    十年以后,甘氏昆仲这时已然有了归隐之心,不愿再在江湖上露面。

    那一日,罗宣在外探听到,山西太原府有一个贪官卸任,要从山西回京城,路过沧州,这贪官雇了一乘马队,所带金银不下百万,真可谓刮尽地皮三尺,这金银财宝具都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

    罗宣和四大门人商议,要劫了贪官,周济百姓。

    可是二位侠客不准,说是二人年纪已高,打算不再过问江湖之事。

    可是耐不住四大门人,加上罗宣劝说,直把个二侠客说的心痒难耐。

    甘雨说:“既然老二你已然动了心思,那你就带着他们几个人去一趟,切记不可莽撞行事。”

    甘云得到了大哥的批准,便带着五个人暗中跟着贪官准备动手。

    这贪官也知道自己害人不浅,便出重金雇了一支火枪队,虽然都是长杆的火铳,但是在清朝康熙年间,这火铳也是令人恐怖的武器。

    无奈何师徒六人只能一路跟着,跟来跟去就进了京城,进了京城也就无法再下手了,这一回就算是泡汤了。

    二侠客说这事儿没办成就回沧州吧。

    几个徒弟却说,好不容易来趟京城,何不玩儿上几天再回去。

    二侠年轻的时候,BJ是常来常往的,已然没什么兴致。但是看徒弟们兴致勃勃,只能同意,因为二侠这人最护犊子,最疼徒弟。

    师徒几人也不住店,二侠年少之时来京城,都是住在月坛,平时不开,所以也没人,师徒几人跃墙而上,便住在了月坛。

    京城里好玩儿的东西是多的,各色小吃,各大戏班。

    没过几天,兄弟五个人的钱就花光了,这其中,罗宣出了个坏主意,这京城里有钱人是多的,倒不如找个大户人家,借出几十两银子。

    这就有了二小闹府,是穿林白玉虎刘俊和浪里云烟徐元,不想被任光打落了单刀。

    第二次,兄弟五人同来,却被任光打掉链子锤。

    甘二侠听说此事,只觉得不可思议,要说自己这五个徒弟齐上,自己是不是敌手还未可知,再一打听,是个更夫,自己五个徒弟让一个更夫给打了?还留下了单刀,打坏了链子锤?

    前面说过,甘二侠最护犊子,自己徒弟被欺负了还行?这才登门拜访任光,定下了月坛之约。